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乙七、九品因行果益

《般舟赞略释》 ︱ 善导大师.原著 ︱ 益西彭措法师.讲述 ︱

丁三、劝诫
般舟三昧乐   尽命为期莫生疑
若是释迦真弟子 誓行佛语生安乐
不得悠悠信他语 随缘治病各依法
忽遇灾危身自急 道俗千里未能救
般舟三昧乐!应尽这一生勤修净业,莫生怀疑。如果是释迦佛的真正弟子,就应当发誓奉行佛语,求生极乐。佛教导如何修持净土,就如何实行,不得轻信他人破斥净土之语。
佛法本有无量门,都是随缘治病,随众生因缘施设,佛弟子应各依自己有缘的法门实修。只有依法实修,才能在危难中经受考验。没有真修实行,忽然遭遇灾难身处紧急时,出家、在家的亲友远在千里之外,不可能来救护。
口说事空心行怨 是非人我如山岳
如此之人不可近 近即轮回长劫苦
口里事事谈空,内心却和自己做怨家,也就是常造恶业自损自害,心中的是非人我大如高山。如此之人不可亲近,亲近则落入轮回,长劫受苦。
侧耳倾心常采访 今身修道得无生
若闻此法希奇益 不顾身命要求得
若能专行不惜命 命断须臾生安乐
般舟三昧乐   念佛即是涅槃门
常常侧耳倾心求道问法。今生应努力修道来证取无生。闻到净土法门不可思议的利益,应当发大希求心,不顾身命也要求得。如果能专心努力修行,不惜生命,就会在今生命尽时,须臾间生到极乐世界。
般舟三昧乐!念佛本是证入大涅槃的妙门。
丙四、中品上生分二:一、因行 二、果益
丁一、因行
中品上生凡夫等 偏学声闻缘觉行
戒定慈悲常勇猛 一心回愿生安乐
中品上生的凡夫偏重在修学声闻缘觉法门,他持戒、修定、慈悲常常勇猛,所修功德一心回向愿生极乐。
丁二、果益
终时化佛声闻到 七宝莲华行者前
佛放光明照身顶 行者自见上华台
低头礼佛在此国 举头已入弥陀界
到彼华开寻见佛 闻说四谛证真如
由上述善根之力,临终就有化现的阿弥陀佛和比丘众前来迎接。七宝莲花自然现在行者心前。佛放金光照触其身,行者见自己乘上莲花台。低头礼佛时还在娑婆世界,举头就已进入弥陀净土。到净土后,莲花开敷。不久就见到佛,听佛说四谛法而证真如。
般舟三昧乐   实是弥陀愿力恩
般舟三昧乐!这一切实是弥陀愿力的恩德。
丙五、中品中生分二:一、因行 二、果益
丁一、因行
中品中生凡夫等 一日一夜持众戒
回此戒福善根力 直到弥陀安养国
中品中生的凡夫一日一夜守持众戒,比如一昼夜中守持八关斋戒,一昼夜中守持沙弥戒,或一昼夜中守持具足戒,而不缺威仪。以此持戒善根回向愿生极乐世界。
丁二、果益
临终化佛师僧现 七宝华来行者前
行者见华心踊跃 即上华台随佛去
一念之间入宝国 直入八德宝池中
池内莲华无亿数 悉是十方同行人
七日七夜莲华发 华开见佛得初真
由上述善根之力,临终有化现的阿弥陀佛和比丘众现在心前,七宝莲花也来到面前。行者见莲花时,内心踊跃,就乘上莲花台,随佛而去。
一刹那间进入佛国,直接入在盈满八功德水的七宝池中。宝池内无数亿朵莲花,每一朵莲花上坐的都是来自十方的同行人。经七日七夜,莲花开敷。花开后见佛就证得初果。
般舟三昧乐   勤修实行不欺人
般舟三昧乐!精勤地修、真实地行,佛法不欺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丙六、中品下生分二:一、因行 二、果益
丁一、因行
中品下生凡夫等 孝养父母行人信
临终遇值善知识 为说极乐弥陀愿
闻说合掌回心向
中品下生的凡夫孝养父母,待人仁慈,性情调柔善良,见有情受苦有怜悯之心。“行人信”,就是自身的行为使世人生信心。这一类善人在生时不曾见闻佛法,也不懂希求佛法,只是自己做世间善行。直到临终才遇到善知识为他讲解极乐净土功德和阿弥陀佛悲愿。听完善知识说法后,他就合掌回心趣向极乐。
丁二、果益
( 闻说合掌回心向) 乘念即到宝池中
百宝莲华台上座 七七日后宝华开
华开见佛尘沙众 一劫已后证无生
无生即是阿罗汉 罗汉回心向大乘
一发已去小心灭 直至菩提无有退
是故天亲作论说 二乘心种永无生
故言大乘善根界 毕竟永绝讥嫌过
以上述因缘,行者命终就乘念生在佛国七宝池中,坐在百宝莲花台上。七七日过后,宝花开敷。花开就见到阿弥陀佛和恒沙大众。一劫后证得无生。“无生”指阿罗汉果。阿罗汉回心趣向大乘,一发心后,小乘心永远息灭,直至成佛,永无退转。
以此原因,天亲菩萨作《往生论》说:极乐世界永远不会再生二乘心的种子。因此说“极乐是大乘善根界”,毕竟永绝二乘、女人、根缺等会招来讥嫌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