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上)》 ︱ 唐实叉难陀 译丨 智圆法师 讲述 ︱

己二、广说行愿分二:

一、明长者求佛相好;

二、示圣女忆母感佛。

地藏菩萨因地有无数的行愿故事,这里举出了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长者为求佛的相好是怎么发愿的;二、圣女因忆念母亲而感佛加被,那时又立了“众生度尽我方成佛”这样的大愿。

庚一、明长者求佛相好分二:

一、腾昔见佛发愿;

二、示今因位度生。

辛一、腾昔见佛发愿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首先讲述地藏菩萨摩诃萨最初发心的缘由。释迦牟尼佛以彻照过现未三世的一切种智,观久远劫之前的事就像今日之事一样。佛眼见到地藏菩萨在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一位大长者子,那时有佛出世,名号是“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长者”是年高德重者的通号。当时的长者子由于这样的因缘最初发起了殊胜的行愿。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

当时的长者子由于善缘成熟而得以见到万德庄严的如来相好。

千福庄严:按照通常的说法,修百福得一相,修三千二百福得三十二相,实际上是由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大福德聚庄严佛的色身,其中任何一相都是不可计数的福德所感。

长者子见到了佛如此的相好,心里就想:这一定是由很殊胜的因缘所感得。所以请问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说:在因地需要做什么行、立什么愿才能感得这样殊胜的相?

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当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诉长者子:想要证得这样的殊胜相好之身,就一定要在久远劫中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这里“当须”就是决定需要的意思,也就是决定不会改变的法则。佛说要得此相好之身最重要的就是救度众生。我们要知道,修菩提道最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是修信,一是修悲。一切佛法的心要在善心,而善心的内涵已经完全摄略在了信心和悲心里,对诸佛应当以信心归依,对诸众生应当以悲心救度,所以这两方面是成佛的大增上缘。其中,众生占了百分之五十的比例。因此要得到这样的相好身,就需要发极广大的愿心,在久远不见边际的劫数里,对全法界的一切受苦受难的六道众生,发起“将他们救度到无上佛果”的悲愿,这样会感得天人师佛的相好。

这里有三分要义:“久远”,说明了时劫;“一切受苦众生”,说明了悲愿的所缘或者所化之机;“尽令度脱”,就是要起无上的愿力,由此才能感得万德庄严之身。

由于如来这样的教示,当时的长者子也就随佛而如是地发起了大愿。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文殊师利,当时的长者子按照佛的指示掌握了要点,在心中起了胜解而发起大愿:我从现在开始,到尽未来际不可计数的时劫里,为全法界造罪受苦的六道众生,施设一切权法、实法等无量方便,使得他们一个也不剩全数解脱,到达无上佛果的境地,而我自身才成佛道。

长者子是一个具大智慧、能实践缘起重点的人,因此他的一切的发愿都达到了极致。首先从时间上,他发愿尽未来际无量无数劫。也就是以今天作为起点,往未来看的话,未来没有边际,这无尽的未来之外还有无尽的未来,就像这样,直到未来的边际之间,念念不断地要这样做。他悲心所缘的对象是全法界无数刹海里仍处在罪苦当中的所有六道众生,一个也不遗漏。从施设的方便上来说,是设立无量的能够使众生得到现前和究竟利乐的方便,或者是权法,或者是实法,或者是增上生得人天善趣的法,或者是决定胜得四圣果位的法。总之就是要广设一切方便,使这一切的罪苦众生没有一个落下,全数解脱。到达什么样的果位呢?就像《般若经》所说:胎、卵、湿、化等四生九有,全数令入无余涅槃而作灭度。也就是使他们全数都灭掉一切粗细的苦,到达无上涅槃的彼岸。菩萨把自己放在了最后,他说:这一切的众生全部度完我才取证无上佛道。这就是发起了最大的菩提悲愿。

辛二、示今因位度生

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正是由于当时在狮子奋迅如来前立了这样的大愿,一切都是以愿轮作为缘起而示现的,因此直到今天为止的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的劫数里,仍然住于十地。所以一直示现菩萨的身份,是由他的悲愿所致,其实老早以前就已经彻证了本性,与佛无别,但是因为立誓把一切众生都先送到佛果,所以示居为菩萨。

通过佛这一段的指示,大家就会相信地藏菩萨与佛有一样的功德,因此十方云集的无量诸佛菩萨都是他累劫所度。是由于悲愿极深,所以时至今日还是示现住在十地菩萨的地位,这也是为了在佛灭度后给那些可怜的罪苦众生作依怙。因此佛将灭度后的所有众生全都托付给了地藏菩萨,他们全部都要依靠归命地藏菩萨来度过苦海。

庚二、示圣女忆母感佛分二:

一、腾昔行愿;二、结会古今。

辛一、腾昔行愿分二:

一、举所行因事;

二、显所发弘愿。

壬一、举所行因事分二:

一、举佛号劫寿;

二、述圣女因行。

癸一、举佛号劫寿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又”是对应前面的第一则公案,另外还有一则公案。

在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号是“觉华定自在王如来”,那尊佛的寿命是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佛的寿量完全观待于众生的机缘,但只要有数量就一定有穷尽之时。佛有三身,三身的寿量各不相同。法身是按照理体来说,即是不生不灭圆成之体,没有始也没有终。假使有始,那就是前无现有,是生灭法;假使有终,是先有后无,是无常法,这都不是法身的事。因此法身本是无量寿。

报身是就智慧而言。由于无明,虽本具理体而不能相应,因此流落在生灭妄相当中。以修道还归本性,智慧冥合于理体,这样在自受用中,这个寿命是有始无终的。也就是当智慧完全契合了妙理之时就是成佛,此后回归了本体,本是无为法,因此没有终了。

应身是随着众生的因缘,如水清月现般有短有长。众生福德厚就感得佛的寿命绵长,而如果众生的福德薄就感得佛的寿命短促。就像在清净的国土,佛的寿量能达到不可计数的劫数,而在娑婆秽土五浊炽盛之时,佛寿仅八十余年,这都是随着众生的业缘而现的。

当缘熟之际自然就现前,这叫“始”;当机缘已尽的时候自然消隐,这叫“终”。这里说到佛的寿量是一个有量之数,应当是指应身的寿量。所以下文说到的“像法之中”应该是指此佛灭度后的像教之时。

癸二、述圣女因行分二:

一、述生前劝母正见;

二、述死后忆母生界。

子一、述生前劝母正见

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

“像”是对“正”而言,也就是正法已灭,还有一个跟它很像的法教之期,叫做“像法”。此后就是“末法”,已经到了末端,过后就成了“法灭”。

佛已经灭度以后,在像法时期,有一位婆罗门女,宿世的福德深厚。由于她具德的缘故,大家都钦佩敬仰她,行住坐卧也得到诸天的卫护。

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这位婆罗门女的母亲信受外道邪见,因而常常轻毁三宝。这时圣女用各种方法劝诱母亲,使她生起正见。而母亲经过圣女劝诱,有时生信,有时不生信,没能完全地生起正信。假使寿命长,久久地劝诱也能舍掉邪见,入于正见,可惜不久就命终了。由于在世不信因果,魂神随着业堕在了无间地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