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四法宝鬘论》略解第五节课

  • 作者: 索达吉堪布译讲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3145
  • 分享到:
《四法宝鬘论》中的四种法,在《莲花生大师祈祷文》里也有相同的内容:
祈祷加持我等之相续,
祈祷加持内心趋正法,
祈祷加持正法趋入道,
祈祷加持修法无违缘,
祈祷加持修行得究竟。
这些内容非常关键。现在很多人的心不能入法,即使入了法,由于被违缘所转,修法也不能获得究竟。本来闻思修很好的一个人,过了两三天,像着魔一样心就突然变了,再过一段时间,所作所为极不如法,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应当时时祈祷上师本尊、莲花生大师,加持自己的修法能够究竟。
人生短暂,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希望大家不要有变来变去的情况,不敢说你们每个人今后都能对佛法有所贡献,但至少也应做一个如理如法的修行人,这是我对大家的期望!
今天讲“因果不虚”。此处虽没有直接讲,但通过分析欲妙的过患,也能间接引出这个道理。
欲妙如毒武器与烈火,恒受苦恼无有快乐时,
聚集护持增盛及傲慢,贪婪悭吝之苦恒束缚,
与众争斗增上有漏惑,放逸散乱毁坏自身心,
所作众多皆背离正法,恒受高尚胜士之谴责。
【欲妙如毒武器与烈火】:此处的“欲妙”并不是财色名食睡五妙欲,而是指世间的财富受用。
将欲妙喻为“毒药”,因为毒药在刚吃时没有感觉,但用不了多久,便能令人肝肠寸断、一命呜呼;同样,具足财富的修行人,短期内看不出这些欲妙的危害,但迟早能令他的修行一败涂地。
将其喻为“武器”,是因为武器可以刺入心脏,断绝众生的命根;同样,贪著欲妙的修行人,终将丧送今生来世的一切善根。
将其比喻为“烈火”,因为烈火无论接触什么,都能将之焚毁无余;同样,世间的财富极具诱惑,纵然修行再好,当拥有财富名声时,也难保不欲令智昏,被其熊熊烈焰所吞没。
在此提醒一点,我们这里的堪布、堪姆,虽然常给人讲经说法,也可算是一名大法师,但千万不要因此而放弃闻思,裹足不前。世间人找到工作后,就把以前所学的束之高阁,以后要学的也不愿过问,但作为修行人,我们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不管拥有什么样的地位、活到多大年纪,都不能停下闻思修的脚步,也只有这样,自己的修行才有把握成功。
【恒受苦恼无有快乐时】:拥有了圆满的财富,苦恼就会形影不离,快乐就会离你而去。这一点,某些大老板、大施主应该深有同感。他们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去宾馆请客不仅要将剩菜打包,连桌上的牙签也不愿放过。财富对他们来说,没有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成了最大的压力。
【聚集护持增盛及傲慢,贪婪悭吝之苦恒束缚】:财产在最初积聚、中间守护、后来增上的过程中,会给我们带来各种痛苦,自相续恒时为傲慢、贪婪、悭吝等烦恼束缚,没有任何的快乐可言。
【与众争斗增上有漏惑】:与众人竞争,也会增上种种烦恼。
大至国与国之间,小至家庭与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大多都是因为财产,有时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甚至不惜血刃相见。不久前,藏地有个人为了争夺一块30元的藏毯,竟然杀了一两个人。无独有偶,汉地也有人因为上厕所没带钱,被看厕所的人拦住不放,仅为了一毛钱,那人就把看厕所的人捅了一刀……
【放逸散乱毁坏自身心,所作众多皆背离正法,恒受高尚胜士之谴责】:有了财产,就会放逸散乱,败坏自己的身心。同时,还有许多的琐事要处理,就像有些大老板一样,整天忙于各种人际关系,手机铃声不绝于耳,始终都没有停下来的时候。这些行为皆与正法背道而驰,故会遭到诸佛菩萨、高僧大德的严厉呵斥。
欲妙的种种过患,《亲友书》、《四百论》中也有提及。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没有财产的时候,很多人似乎都能知足少欲,但这不是知足少欲,而是福报没现前的表现。一旦福报现前,有了财富,那时也许贪婪的眼睛比谁都大,兴奋的叫声比谁都响亮了。
实际上,从大乘角度而言,没有财产是值得赞叹的一种福报。尽管世间人认为这很苦,但学过经论的人都知道,贪著欲妙有诸多过患,少欲知足有种种功德,所以,修行人远离财富,是明智之举!
贪念鲜者善法自然增,是故寂灭解脱入道者,
应当具备知足少欲心。欲念穷尽彼即真圣者,
欲念寡鲜乃贤圣种姓。
若对世上的人财物贪念鲜少,善法的功德自然会增上。当然,对凡夫人而言,贪念完全断尽有点困难,但通过学习大德们的教言,经常思维妙欲的过患,最起码也应该减少一点点,以此为基础,闻思修的善法功德才会增上。
这次考试的有些道友,不管讲考、笔考还是背考,每样成绩都非常出色,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世间妙欲不重视,而是把精力全力以赴地用来闻思。不然的话,要想一边不舍妙欲,一边让佛法的智慧融入相续,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凡是希求寂灭解脱的人,必须具备知足少欲之心。如果相续中的贪心鲜少,则说明自己具备了圣者的种性。佛经中说:“以菲薄法衣为满足故为圣种,如是以粗粝斋食为满足、以简陋床榻为满足、喜欢闻思修行,称为圣种。”
大家在学院,无论是吃穿住用都比较简单,几个月不洗澡、不换衣服,每个人都能习以为常,更有甚者,有些道友一年四季就只有一套衣服,连件换洗的也没有。在这里,吃饭若有一两个菜,就已经非常奢侈了,这与汉地动不动就四菜一汤,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大家把精力都用在了闻思佛法上,尽管生活是苦一点,但精神上却非常充实。这就是圣者种性的标志!
娇淫贪著徒增烦恼苦,欲望鲜少自然增善法。
是故追随前辈圣者迹,恒时知足缩减诸资具。
若对人事物的贪念增长,相续中的烦恼将非常猖狂,一旦贪心、嗔心无法对治,修法便不能获得成功。相反,欲望比较少的人自然能成办一切善法,由于相续清净,容易与法相应,修行便能突飞猛进、日进千竿。所以,我们应当追随前辈大德的足迹,恒时少欲知足,缩减一切不必要的资具。
当今时代,人们的欲望极度膨胀,临近疯狂,虽然物质上已相当富足,但为了心中那个天文数字,仍殚精竭虑地追求财富。他们有十万想二十万,有二十万想一百万,有一百万想一千万……贪心的无底洞永远无法填满。
去年,“均瑶集团”的总裁王均瑶过世,在他短暂的39年当中,资产竟有37亿人民币,可以说从他出生至死亡,平均每天有20多万的纯收入,每年几乎平摊一个亿。然而,“假绕金玉满堂,无常终是到来”,正当他壮年之际,发现自己患上了癌症,美国、澳洲的名医对此也束手无策,面对死主,他只有坐以待毙。可能他生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堆积如山的这些财富,在阎罗王向他索命时,就像一堆废纸一样,起不到任何作用,也无法带走一分一厘。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一人一生需要几亩地》中写过:有个财主特别喜欢土地,一生中想方设法积累财富,置买土地,以致后来他的土地特别广阔,测量时需要骑马才能穷其边际。可世事无常,一场大病马上就要夺去他的生命,弥留之际,按当地习俗,他要找一块地给自己作坟墓。当他见到这块地时,非常后悔地叹道:“我太愚痴了!其实一个人只要六英尺的地就够了,而我为了这些没用的地,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
有趣的是,我今年在沈阳也遇到了一件类似的经历:由于当地居士对学院极有信心,故我也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被安排到一间总统套房,百般推辞,但盛情难却,不得已只好住了下来。这间套房宽敞豪华,各式家具电器一应俱全,但令人伤心的是,花了这么多钱,我竟然一个也用不上!后来,发现屋里有张床还可以休息一下,躺上去后才知它是“席梦思”,恰好是我背痛的最大克星。万般无奈之下,我只有另觅睡处,最后在某个角落的地毯上,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度过了那昂贵的一夜。呜呼,这么大的房间,我能用的就只有那一块,念及《一人一生需要几亩地》中的情节,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以上讲完了知足少欲的功德,下面讲与凡夫交往的过患。
与凡夫交过患难度测,无义闲谈众多琐事缠,
愤恨争斗生长贪嗔念,恒受痛苦折磨无实质。
与凡夫交往,不仅会浪费自己的时间,作一些无意义的闲谈,并且还会被无休止的琐事牵缠,不断增长自己的贪嗔之念,恒受痛苦折磨而无有实义。
所以,选择道友应该慎重,尽管自己的道友不可能全部是圣者,但至少也要接触那些具有圣者种性(知足少欲、喜欢闻思)的人,麦彭仁波切说:“断除一切诸愦闹,假设不能皆舍弃,则当依止诸正士,此乃彼之妙药也。”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好坏,常跟周围的影响有很大关系。有些道友离开学院后,由于自己的境界不稳固,所以很容易被外境所转。最初的两三天内,还能老老实实呆在屋里,给自己安排一些功课,但不到一个星期,正知正念就开始动摇了,于是偶尔看一眼电视,随顺一下世间人,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彻底被红尘所同化……
因此,为了保证大家的修行顺利,你们现在不要随便离开学院。要知道,没有清净的环境和道友,闻思修行、清净戒律、出离心、菩提心是不可能成就的。以前法王如意宝曾多次强调:无论是堪布活佛,还是普通僧人,大家不要轻易离开学院。此举并不是法王需要这么多人,而是为了保护弟子的法身慧命,就像《札嘎山法》中所说的:“小孩子走在熙熙攘攘、繁华拥挤的大市场里,如果手紧紧地拽着母亲的衣服不放,就能一路顺利,安然无恙。假设手松开衣服,那就会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迷失方向。”我们修行也是如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