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随念三宝经释——无尽吉祥妙音

《随念三宝经释讲记.无尽吉祥妙音讲记》 ︱ 智圆法师.译讲 ︱

己二、从具德而宣说

极善安立,见者不空,智者各别内证。

“极善安立”者,即由此圣法,在相续中安立苦集所摄一切所断断尽的究竟无漏安乐,即除此因外,在所知法范围内,再无余法能极善安立解脱安乐。如何安立?对此以闻思修趣入者,能渐次从三有之处引入于无漏法界。

“见者不空”者,即无始以来在轮回苦海中漂泊的诸有情,若仍未值遇圣法而不修行,必将无自在沉溺于无边无际的难忍痛苦之中,而得遇此者,则如大海中央遭遇航船一般,智者们即依此而趣向于大苦海的彼岸,不再退还而行,因此,所知法的范围中,见或了知此者之外,再无更大之义,即此者具有殊胜究竟之义,故称“见者不空”。对此应知,轮回本为痛苦之自性,其对治唯有圣法,依彼之后即能减弱轮回之苦,因此,生起信解的诸明眼者将会如是发起“希有!此语极为真实”的殊胜定解,其余诸愚者值遇圣法,则仅显现文句、未领受意义而舍弃。

所谓“智者各别内证”,是说极为甚深,并非寻思、世间平凡识之行境,即彼现于照见实相的圣地智者各别自证智境前,此为现量,而能圆满作为所境者,唯是究竟智者——佛陀,以总相方式衡量,亦属具有极细智慧的智者之行境。所谓“各别自证”,其中“各别”是与余法不杂之义,“自”是彼等境的体性无误,“证”是见,合即:此法并非以其余了别宝瓶等的眼识等观现世量所能了知,而唯一是自知之心——不共识之境。故其义为:是具有各别自证智智者行境之故,诸出世间不共功德以修慧觉受而触,则成为不变信解之处。

如是已说,一切所知法范围内,所取或所判定的殊胜者,即是圣法。

丁二、真实依处分二:一、略说 二、广说

戊一、略说

法律善显。

法律善显者,或疑:佛陀圣法有说蕴等有,有说蕴等无,有说亦有亦无,有说非有非无等,说法无量,故难依托。并非如此!以量士夫佛薄伽梵极善了知所化界、根、意乐后,如擦拭如意宝一般,从二谛展开之法粗、细、极细、究竟诸义,随其堪受而宣说的此等一切,唯一成为所化相续烦恼的调伏,并是趣向究竟菩提,无一句别义,无一句违逆,无一句不说真实义,一切皆不相违而同归究竟菩提,故称法律善显。

有些版本翻译此句为“法律善说”,意义相同。有些注释解释此句为为了爱惜佛制戒律学处,其实若从对字与意义两方面观察,便可了知是否为经典之密意。

戊二、广说

决定出离,趣大菩提,无有违逆,成就和顺。具足依止,断流转道。

所谓“决定出离,趣大菩提”者,或问:一切圣法同入唯一究竟胜义之相,其义如何?从轮回粗大乃至无明习气地之间的一切所断,无余出离的种种方便,悉皆具足,能作断德圆满之因,就此称为决定出离,断尽二障的同时,获得所证究竟的无上圆满菩提,故称趣大菩提,此即宣说一切所断断除、一切所证证得的大菩提降而趣入,故为究竟一乘。因此,一切圣法的所诠义无有丝毫取此舍彼的相违,一切均无违逆,无不是圆满道的支缘,故由所化意乐的差别,佛说无量法无有违逆。不仅无有违逆,且以下下一切功德分,于上上中含摄而无分别故,此等一切于一关要中具足,称为“成就和顺”。若圣法为种种别义,或是相违,或一者中不含另一者,虽不能作真实依处,但并非如此的缘故,法之大小以自己能受持多少,于彼亦可成为真实依处。未通达如是关要而视声闻法为下劣之人,心中容纳不了如来深广妙法之理后,自趣舍法之衰损。

“具足依止,断流转道”者,一般依止此种彼种的一切有漏有为法,最终无不灭尽,是故虽获转轮王、帝释、梵天之王政,却无依止,纵然获得者自己于彼未舍弃希求,然从所得角度,必将成为无有依止或不可取。圣法并非如此,依止者自己若未舍弃圣法,圣法不能作为依止或信赖之处,何时何处也不可能。

所谓依止,应需了知,正法作为所依后,其上的依止者何时亦不乏依止,亦即以导师亲见一切所知相而宣说作为根据后,具足依止。有些仅解释为正法依于佛,或依于如来藏,尚未开出数句之含义。

对此或作是念:如是圣法,虽可称为无欺信任之处,此世界中于一切妙事妙果受用,唯一是妙,然而妙者穷尽,现在再无作为,并无一概的信任之处,故正法也是如此。

并非如此!若依圣法,则具有安立善妙究竟之处——所作已办、负担已弃的无学道果位,此时不再从一种作业转至另一种作业,或者从一者至另一者相续不断而流转的情形真实已断,故称“断流转道”。《释明论》云:“无上即断流转道,趣于究竟为流,至此真实尽故为断。”

各家注释中,此句解释为断除心与心所之流转,或断除轮回中流转等,然仅为一面之言,尚未解释圆满,此后二句意义深奥,故唯此处开显。

如是了知所知法的范围内,能信任不变的有事,唯有圣法,并对“三世所有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及诸众生的安乐善道,一切唯从圣法光明出生”生起信解之后,应当发起住持圣法之愿,以经云此愿涵摄佛子无量诸愿之故。

如是随念法宝功德之后,心想:今日能遇法宝光明,何等庆幸!理应随分随力受持圣法。弥勒云:“谓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受持正开演,讽诵及思修。”如是应勤修十法行,以成就人身大义。如是圣法,下至于一偈义听闻受持开演思惟,亦能成就无量利益,广于经中应当了知。

乙三、随念僧伽功德分二:一、宣说僧宝功德 二、胜赞具彼功德无上福田

丙一、宣说僧宝功德分二:一、相续清净 二、胜田功德

丁一、相续清净

圣僧者,谓 正行、应理行、质直行、和敬行。

僧者,即以千百万魔众不能令离正道之故,具有不夺信解之名,即圣补特伽罗之义。圣或大者,即由内道佛乘超胜世间,或者具有所缘等七种大,故称圣僧。

安住于如是的圣众,以离一切过失相的戒学庄严相续,故称正行;具有了达诸义的三摩地定学,故称应理行;以不住常断等边的正见智慧解脱相续,故称质直行;所有僧伽见、戒、利他等无有不同而共趣涅槃,称为和敬行。

或者,所谓正行,若按略说解释,行于遮止一切衰败的正道,即是正行,间接亦说外道无正道,故非正行。广说即是:“应理行”者,“理”即涅槃,“行”即入彼,是从果而言;“质直”为圣道,经云“质直即是圣道”,是从有学道而言;“和敬”即所有入圣道僧伽,同趣涅槃城不退而行,故是从无有不同行者而言。

或者,就远离舍弃、错误、歧途及退转,依次称为如是四行,亦即于远离邪行等四倒的无误正道中实行者,是世上相续清净之人。

丁二、胜田功德

所应合掌,所应礼敬,清净功德,净诸信施。

僧伽深证法性而相续清净,故余者于彼应当恭敬合掌;僧伽为殊胜引导,故于彼顶礼具有大义,故应礼敬。以胜功德庄严相续,即是吉祥福田,“吉祥”为妙好、圆满之总称,僧是福德亦是吉祥,故依彼将出生一切福德的吉祥圆满,故称为田。

此等离过具德者,纵然以三千大千世界财富供养,于彼亦不成为障碍,是故于彼,诸信施即是净诸信施,非但无有享用信财之过,更是能令圆满大资粮的大净信施。

总之宣说以合掌等承事及礼敬等方式,所应皈依,亦是利他无尽的吉祥胜田,并以信施不成障碍。如云:“所应承事,胜恭敬处,所应礼敬。”故由僧伽自相续清净,成为他人应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