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是第一个问题“心入于法”。什么叫心入于法?首先从根本上了知“法”——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妙欲的过患、与凡夫交往的危害,然后将自己的“心”与这些“法”尽量融为一体,这就是心入于法。
前面已讲了交往凡夫的过患,今天讲世间凡夫的体相。
如何取悦皆无欢愉时,怎样讨好难得利益日,
悉听尊便终无善妙法。
【如何取悦皆无欢愉时】:与不信佛法的人或修行不好的人交往,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不管我们如何取悦,他们也不可能高兴,正如《入行论》所言:“刹那成密友,须臾复结仇,喜处亦生嗔,凡夫取悦难。”
【怎样讨好难得利益日】:世间人多为贪得无厌、忘恩负义之辈,不管如何帮助利益,他们也无法心满意足。比如,你在几年中一直帮助某个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停止了帮助,那么,这个人不但不会记你的恩德,反而对此耿耿于怀,把你当作最憎恨的仇人。藏族有句俗话:“升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意思是,你若经常给某人一升米,有次却给他了一斗米,从此以后,在他的心目中,你就会从恩人变成仇人。
【悉听尊便终无善妙法】:一味地迁就世间人,今天听父母的话,明天听亲友的话,只会令自己没有时间修持善法。就像有些大城市里的人一样,虽然很想学佛,但要应酬的人太多,根本没有空闲,所以,修行总是“明日复明日”,永远都不会成功。
密若亲属最终将暌违,是故眷属亲朋与密友,
亲密缠绵依恋皆当舍,独自趋往寂地修胜法,
从今应当虔诚精进修。
再密切的亲眷好友,最终也会各自分离,因此,现在应舍弃对他们的贪恋纠缠,独自一人前往寂静的地方精进修行。
有些人割爱辞亲来到学院,但到了以后,就好像完成重大使命一样,从此不再进取,行为异常放逸。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尤其对老年人来说,自己年轻时造了很多恶业,如果再不抓紧时间念金刚萨埵心咒、阿弥陀佛圣号来忏悔,临终时一定会非常可怜!
大家有福报遇到佛法,并在这里出了家,就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人身精进修行。想当初自己来学院时力抵亲友的强烈反对,但来了以后,如果就这么懒惰懈怠,这种行为应不应理?你们不妨好好想想。
当然,我也并不是要你们白天不吃饭、晚上不睡觉地用功修行,作为欲界众生,除了前世极有善根的以外,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但至少你们也应合理安排时间,不要一天到晚无所事事,经常请人吃饭,或者说长道短。如果你们有这方面的爱好,住在学院可能不太适合,应该去找一些散乱的地方!
有些老年人平时既不念佛,也不忏悔,一有时间就睡懒觉,而且衣服也穿得不三不四,让人看起来怪怪的。要知道,作为一名出家人,衣著整齐是很有必要的,前些日子我下山时,大家的穿着还算可以,这几天回来,很多人的衣饰又变回去了,远远的地方便能认出——哦,这就是我颠颠倒倒的眷属!(众笑)
佛说以往诸多胜士夫,皆于清净寂地获甘露,
是故吾等为修寂灭法,当自安住幽静之山林。
佛在《三摩地王经》等经典中说:以往的诸佛菩萨、高僧大德均是在寂静的地方修行,才获得了息灭一切痛苦的不死果位。作为后学者,要想修持永离轮回的解脱法,也应效法前人,独自安住于幽静的山林中。
所谓“幽静的山林”,是指前辈大德加持过的圣地,或者他们获得成就的地方,若能安住于此,对修行会有极大的帮助。可是,有些人动不动就想离开学院,到大都市中享受生活,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无非是“姥姥病了”、“哥哥要结婚了”……当然,学院中人身自由,愿去愿留悉听尊便,但念及你们最初的发心,现在如此轻易舍弃,真是不值得!
前段时间,我去黄梅“五祖寺”时听到一个公案:显庆五年,唐高宗遣使者召弘忍大师入京,大师屡屡推辞,不愿意离开山林。高宗于是派人威胁他:“若再抗旨不从,就要砍掉你的脑袋!”大师听后,平静地回答:“宁可死,我也不愿到闹市中去!”无奈,高宗只有送衣药到山中供养。
我们没有达到一定境界前,环境的影响力不可小觑,甚至从世间角度而言,人们也非常重视环境的潜移默化。孟子小的时候,最初家住在坟地旁边,由于他生性喜好模仿,见人扯发痛哭,就学得惟妙惟肖,孟母认为这种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所以搬家至集市旁。在那里,孟子又学商人,一板一眼地吆喝买卖,孟母将家又搬到私塾旁边。此后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孟子耳濡目染,最终成就了一代“亚圣”。
世间人都知道选择环境的重要性,我们修行人就更不待言了。假如有人实在想离开学院,那最好先权衡一下自己面对诱惑时,是否能稳操胜券?当然,一两天内,你们也许会“踩刹车”稳一阵子,但时间久了,可能就“放空挡”,肆意妄行了。因此,《心性休息》、《入行论》中都说:修行人无故离开寂静的地方,必定会为修行带来违缘!
依止寂静地方的功德:
清幽胜地诸佛所称叹,无野蛮人增上甚深定,
生起无常厌离法自成,无有喧嚣散乱资具少,
聚积众多信心出离德,不受搅缠自然琐事鲜,
亦无护他情面之八法,逍遥自在修法度朝夕,
勤修闲暇圆满具实义,彼等功德无法尽细述。
独于静谧殊妙林深处,终身勤修甚深之等持。
【清幽胜地诸佛所称叹,无野蛮人增上甚深定,生起无常厌离法自成,无有喧嚣散乱资具少,聚积众多信心出离德】:佛在《无尽慧经》、《富楼那请问经》、《宝箧经》等诸经中,均赞叹了寂静胜地的功德:这里没有野蛮人的骚扰,可以增上甚深的禅定;能对无常生起厌离,善法很容易获得成就;无有喧嚣和散乱,资具鲜少;可使自相续积聚信心、出离心等善根。
到了大城市,人昏昏沉沉的,信心生不起来,邪见也生不起来,整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回到学院,虽然天气冷了点,但善法很容易增上,信心、出离心也能够生得起来。有些道友以前把房子卖了,发誓永远不再回来,但由于在别处无法生起信心,现在也自食其言,陆陆续续地回来了。这应该就是寂静地方的功德吧!
【不受搅缠自然琐事鲜】:不受亲朋好友的纠缠,琐事不多。
在外面的人,每天电话不断,接都接不完,而在这里,除了我以外,你们应该是很清净的。在此祈请大家,平时除了解决不了的大事外,至于个人的一点小事,“我心情不好了”、“我的房子漏雨了”,希望找管家、堪布堪姆解决,尽量给我一些看书和休息的时间,让我也享受一下寂静地方的甘露法味。不然,每天大大小小几十个电话,有时候还是有点吃不消。
【亦无护他情面之八法,逍遥自在修法度朝夕,勤修闲暇圆满具实义,彼等功德无法尽细述】:也不用维护他人情面,迎合世间八法;逍遥自在,唯以修法度日;精勤行持佛法,令暇满人身具有实义……寂静地方的功德实在一言难尽。
在座的道友,有些智慧很好,讲考、背考样样精通;有些虽没有这个能力,但也尽己所能地为僧众发心;有些每天安排了很多功课,念了不少咒语……这种生活清净而充实,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真是非常幸福!
【独于静谧殊妙林深处,终身勤修甚深之等持】:所以,我们应独自在静谧的山林深处,终身勤修甚深的佛法。
要注意的是,在寂静地方呆一两个月,虽然也有功德,但人总是东奔西跑,很多人是看不惯的。我个人认为:人格若不稳重,今天对闻思有希求心,明天就退失了,这种人的修行肯定不会成功。各班的堪布堪姆,你们对新来的人一定要长期观察,尽管初学者对佛法的热情可以理解,但如果要真正修行,必须先学会稳重!
如是善说胜法清凉雨,息灭烦恼苦闷之妄念,
等持善聚白莲海充盈,愿于寂地增上诸圆满。
以上这些胜法善说,犹如清凉的甘霖,可以熄灭烦恼苦闷的妄念之火,使遍满白莲的禅定大海更加充盈,希望在寂地修行的人们,依此能增上各种圆满。
已经讲完了“心趋入法”的所有内容,大家事后应静下心来好好体会,无垢光尊者的加持不可思议,愿这个法本能对你们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