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2006百日共修 发心 (九)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206
  • 分享到: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发心。发心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有很多种,但是我们现在要发的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不发这两个心,我们不可能解脱,不可能成佛。这个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没有什么事比发心还重要。要发心,就一定要修持愿菩提心的和行菩提心的学处。

愿菩提心的学处有三种: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行菩提心的学处有很多种,但综合起来共有六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六度:第一、布施波罗蜜;第二、持戒波罗蜜;第三、忍辱波罗蜜;第四、精进波罗蜜;第五、禅定波罗蜜;第六、智慧波罗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波罗蜜我们前面都已经讲完了,今天接下来讲禅定波罗蜜,也可以说是静虑波罗蜜。

静虑分三种:第一、凡夫行静虑;第二、义分别静虑;第三、缘真如静虑。

第一个凡夫行静虑,就是耽著明乐无分别的觉受。明乐无分别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境界,那个时候会沉迷、执着在明乐无分别觉受的美味里修、炼,这个禅叫做凡夫行禅定。那个时候会特别执着明乐无分别的觉受,执着这个美味、感觉,这是凡夫行静虑。

第二是义分别静虑,就是对明乐无分别的觉受没有执着、贪著。但是特别在意“空” ——空性的见解。认为执着空性这个见解就能对治一切烦恼,对治一切习气。这种禅定叫义分别禅定。

第三个才是最好的禅定,就是缘真如静虑。那个时候把自己的心安住于无分别的法性之中,对觉受的美味,对空性都没有耽著、执着。这种禅定叫做缘真如静虑。

那么,什么叫禅定呢?就是把自己的心专注在一种正知正见上。比如说,能够把自己的注意力,专注在一切法的本性是无常的这个道理上,这是一种禅;知道轮回是苦海,把自己的心专注在知道轮回是苦海这种正知上,这也是一种禅;把自己的注意力专注在证悟一切法的本性是无常的这个见解上,这也是一种禅。

最好的禅定是,把自己的心安住、融入到本来就有的觉悟、觉性当中,这是最好、最高、最殊胜、最圆满的禅定。这是佛说的。

有这种禅定才能彻底解脱,心才能彻底达到清净。之前,把心专注于一种正知正见上,也是一种禅定,但不是最圆满的禅定。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坐禅,也愿意坐禅,但是他们根本不会坐禅,因为没有正知正见。根本不知道本来就有的觉性是什么?不知道一切法的本性是什么?也根本不知道佛性在哪里,是怎么回事?哪里有禅定啊?

“我想把这个心静下来,想把这个心定下来。” 现在很多人坐禅都执著在这些上。心定不下来不着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正知正见,有没有证悟这个本性、本觉。你真的证悟了,才有禅定。之前你安住心,也是瞎安。很多人都认为坐禅不要有任何念头、任何想法,要把自己的心控制起来。坐禅的时候要控制思想、控制情绪,认为有思想、有情绪不是禅;认为没有思想,没有情绪,没有任何念头,没有任何想法,没有任何概念,是禅,然后就特意把心定在那个状态中。你把心这样安住了,定下来了,也能坐很多天、很多月、很多年,但是没有用,因为结果不好。这样坐禅,如果没有断恶行善,结果会投生为傍生,最好的转生为长寿天,就这么个结果,都脱离不了轮回,所以没有用。现在修禅、坐禅的人,大部分都是这种状况,所以别瞎坐。

禅,是在一种正知上,或者是在一种正见上,或者是在本来的觉悟、觉性当中,心能够安住、定住,能够放松,这才是禅定。

很多人也想修禅,但是一坐下来就什么都想,一会儿功夫,一转念,怎么想了那么多,心根本定不下来;有的人,心也能定下来,但是也没有用,因为没有正知正见,也不知道什么是本觉,什么是当初的状态。

所以,不要瞎坐,如果你证悟了整个法的法性、真理,然后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个认识上、知见上、见解上,才是真正的禅。其它的都不是真正的禅,都不是出世间的禅,都是轮回。

现在我们观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你真正能够知道了人身有多么难得,然后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这个道理上、认识上,这也是一种禅,多好啊!

不能要求什么想法、什么念头都没有,这是不可能的。有心就有思想,就有情绪;有太阳就有光芒;有大海就有波浪,不执着、不追求就行了。我们看波浪和大海,大海不执着波浪,波浪也不影响大海。波浪的来处是大海,最后的归处也是大海;大海本身就是波浪,波浪本身就是大海,都是一体的。心和心的想法也是一体的。有心就有思想,所有的思想、情绪,都是从心里来的,最后的归处也是心。不要去控制它,否则是一种障碍;也不要放纵它,否则也是一种障碍。让它自然起,自然消,这都不会影响你。

但是我们现在都不会坐,有的人也想把心定下来,但定下来的时候也是一种执着,也是一种烦恼。不是放松、轻松、自在。即使是放松、轻松、自在,也不可能永远那样,因为要生活,要工作,要做事。

现在好多人都把心控制起来,束缚起来,特意地不让它去想,不让它有念头、有想法。这也是一种执着,不是解脱。

你特意去安住的时候,根本安不住这个心。越想安越安不住,越想定越定不下来,越想静它越乱。那怎么办?一定要先把自己的身、口、意三门完全放松下来,在一种特别自然的状态中,那个状态就是本来的状态,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本觉,找到自己的本性,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不会放松的时候不会安心,等到会放松的时候自然就会安心了。

你认识它了叫觉。你不离开它,永远把自己的心安住在那个状态中,不是糊涂,也不是麻木,而是一种特别清晰、明了的状态。这都特别重要。如果你想安住自己的心,想把心定下来,然后特意去定,根本定不下来,根本安不住。你想定,念头出来了;又想定,念头又出来了……这是增加妄念、增加执着。

我们的心就像匹脱缰的野马,想直接抓它是不可能的。不要特意抓,让它自己停,它自然就会停下来,那个时候才能抓住它。如果它正跑着,你想抓它,它跑得就更快了,这样你就更抓不住了。

我们现在安心的时候也是,让它自己停,不要追随过去,不要迎接未来,也不要执着现在。

让你的心不追随过去、不迎接未来、不执着现在的时候,它自然就会停。就像风刮着沙,风一停,沙自然就落下了。风停了是什么意思?就是你不执着这些,不特意想过去的事,不特意想现在的事,也不特意想未来的事,那个时侯心自然就落定了。这样就好办了,你就要看到彼岸了,就快成就、解脱了。

在特别自然的状态中,还会出现思想和念头,那个时候你就看着它,不要去做什么。它本身也是自然的,你看着它的时候,它就消失了。它起的时候,不用特意控制它,让它起,但是也不跟随它,你不跟随它的时候,它就回来了。这才是最好的禅定。

我们在念经、持咒、观想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这都是禅。诵经、持咒、观想、观呼吸,这些都是坐禅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才能修出禅定来。

我们现在通过两个次第念咒、修本尊的时候,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仪轨的内容里,这也是一种禅。从开始念诵到结束,不想别的,只想这些,这也是一种禅。

这些都是最好的禅。主要就是修这些,坐禅要这么坐,不要瞎坐。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不能坐禅。否则,坐多久也没有用,结果都是:不好的堕落成傍生,好的升天。就这两个结果,别的没有。

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不能观修本尊。否则,真修成了,只会变成鬼或者魔,不会有别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的修法,你学什么也学不会,修什么也修不成,而且还容易学偏、修偏。所以,重要的是这些基础的修法。首先你要观察,在自己的相续中有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在有出离心、菩提心的基础上,才能修禅,才能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修大圆满、大中观这些法。先不要着急修两个次第,不要着急坐禅,也不要着急修大圆满、大中观等正行。应该着急的是修出出离心和菩提心来。如果有了,你就可以接着修那些正行法;如果在你的相续中没有出离心、菩提心,你就先修加行那些基础法。一定要把基础打好,前提的这些修法都修好了,然后你学正行就很容易了,修正行法也很容易了。

第六个,般若波罗蜜,也就是智慧。智慧也分好几种,有闻慧、思慧、修慧。

闻慧主要是通过闻法而得来的智慧,是上师讲的一切正法,自己听闻后,如理如法地理解了,这是一种智慧。

思慧,就是对上师所讲的法义、道理,不满足于表面的听闻、了解,而是反复研究、认真思维,对此生起的定解,这是由思慧得来的智慧。

修慧,是通过修行而得来的智慧。

所以获得智慧的途径有三种:第一个是通过闻法而得来的智慧;第二个是通过思维而得来的智慧;第三个是通过修行而得来的智慧。但最好、最圆满的智慧是通过修行得来的,是一种证悟空性、证悟本性、证悟一切法的实相真理的智慧。

无论是修禅定,还是修智慧,都要站在三轮体空、性空妙有的角度,这才是禅定波罗蜜、智慧波罗蜜。如果没有三轮体空、性空妙有这些观念,只是一般的禅定与智慧,不是禅定波罗蜜和智慧波罗蜜,这些都十分重要。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波罗蜜这六波罗蜜,都是行菩提心的学处,我们一定要学、修这些。通过这些修法,我们才能发出世俗菩提心,才能解脱,才能成佛。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