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首要的净业乘

《贤愚经讲记(一)》 ︱ 智圆法师 讲述 ︱

这次我们按照法王如意宝《四乘指归颂》的引导,先来开始学习《贤愚经》,这对所有有缘参与学习的人都有极大的利益,你们的内心会受到很大的震憾。经过一年如理如量的学习,将会在学人的相续中生起真实的因果正见。为了真实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正式宣讲《贤愚经》之前,有必要交代一下学习的理念、方法。下面,我就按次第谈一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因果的重要性;二、为什么要用一年来学《贤愚经》;三、为什么要一心依止佛语;四、要清晰地看到内在的缺陷和现实状况;五、学习的方法和效果。

一、学因果的重要性

这要看到世俗谛的修行完全是在一念心上做,因为缘起就发端于当前的一念。一念心起,就有它的趋向,不是往正道上走,就是往邪道上走,不是出生安乐,就是出生过患。而我们作为凡夫,几乎所有的心都在分别上,因此无时无处不存在如何取舍、如何修心的问题,而它的原理、法则就是因果律,因此它是极端重要的。只有开启了因果正见,我们才步入安乐的坦途,而且从这里不断地延伸、扩充、深化、透入,才可能展开一切五乘的修行。因为这一切修行都是建立在缘起的要道上,不懂缘起就不知道修行的法则,也就不可能把心引入到正道中。

总之要知道,相续中发生因果正见,这是一切白法的根本,从这里才能出现一切善行。相反,在这上面没有开启见解,就无法充分地流现出一切善行。因此,业果正见居于修道的首位,处在开启缘起要道的起点上。

一切戒都是以因果为根本的。必须在因果的见解上,才能开启止恶行善的愿力,由此才可能得到戒体。从皈依后,受持五戒、十善、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密乘戒等,随着因果的见地越来越深细,就会出现越来越殊胜的戒。但是如果在最开始的因果上面没有开启正见,这一切都没办法落到实处。因为心是根源之故,心上没有起见解,没有起欲乐,那怎么可能坚持戒行而不毁坏呢?又怎么可能一见到有过失,就励力地忏悔、防护呢?由于缺乏心力的缘故,这一切都很难把持。

接下来,我们就从各个方面来观察因果是万善之首的道理。首先我们要从粗分上获得了解,之后再逐渐地深入到细分乃至更加甚深广大的层面,这些如果都能获得定解,那就会一举断定:这是万善的开端,这是开启一切善行的要门,因此它居于首要地位。

首先,我们从最粗分上来做正反两方面的抉择。从负面上看,如果对于恶的业果没有发起胜解,对此没有出现信念,也就不可能有断恶的欲和精进。这样,最基础的十善业道都不可能建立,因为它的要害就是对于恶的业果起了胜解信以后,发生了断恶的欲。所以,在抉择十善业道的时候,根本点要落在有一种能断的心,以此才能够受持十善的戒。

现在关键是没有出现断恶的誓愿,很多人只是由于外力的推动,很轻微地起一两次,他不是从内心深处直接发出的,因此没有持守的力量。别人管一下、强调一下,可以好个三五天。但是过后,由于他没有自己的主动力,没有现起自觉地严禁身心造恶的机制,还会旧病复发。他不会一遇事就觉得:这是我造业所感,或者意识到:哦!这绝对不能做,这是一个苦因。因为他没有把因果法变成自己内心的观念,也就不可能唯一地按照这个法则来起心、用心、发起行为。所以,所谓最初的消积方面的十善业道,也都全部会落空。

可怕的是,内心没有这个管制恶的机制,在日常之中,在面临很多境界的时候,会造许多很重的罪。也就是说,在因果门里,比如说意乐门、所依门、福田门等等,处处都有这个善恶的业行和果报的反应。由于对恶业这一分的果报没有发起深忍信,基本上处在无知、愚蒙的状态,这确实就像瞎子开车,处处会撞得头破血流,处处都可能造恶,而且不肯悔改。这样逐渐地积累下来,多年以后,就发现自己已经深陷在罪业过患当中。

从正面来看,如果对善业果没有发起胜解,也就不可能有行善的欲乐和精进,那么殊胜的十善业就不会出现,因为它的根本就是一种行善的欲,或者能行的誓愿。而这个誓愿没有出现,所以就表现为对行善很漠然、被动,没有一种强大的主动力。这样,就缺少了行持的力量。

那么恶没有断,善又没有增进,他的心态就不会贤善,而且会越来越糟糕,越来越没有善业的滋润。这样,连最初步的安心都出不来。导致长期以来处在心识非常躁动、错乱、混乱等的状态里,这就没办法相应大法。因为业习没有清净,处在很杂乱的心境当中,不能够调顺、安定,连基本的安心都没有。弥勒菩萨四字诀就是:信、欲、勤、安。或者三十七道品也是要求四念住、四正断、四如意足,这个次第,也是首先要有观慧,然后要有断恶行善的精进,之后才可能得定,成办一切所做。

但现在得定的前方便不具足,也就是在内心断恶行善的修持上面没有切实到位。甚至连一个细分的行持都无法把握,根本没办法在身心上贯彻。这就使得内心无法调整,里面有很多的妄动,很多的恶业障蔽。善的力量很弱,主动力特别差,没有殷重心。由于心没有调顺的缘故,就无法趣入修法状态。

接着,我们从更细分来看,要修四谛的道趣入出世间的解脱,那就要求有更深细地对于染净因果的把握。染的业果叫做苦和集,净的业果叫做道和灭。现在粗分的业果上面没有生信,细分上就更加困难。因为它状态更细,心上一执著我,然后就出现烦恼妄动的状态,之后无论行善、行恶,它都是有漏业行,就成了流转轮回的因。因此,它要有更严密的遮止。这是已经对四谛有了信解,发了出离意乐才能做到的,才有所谓的受持别解脱戒的真正含义。但是当前,很多人都是流于表相,不堪忍睹。

这就要知道,如果在粗分的业果上,没有得到信解、确认,没有发出很强大的见解的力量,细分的业果绝对难以出现胜解,最多只是流于口头谈论,只是学一些知识而已。为什么呢?因为你粗分的业行都无法清净,细分怎么能遮得住呢?怎么可能严密到你的心心念念唯一专注解脱道,一点都不落入到轮回里面去呢?不用说行持,那是很困难的,连这种愿望都发不起来。因此往往就流于很庸俗的现世断见当中,只是享乐、散乱、无所事事,哪里有求解脱的志愿呢?因为那颗心一旦起来之后,所有往轮回走的方向全部都会被遮掉。

所以,从细分来看,也同样是由于没有对更细的业果发起胜解,没有信念,就谈不上欲乐、精勤。而别解脱戒的命根是要有出离三界的猛利欲乐,这个心是真的,那就有这个戒,这个心不真,那就没有这个戒。因为戒是誓愿,没有誓愿,你怎么可能精严地持守呢?

因此,从消积方面,对于染业果没有起胜解的缘故,所谓的断除有漏、对治烦恼的欲没办法现起,因此他不可能励力息灭贪嗔痴。对于净业果没有起胜解的缘故,也是没有信念,没有欲乐,没有精进,不可能一心精修戒定慧。这就使得解脱道都流于空言,没有它的体,没有实质。这样,不能净掉有漏业,就落到世间的生死道里,致使深度的轻安出不来,怎么能相应大法呢?所谓相应大法,就是一切轮回的因缘就尽量排遣掉了,一个清净的心直接往上走了。

再说到大乘,如果对于大乘的业果没有建立胜解,菩提的誓愿很难发生。这也要知道,在修世俗菩提心的时候,无论是哪一方面,都要建立在因果正见的基础上。譬如,在发生菩提心之前,依照寂天菩萨的道轨,首先修发心利益。如果对于初步人天乘的利益都没有生起胜解,那一讲到怎么迅速地灭恶,怎么迅速地增福、辗转不断地增胜,他就没有一种见解的基础,就接不上去。反过来,如果你对善恶业果已经深信了以后,谈到大乘的业果,就能够迅猛地发起胜解,他那种希求的心会非常强。因为连一个小善都是九十一劫之间辗转不断地出生果报,何况是菩提心的量?他马上就能接通,无论哪方面都非常相信,而且知道这是一个高出一般善法无量级别的大善心,因此他有非常大的好乐心。

但是反过来,如果你对因果非常麻木,连一个小善行上都不出现意乐,那么在大善行上面同样不会具足意乐。有的人说:我们不要小善行,我们只要大的,一碰到大的善行,我肯定能行。但是,如果你连小的善行都发不出来,都不愿意做,遇到大的善行,就更难发起意乐。因为发展善心有必然的轨则。譬如说孔融让梨,他能够让一个梨,以后他才能让更大的利益。如果他连一个梨都不能让,你说碰到大东西他怎么能让呢?又好比说世间的孝子,首先他对母亲有孝顺,他才可能对天下人有孝顺。如果连母亲都不能孝顺,竟然说能够慈悲一切人,这完全是谎话。

这才知道:哦!原来我们善心的发展是要一步一步进行。首先,从一个很小、很切近的事情上,把善行开出来,然后才能逐渐地延展。就好比开一个源泉,首先一定要开出一点洞来,才能出水,之后,它会逐渐地扩大。一开始没有开启的话,处于一种封冻状态,完全是一块凝固的坚冰,你说我现在不要出一点水,待会儿就会出汪洋大海。冰山是一点点融化的,之后才会出现汪洋大海的。这才知道:原来我连最基本的行善的欲乐都没起来,那就根本不可能启发出大乘的行愿,那是多么广大的心胸啊。

这里,关键是要对于“业和愿和合一定生果”的因果律发生信念。譬如说学《贤愚经》,学过多次以后,马上能够把握要点,就是一个原则:业和愿一配合就辗转地生果。业,就是所做的一份善行;愿,就是缘着善行的资本来发愿印持。

在《贤愚经》里既有世间的善愿,也有出世间善愿,也有大乘的善愿。比如说对三宝做了一份供养,他就祈愿:我来世生生世世能够一切受用自在,之后,我又能遇到佛和圣道,修行证果。果然,以他这个愿力,生生世世就是这样实现的,一点都不差。如果你对这生起了坚信,在这上面一接通上去,把它开展到无限大,大乘的行愿就很容易起来。这时候再受持普贤行愿,才知道它的高度,那会生起无比喜悦的心。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普贤行愿》一念起来,那是无量无边的善,全部都能扩到最大的量、极法界的量。基于对因果的坚信,再就是基于对因果律放大原则的确信,对大乘就会如鹅王赴水一样直接趣入的。

由于读了《贤愚经》,一个个善都清楚了,对于每一分怎么样造因得果,对于它的源流、程序、结果等,看得一清二楚。你再看普贤行愿,一样一样下来,才知道这是一个愿海,这就是万善指归,这就是止于至善,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到了圆满周遍的地步,到了全法界心、极法界量的地步。因此你就会坚固地执持,丝毫不犹豫,能够发起一个尽未来际一心行持愿王的心,这是毫无问题的。

那为什么发不起来呢?根本而言,就是因果正见没有生起,进而无法发生对大乘的胜解信。这才知道,如果没有业果的定解,那大乘心根本无法启发。不必说大乘,连小乘的出离心和解脱道也都根本没有;不必说小乘的出离心和解脱道,连人天乘也是根本没有的,或者完全流于表面。因为没有那样一种孜孜行善的心态和意乐。看一看《了凡四训》和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那是人天乘的意乐,相比一下,自己就会很明白。这才知道缺乏了因果正见,三士道一个都建不起来。

再说到修持大圆满的前行,一切共和不共的修行都是建立在业果见上面。对于因果律没有得到胜解,那确实不会得到法的利益,法不会成为自己内心的道路。因为这一切都面临着你如何取舍的问题,如何使自己的心远离一切非道,逐渐辗转地进步。通过修四厌世心,要消除对于现世的执著和对于来世的执著,整个地破除掉对于一切世间有漏法的执著,一心趣向解脱道。如果你没有因果的正见,你的心不可能励力地执持这样一条道路。相反,有了因果正见,会真心地在自心上念念地衡量、反省,不允许自己落到不如理的心想和行为当中,这样你才能够净业。不然,心非常地粗浊,在深重的罪业染污之下,善行少得可怜,怎么可能相应无上大法?

所以,这四个共同前行是以净业为根本,要清净内心的意乐和行为。再往上不共的大乘皈依和菩提心,也要由因果见才能深入。不然,你为什么坚持这种法道、作永世的皈依呢?不然,所谓的愿行菩提心怎么出现呢?只有已经看到了善恶因果,以及染净因果的法则,之后,再拓展开来看到大乘的因果,他才会发起愿心。这样,才可能励力地实行菩提心。

再说戒定慧三学。没有戒就没有定,没有定就没有慧。没有因果正见根本不可能有誓愿,没有誓愿就得不到戒。誓愿不坚定,即使有一些,也难以守持。如果善恶因果的正见都没有,那不必说成佛,连做人都很成问题,根本守不住孝悌忠信等人伦的道,因为你的行为没办法处在一种人天标准的善行里。人天的戒都没有,出世间的别解脱戒、大乘戒,当然更是免谈。连这个正见都没有建立,所谓的出离、求菩提的志愿很值得怀疑。最多只是人云亦云,心里没这个东西。

总的来说,要明白没有因果正见,一切白法都不可能出现,一切的善心善行都无法拓展,一切的修法都无从建立,一切内道重要的见解都无法发生,一切世出世间的利益都无法呈现。因为这一切世俗道全部在因果上走,离开缘起正见就无路可通。而不懂因果,那就是彻底的大愚蒙,一直都在非法的道上奔驰,不知悔改。胜义谛的道也一定要以缘起作为方便,才可能悟明方便生。空和缘本来是不二的。只有见到一切是缘起,你才能见到一切是空啊。那么对于缘起不是泛泛而谈,你必须透过从粗到细的缘起法则,一概地认定之后,才出现一切皆缘起的全分的信解。这样转一下,都入到一切都是空性上,你才会对空性有一个了解。否则的话,其实心里根本没有悟到一切都是空性,因为你连一切都是缘起还没悟到。所以,在缘起分上要有完全的了解,空性上才能有全分的了解。

所以,在清代有一位彻悟禅师,他说的两句话很好:“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深信因果,逐渐地在心上抉择道路,终究会大明于心性。你会知道一切都是心性随缘变现的法则。再深的一步,既然一切都是因缘生、一切无自性、一切都是虚幻的,这个时候就会透出真来,会认识到这个真如是什么,而且会透到一切处唯一是真如。像这样,只有解缘起相应以后,才可能够解空相应。

再说净土,你要知道世尊在《观经》里开示,凡夫欲修净业者,希求得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修三福。这个三福,每一福都是靠因果正见才修得起的。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要在善恶因果的正见上,才能发起这样的行为。其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主要是在染净因果上得到正见,他才可能励力地守持戒律。最后,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要对大乘因果起胜解,才可能发心,然后趣入大乘的法行和利他的行为。这三种业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可见一切佛都是修持这样的净业,才能现前净土的。因此,净业的根本也是在因果正见上面。只有对因果发生了胜解信,才能够起欲、起行、起精进,之后才能一心地入到净业的修行当中。否则,只凭口头上学说两句,那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修行的。

这样才知道,建立在因果正见上的净业乘,它是一切道的首要,而且一级级地往上通,可以通到最深处。离开了这个要道,门都没打开,什么道你都无法进入。以上做了多方面的抉择,大家应当知道这是首要的含义,因此要百倍地重视。这也是法王上师在《四乘指归颂》里,把净业乘放在首位的原因。我们只有学好了因果法,才可能进入大乘菩提心的修法。因此,首先要学好《贤愚经》,再来学《入行论》。

二、为什么要用一年来学《贤愚经》

因为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学习的规划——在一年当中倡导学习因果,很多人凭自力根本无法趣入因果正见。这个因果见生不起来,其他一切修行就都没有基础,无法开展。要意识到,光听一两次专题讲座是远远起不到作用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种观念要在心里生根,要有很多引发的因缘,还要串习到一定的量。现在,要生起因果正见,就要通过一个个事例地教导、启发,加深认识,等积聚到量的时候,才能够扎根,量少了根本无法达到这一点。

比如,只是听一两次科学院院士做的高等报告,一个小学生是无法成材的。院士的报告是激励他的信心,给他一个远程的方向,告诉他要往哪一条路上走。但实际的基层工作,还是要靠小学老师天天上课,一步一步地教,而且督促他做功课,最终他才学得出来。即使是上等的天才,还是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他自己勤奋地用功。

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很深厚的基础,才能发生深刻的观念,而这是要用量来集成的。很多人以为:学因果法,只要听一两个公案就可以了。不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嘛,我是很聪明的人,听一个就知道一切了。这完全是骗自己。不要说我们现在的人,过去的大德都说:对因果生信是相当难的。一旦你生了信心,确实拥有了万善的根本,能够发起一切修行。这一个因果见起来了,就永远不堕恶道。但这是非常难的。因为它不是你的眼根所能见到的,也不是在其他的世间书里能看到的。我们是从一个一穷二白、完全缺乏认知的状态,要转变成对一切有为法生起因果的正见,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课题,它绝非一蹴而就。就好像砌墙,从地基开始到万丈高楼,那是一块块砖砌起来的。光画个图纸是不行的,光是凭自己的想象:我能不能一天就砌起?这也是不现实的。这是要靠非常扎实地一块块垒起来,积足了量,就达到那个高度。这就是必须要做足基本功的道理。

《贤愚经》只是如海因果经典中的一个,但是它能够让我们从中窥到大因果律。这里面包含了上百则的案例,我们要一个一个、经过精详确定的认识,最终才会得到一份东西。这个收获不是一开始就能得到,而是要你经过一百次以上启动了信念、认识,逐渐地累积起来,最终才会凝结成一个稳固的因果正见。这个正见在你心中会起到指挥一切行为的作用,从此之后,它会把你引入离苦得乐的正道中,使你成为一个坚定的信仰因果者,成为一个守持净戒者,成为一个一切都按因果律来办事的人。这就与过去随着自己的错乱习性或者颠倒认识行事的状态截然相反。所以这是一个彻底的、全面的扭转,这谈何容易啊!这必须要把你内心各种愚蒙、妄见的坚冰彻底摧毁,重新发展出一种新的纯正的观念,而且还要让它在心里扎根、占据统治地位,最终强化到不可夺转,一切时处只认这个因果律,不认什么自己内心的习性、个人的偏见、好恶。这就成了真正的理性者,做任何事的判断标准就只有一个因果律,唯因果律是从。符合因果律的,是乐因的,就去做;违背因果律的,是苦因的,就坚决不做。这不是看人情、面子、习性、权威或者各种舆论、宣传来行事,不受一切所破,不受一切所骗。要变成这样一个纯正的法道行者,就必须从建立观念着手。

现在要看到,我要得到这个因果正见,这是一个果,它必须由相应的因来开发。因对了,就肯定有果相,而且串习量足了呢,就肯定能够坚固成性。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的。那么又如何能得到这个因呢?这就要通过佛语如同日光般地照耀,让我们明朗地见到因果的事实,从而引生对因果法则的认识。也就是每当听到《贤愚经》的一则公案,顺着佛语的指示,我们看到了它的前因后果,而且认定了如是的果就是由如是的因而来,丝毫不差。就像黑白两条道是截然不同的途径,善恶业力极其精确地刻画出一切苦乐的现象。这样,透过一个个事例,你就会生起一次次认知的心。而且每一次都不是简单的过一下,而是要具体的了解。也就是说,每一次都要详详细细地跟随佛语看清它的前后经历、因果联系,才生起一次对因果确定的心。就好比法官去调查一个情况,他要摸清前后的线索,心里才会得到确定的判决。如果他对前后发生的事不太清楚,他的认识就是模糊的,也就没有断定的力量。他为了判一个案子,要花好多时间。而我们现在是随顺佛语的指示,不必自己去盲目摸索,但也必须清清楚楚地了解前前后后的细节。如果不这样的话,佛何必说得那么仔细呢?应该只说两句就可以了。但其实不是这样,他必须要给出一个很明确的现实背景,让学人清清楚楚地了解。之后他的心里没有任何疑惑,会非常断定地得到认识。

这样才知道,原来我是要按照一个一个的案例来学因果,而且每一个案例从前到后一步一步都要听清楚,细节上都要搞清楚,只有看得非常清楚了,才会起一次确定的心。不这样学,就根本不可能发生认识。一年连续不断地学下来,起心次数多了,认识就会逐渐深化,会逐渐发展出见解。不像过去,只停留在口头,因果观念在心里开始真正凝结成形了。这就好比怀孕已经成了胚胎那样,一开始是没有凝结的状态,根本没有一个稳固的身躯,也就不可能发生作用,不可能起到一个人的机体的作用。但他一旦成形,这一切的血脉贯通了,他方方面面的活动力都出来了,运转力都出来了。我们要这样理解为什么要学一年的《贤愚经》。

三、为什么要一心依止佛语

这次选择讲《贤愚经》,也是想到:只有依靠对佛语深信才能启发出因果信念。大家要这样观察,这是一个极其广阔范围内的事,这里有一条贯穿到一切时处的大法则,就是因果律。这并不是一个人靠着推理、臆测、科学实验等等能够发现的,只有佛的一切种智,远离了一切障垢,以不二的方式彻见了法界的真谛,一切法界中的缘起事件都在他心中无余呈现,所以他是真正地、完全地彻见到了因果律。

由于这条法则是如此的深细、广阔,遍及到一切方面,所以没达到这样现量的智慧,就无法提取出这个法则。因此不靠佛授予法眼,我们自身是永远也生不起因果上的定解的。只有对于整个业果决定的原理全盘地认识,才可能有真实的见解。现在从上面,佛以现量的印定,直接给你传递这个信息。而且他一次一次地说出因果事实,我们就会一次一次地得到佛的启发,发起因果上的信念。所以,我们要完全跟着导师佛来认识因果法则。我们就好比是一个盲人,依靠一个具有最宽阔天眼者所现见的一切色法,他所做的所有解说,都是毫无错谬的,都是真理的表达。因此虽然我们没有见到,但是我们信任一位彻见者的指示,也由此会发起决定的信解。

我们要具体地看到这个因果教法,它在时间上极其的宽广,应该说从无始到无终的一切有为法的时间续点上,都是以一条因果律贯穿的。只有佛现见的时候,才是真正到量。其他的任何人,甚至连阿罗汉、学道菩萨,由于他们的智慧没有完全打开,也只能看到一个片段当中的因果事实。在他的能见度之外的时间里,也是一无所知的,也因此没办法去决断,甚至连一种供佛善行,它后边际的果报都难以断定。而佛是现量彻见。我们只有看到因果经才知道,任何一个现前位的果报,以佛的智慧能够一直看到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以前的起因,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它如何一层一层变现出果报,业力如何无有紊乱、无欺地变现,这完全只有佛能说出。

而且佛说的语气有很大的感动力量。因为他对义理完全决定了,以智慧无碍现见的缘故,所以无论问什么事件,要了解什么样的因缘、细节,佛都会直接道来,不加一分犹豫、推测或者不决定,也没有任何的错误、编造。所以,我们听受导师佛一一地指示,就能很快地了解到因果。这有很大的加持,因为来自于彻见真理的力量。这与一般劝善的书绝对不同,两种作者的心相距太远了。凡夫的心没有现见到,他能说的一分也唯一依据于圣教,而佛是现量彻见的。我们只要好好地去学,马上就感觉到佛语的加持,会让你感觉这里所说的任何细节都是非常真实的,有一种现场感,有一种决定的力量,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来自于导师,他的力量。因此我们只要诚心地去谛听,马上就会引发我们的信念,发起我们的善根。所以这里要知道,不是靠我们自己有天大的聪明,能够悟出因果法则来,这条路是绝对走不通的。

因此不要以为,我是修很高法的人,我还修什么因果,还一个个故事来重复,一一地细节上去体会。他认为他不需要。其实连那些高位的成就者,他们都不离开佛的因果法教。在世俗谛上,没有丝毫能够超出因果律的。那些开悟的祖师,他们在因果上是十分谨慎、微细的,对待因果法则十分敬畏,而且贯彻到一言一行上,都是按照佛指示的因果律来作取舍,都是按照佛制定的戒律来受持的。因此我们知道,这是大法则、大纲领,不能够小看。轻视了因果这个根本,你就会远离一切的佛法。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说:要对于如来的圣言起深忍信。如果对于如来的圣语不能够起决定的胜解,无论你学什么法,都不可能得到如来所喜爱的决定信解。

所以,如果你不依靠如来的圣言,对因果这一法,一旦轻视了,你一切都要落空。因为没有这个因果观念在内心扎根的话,就没有办法去行持一切法道。毕竟这是极其深远的法则,展开来遍及到三乘无边的修行。所以,只有因果的门打开了,才能启发出一切白法,从而我们才能趣入内道,从下面的人天乘开始,一级一级地受持戒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将其纳入到缘起的正道当中。下至于一言一行都随顺佛语的指示来做,这就是我们内道佛弟子唯一要从根本上信受的法则。

我可以确定地告诉你,这里面决定有佛语的大加被力。只要我们首先不要去小看它,首先对它生起很大的敬重的心。这样诚心地去学,而且要脚踏实地,从事相上走,不要高谈玄理,要在每一个因果事件上去体认,每一次下来都会生信心,这是必然的。

你会发现,这跟其他世间的著书立说根本不同,佛语是那么确定、那么明了、那么和盘托出、那么直截了当。除此之外,你还应该感觉到很幸运,就像盲人遇到了明眼者的指示,就像暗夜中看到了光明。如果凭着我们如生盲一般的凡夫短见,哪里能见到这样的真理法则。因此不仅不能够轻视,还要百倍地敬重如来的圣言,对于这里的每一句都要觉得:啊!这是从佛一切种智透出来的圣言,极其殊胜无比,没一点含糊,直接给我指示法则。不依靠佛语就没有其他可以给你指点因果法门的人了。你不这样学,我认为绝对没有办法让你引生因果胜解。

为什么呢?就像龙树菩萨这样的大圣者,他尚且说:“空性由理亦能知,因果甚深极难证。”很多人认为因果很肤浅,空性是很甚深的。恰恰相反,对于空性,还可以由正理去推知,但是对于这么甚深的因果律,这是极难认识的。因为你没见到,也没办法推测,也没办法用科学实验、数理逻辑来推断,你也不可能从别人那里听到。除了大师佛的现量指点之外,没有哪个人能够这样透彻地、一语断定地来给你述说。凭你空想一亿年,你看一万本其他的书,或者外在用多少方法,丝毫也不可能对因果大法则生起信解。

在佛以下谁能够看到这么深远的因果律?谁能够这么确定、断定地说因果是一个决定的相?谁能够说下至于极微尘都是在因果律的范畴当中,丝毫不紊乱?这不是现见者谁能够说得出来?当心识还有少许蒙蔽的时候,就见不到法界一切事相的运行法则。那么,你怎么能做出总的决断呢?所以,教法的源头就是无上尊贵的如来,其他一切的菩萨、阿罗汉、人天善知识都是依顺佛语来做宣说的。

所以,我们不要忘记根本,因此讲《贤愚经》的时候,绝对不能起轻忽之心,这样会发生很大的障碍。更不能轻视地说,这是一个很低的因果法。要知道从粗到细一路贯彻下去,一切的法都是缘起的,都不离因果。从这里就要知道,这是极尊贵的教法。如果没有借助佛眼,看到这么深远、广阔的因果法则,我怎么能够发展出这样无量无边的人天道的善行?怎么能够趣入解脱道的各种戒定慧的修行?怎么可能精严地取舍、持戒?怎么能够发起各种大乘广大的愿行菩提心?这种极广阔的行为量来自于极深细的见解。没有因果律断定的解,就没办法启发。我们就会一直局限在一种井底之蛙的狭隘见识里,只有一种现世的短见,最多认为:可能做一点善,身体会好一点、家庭好一点或者事业好一点,而且对此还抱有怀疑。只要稍许有一点不满意的时候,马上就会放弃见解。因为他根本没有一种宽阔的眼光看到贯穿三世的因果律。所以在他的见解不能调顺的时候,心里也无法调柔,会反复无常。因为他无法随顺真理的法道。最后,连一个戒也持不了,因为发不起肯定的心,你不可能下死心去持戒。只有你确认了以后,你才能发得出誓言的。像这样,连一小分的善行都无法建立起来。确确实实离开了因果正见,没办法发起白法。

由于我们历劫的颠倒习性,各种的犹豫不定,以及受外界各种邪说的惑乱,使得我们缺乏了行持的操守。所以,一再地说到,如果你因果上没学好,你的修行决定是落空的,决定是高谈论调,连一个细小的实行都没办法坚持。这是当前很多人现实的状况。这样,高谈一个大乘行愿,有的时候感觉距离很多人太远。只要用清晰的镜子去照一照,就发现连一个很小、一种切近的善行都无法坚持,甚至无法启动,没有主动力,没有行持的决心。也因此就会发现这个时代各种所谓的佛法的实修、发愿、忏悔、积资等等,都是流于表面。

思考题

这次开示十分重要,大家听完后,要再三地思维、体会这里面的深义。为了帮助大家把握思维的要点,请思考以下问题:

一、从粗细各分上思维学因果的重要性,直到心里完全认可为止。

二、为什么要依止佛语来对因果生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