目录

临终三大要

《印光大师文钞选讲(一)》 ︱ 印光大师.著 ︱ 益西彭措法师.编述 ︱

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
佛往昔发愿是要让众生很容易生到净土,愿海设计的是极简易的方法,不是复杂、困难的方法。所以临终时若闻到名号至心信乐,以十念就能往生。
所以再告诉他:佛往昔发过大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受、欢喜,下至念十声佛,如不能往生我的净土,我就誓不成佛。现在弥陀已经成佛,这一愿已经成了真实之愿。所以,只要临终发至诚心,念佛求生西方,就无不蒙佛慈悲接引!这是愿海自然的反应,只要众生有至诚的信心、欢喜心,系念于佛,佛就一定慈悲接引。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就是耽误自己,让自己堕入轮回,千生万劫受苦。所以祸害极大。
能这样解除他的疑虑,他就有了信心。进一步还要让他生欢喜心:
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
你要想到:现在离开这苦难世界,要生到极安乐的世界,这是一生中最庆快的事!所以你心里要欢喜起来。就像在牢里关了无数年,受尽折磨。到出狱这一天,心里有多高兴呢!外面的天地那么广大、自由,从此就永别轮回了,迎来的是无比光明、美好的未来!佛已经在监狱门口接你了,要把你接回净土的家。
这不是在人间去了富饶、发达的地方,能过上富裕的日子。这是去无比美好的佛国!所以你要欢欢喜喜地念佛,欢欢喜喜地去净土。
你千万不能怕死,怕死也不能不死,反而会让你没有生西方的份。怎么说呢?因为佛的悲愿想救你出轮回,而你怕死,想继续住在轮回。你不愿离开轮回,佛虽大慈大悲,也奈何不了不依从佛教导的人。
一般的人到了临终时无可奈何,特别悲惨、恐惧。但只要是能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一心归命阿弥陀佛,临终就成了告别轮回最最欢喜的时刻!成了实现自己大愿的时刻!成了人生飞跃的时刻!所以那一刻变成了大欢喜、大庆慰!佛和圣众来接自己去净土,那有多欢喜呀!所以和一般人根本不同。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
进一步安慰他说:你千万不要怀疑自己业障重、善根薄,佛不会来接引。你要知道,这句“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如同大冶洪炉。佛因地发愿以名号作佛事,普度众生;修行时又以无量功德庄严名号;成佛时圆成这句万德洪名(在名号中具足无量功德)。
所以只要持这句万德洪名,就会召来佛的无量功德加持。功德的力量,如烈火洪炉;多生罪业,就像空中片片雪花。至诚持万德洪名,在念佛的心中消除罪业,就如雪花靠近洪炉就被化掉。经云:“至心一念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所以你要相信至心念佛的功德极大、消业极迅速。
这样业消了,善根自然发出,自然增长殊胜,自然是大善根的人了!何必看轻自己、怀疑自己不能往生,何必疑虑佛不来接引呢?
这时要帮助他对佛、对名号生起信心。他怕自己业重,认为念几句佛能消多少业障。要告诉他不能这样想,这时全凭信心。有十足的信心,念佛的力量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佛的加持就能直接融入;半信半疑,自己的心力发不出,念佛的功效也就大打折扣。
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
能这样委曲宛转地开导安慰,针对病人心里的畏惧、怀疑、退缩,设法帮他解除,提起他的信心和欢喜心。这就是对他做最直接的帮助。
总之,要做好心理工作,针对临终人心里哪方面薄弱、哪里有障碍,想方设法地帮他排除;而且要从正面设法把他的信心、愿心、欢喜心等引发出来、助长起来。这样帮助临终者的心,才是帮助他往生。
能这样善巧地开导安慰,帮他拿掉顾虑、怀疑、怯弱等包袱,他的心就轻松下来,就能生信心。再引生他的欢喜心,他就会勇猛地求生净土。
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俗情,求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
以上讲的都是开导病人的方法。至于自己应竭尽孝顺、诚心的地方,也唯一在这上面。
刚才讲过,佛法非常简明,都是在根本的心地上着眼,着重让亲人临终的心得到安慰,引导他的心趣入净土。助念的要点就在这上面。
所以,所谓的尽到孝心、尽到诚心,就是指尽力帮助亲人的神识往生净土。在这以外切不可随世俗的做法,因为这样做不但没有利益,还会给自他带来祸害。所以不能随俗情求神问医,大限到来,鬼神、医药哪里能让人不死呢?
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
一般的人临终就只是一念心,不去净土,就去轮回。在旁的亲友也只有一个心,不是帮他去净土,就是帮他去轮回。在这时,不论临终人还是助念者,都要系念在佛上。不然,一分神就又跑到别的路上去了。
如果旁边的亲友心缘在毫无实益的世间事上,对念佛就分心了,诚恳的程度就大大减弱。比如心里想着怎么请医生或者送医院,心都分掉了,哪里能尽心开导、安慰病人,帮他提正念、提信愿、提欢喜心呢?重点都放在世间法上了!都是怎么求神、问医,想常住轮回的一个想法,对往净土送的紧要大事就不能办好。这样,心没有十足的诚恳,没有尽力地在紧要处上做,那就不能感通佛力。
所以这时临终人的心是主因,旁边人的心是助缘,主因和助缘都要放在“和佛相应”这个重点上。如果往生者自己一心系念在佛上,旁边人的心也共同系念在佛上,就一定能感得佛力接引而得以往生。
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能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
许多人在父母临终时不惜花费钱财,请很多医生来看。这叫“卖孝”,目的是想让世人称赞我对父母能尽孝。
世俗人看的是表面现象,天地鬼神只看人的存心。所以,凡是对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的人,不是有天灾,就一定有人祸。
作为子女,应当注重父母临终时的神识得到好的去处,以使父母来世得到大利益。能让父母往生到净土,才是尽了出世间大孝。所以务必要在这个要点上尽到自己的孝心。除此之外,世俗称颂的那一套固然不值明眼人一笑,何况是极意张罗而造下不孝的大罪呢?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
临终的第二要是助念。
要注意的地方有两点:
第一、助念要持续不断。因为临终的人心力很弱,自己难以做到在断气之前始终缘在佛上,所以要通过持续助念的力量,托住他的心缘在佛上,来确保往生。
第二、助念要目标一致、步调一致,不能杂乱。不论念佛的声音、节奏、环境的清静等,都是为使临终者的心始终缘在佛上,而确保往生。
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
经过上面开导,已经让病人生了信心。他内心的疑惑、顾虑、恐惧解除后,就一心想去极乐世界了。
接下来要帮助他维持念佛的正念,考虑到他的心力很弱,不必说平时绝不念佛的人,不容易做到长时持续念佛,就连一生以念佛为修持的人,到这时也全仗别人帮助才能得力。所以家里的眷属要共同发孝顺、慈悲心,为亲人助念佛号。(就是要齐心协力帮助亲人的神识往生西方。这时是用大家助念的心力扶助临终人的心往极乐世界去,所以要尽心尽力地助念。)
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歇两点钟,纵经昼夜,亦不甚辛苦。
助念有两个阶段:第一、临终之前的阶段,分班助念;第二、快断气时,共同合念。
首先,分班助念的要点是大家的力量平均分配,使得劳逸结合,以保证佛号相续不断。不然一个人从早念到晚,没有这个精力。所以要分成三班轮流来念,每一班限定几个人。
头班出声念,是为了让病人听到佛号,二、三班在后面默持。念了一个小时再换班,二班接着出声念,头班和三班默念。如果有小事,应当在轮换到默念时再去办,值班时绝对不能走动。(意思是,出声念的这一班站在助念的前沿阵地,要保证一个小时里佛声不断,让病人听到。在这期间念念停停或者中间走动,就会扰乱病人的心,让他心神不宁。)
等二班念完,又由三班接着出声念,头班和二班默念。这样周而复始,每班念一个钟头,歇两个钟头。即使经过一天一夜,也不会特别辛苦。
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之道,不徒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
这里要知道:帮助别人,实际是帮助自己;成就别人往生,实际是成就自己往生。现在肯帮别人净念往生,将来自己临终也会得别人助念。知道这一点后,就应当不怕辛苦,尽自己的心来做。
而且,不用说为父母尽孝要这样做,为一般人这样做也是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所以实际是利益自己,不只是为别人。
还要想到:成就一个人往生,就是成就一个众生作佛。这样的功德哪里能思议呢?
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
这样分成三班,轮流替换,以使病人耳边的佛声不断。病人还有气力,就随着佛号小声念;如果不能念,就用耳朵静静地听。这样心无二念,自然能与佛相应。
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
助念时念佛的声音不能太高,太高伤气,难以持久。也不能太低,太低病人听不清,不易得力。又不能念得太快或太慢。太快,病人跟不上;太慢,气接不上,也难以得益。
所以不高、不低、不缓、不急,每个字都念得清清楚楚,每一句都念得清清楚楚。让每句佛都平平稳稳地入进他的耳根,经过他的心,才容易得力。
要知道,这是念给病人听的,所以念的方式要让病人最合适地接收到。
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
念佛的法器只用引磬,不用其它。原因是引磬的声音清,听了使人心地清净。木鱼的声音浊,不适合在临终助念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