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方获实益论
《印光大师文钞选讲(一)》 ︱ 印光大师.著 ︱ 益西彭措法师.编述 ︱
幸遇如来所说大乘显密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即彼客作贱人,原是长者真子。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处。实报寂光,乃为本有家乡。
极其幸运的是:今生遇到了如来所说大乘显密诸经,传达给自己一个极重要的消息。
这些经典唤醒自己:某某!别在外流浪了!你衣服里本有如意宝珠,为什么还要在别人家做下贱的仆人,过着缺衣少食的苦日子呢?就在你五蕴身中本来有佛性安住!
这样说就是让我们醒悟:我现在沦落六道他乡,做这样下贱的众生!比如做牛做马、做鬼做人,日复一日地造杀、盗、淫、妄,受生、老、病、死,种种役使、种种欲求、种种贫乏……。而我们这些沦落六道的下贱者原本是大富长者的真子!我们本来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量性德。
这意思是说,我们自性上本具超过恒河沙数的妙德,本是无比富贵的人。可怜自己不能发觉,枉受诸苦,不得丝毫受用。印度人最熟悉的是恒河,常常用恒河来打比方。恒河的沙子非常细,不知道有多少百千万亿!而自性上具有的功德比恒河里数以亿万计的沙子还要多。这是指释迦、弥陀等果佛所显发的无量无数功德,就在我们众生的心性上无欠无缺地具有!
这时就要发起自觉、自尊的心,“我的自性本来是佛”。对有善根的人来说,这一消息就像惊天动地的雷声会把他震醒的。
当年六祖大师来到黄梅时,五祖弘忍大师问他:“你这南方獦獠,来此地求什么?”六祖说:“来求作佛。”“你怎么能作佛?”“人虽有南北,佛性并无南北。”
六祖只听了两个半卷《金刚经》就彻悟本性。第一个半卷是送柴到一家客店里,遇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他在门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豁然开朗。第二个半卷是五祖叫他半夜进来,也是给他传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同一句时,大彻大悟。连说了五个“何其”:“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所以,佛法千言万语,最终就是为了指示自性。
回思从无始来,未闻佛说。虽则具此心性,无端枉受轮回。真堪痛哭流涕,声震大千。心片片裂,肠寸寸断矣。
回想无始以来,无数生世都无意义地虚度过去了。在极漫长的时劫里,由于自己善根、福德不够,没听到佛对自己讲“自心是佛”的妙法。这样不知自性是佛,反而认虚妄的人法客尘为实有。多少无谓的执著、驰求,发起过多少贪嗔痴、杀盗淫的惑业!这样无端地被惑业力牵制,备受轮回诸苦,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衰败!
想想看:有多漫长的轮回!有多少生以爱欲受取三界中的生!本是自性佛,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却得不到丝毫受用,受用的只是轮回层出不穷的苦!
在以往无数劫里,曾死过的身体堆起来比须弥山还高;曾喝过的母奶汇起来比五大洋还多;曾与亲友别离所流的泪水,深过四大海;所生起的种种分别、执著、烦恼,如果有实质的形体,尽虚空界也无法容受!其中有多少苦苦的追求?有多少辛酸之泪?堕入地狱,多少劫受火烧油煎之苦?沦为饿鬼,饱受多少饥饿干渴之苦?生为人,有多少生老病死之苦?生天享福,有多少衰败、堕落之苦?这么一一想来,真堪痛哭流涕、声震大千!心脏一片片地裂开、肠子一寸寸地断裂,实在太可悲啦!
再反过来想:自己无量劫来陷溺在苦海中无力自拔,是佛法把自己救拔出来,这样的深恩重德比泰山更重、比大海还深!
此恩此德,过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万倍。纵粉身碎骨,曷能报答。唯有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方可少舒春草仰晖,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
佛法救度自己永超生死苦海、赐予现前、究竟利乐的恩德,超过天地父母何止百千万倍!我们能改恶从善、转迷成悟,直至成就菩提,永享涅槃真常大乐,都是佛法教导的大恩所致!
这么想来,纵然把自己的身体磨成粉、把骨头碎成片来报答,也无能报答!今后只有尽心竭力地依教修行、教化众生,才能略微舒展一下自己“春草仰晖、夏葵向日”的微薄诚心。
“春草仰晖、夏葵向日”都是报恩的表达。春草的生长来自阳光,所以感恩阳光;夏葵也是得到阳光的热力而成长,所以面向阳光。我们慧命的成长来自于佛法,所以要感恩佛法,要以自己身口意的恭敬供养来表达一份对佛法的感恩之心。
(三)
教诫不应亵漫佛法,当竭诚以求实益
然今之缁素,翻阅佛经,毫无诚敬。种种亵慢,难以枚举。而习行既久,彼此相安。其亵慢之迹,不忍备言。视如来之法言,同破坏之故纸。且勿谓不知旨趣者,了无所益。即深知实义者,亦只是口头三昧,面门辉光。如饥说食,如贫数宝。虽有研究之功,绝无实证之益。况亵慢之罪,奚啻弥天。而受苦之期,岂止穷劫。虽是善因,反招恶果。纵为将来得度之因,难免多劫备受其苦。用是心怀惨伤,敢陈刍荛。企依佛教以奉行,庶唯得益而无损。
但今天的僧俗佛弟子翻阅佛经毫无诚敬,所表现的亵渎轻慢恶行难以一一枚举,但大家串习已久,便彼此相安无事。这懈怠轻慢的表现不能一一详述。
如果这样把如来法语视为破烂旧纸,不必说不知佛法旨趣的人得不到丝毫利益,连深知佛法真义的人,也因心无诚敬,只落得口头三昧、脸面光彩而已。这就是如饥说食、如贫数宝了!意思是:高谈佛法如何殊胜,自己却受用不到丝毫!数着佛法宝藏中的珍宝,自己却身无分文!比喻学佛的人,如果对佛法没有诚敬之心,就不会真心奉行,也就得不到实证的利益。纵然高谈佛法如何殊胜,也只是研究的功夫而已。
何况缘着佛法造亵渎轻慢的罪,何止是弥满虚空的量!由于慢法的业力极重,因此决定会牵制自己于长劫中遭受苦报!虽然值遇佛法算是莫大的善因,但心无诚敬的人,由这善因反而召来惨重罪报!纵然能做将来得度的因缘,却免不了多劫中遭受罪苦报应。
因此,我怀着悲伤的心情,向大家奉献这点微薄建议,总的希望大家遵照佛的教导真实奉行,才能唯一得益而不受损。
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金刚经》阐明的是发菩提心者所应遵循的觉悟之路,依此正轨修行,自然直达无上菩提。因此佛与一切贤圣,无不在此经中。经所在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若”是“及”的意思。“尊重弟子”,指一切具大功德的贤圣,包括菩萨和阿罗汉。《般若经》云:“般若所在之处,十方诸佛常在其中。故欲供养佛,当知供养般若。”般若与佛无二无别,以十方诸佛都在此经中,就知道遍虚空、尽法界的一切菩萨、罗汉也都在此经中。这就显示了本经的殊胜。经所在处,佛与一切贤圣都在其中。
又云,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
“在在处处”,有应当弘扬遍一切处、无处不在的意思。“世间”,指时间和空间。三十年算一“世”,空间的界限叫做“间”。“一切世间”就是遍法界、尽未来的意思。“天、人、阿修罗”,指三善道,意思上包含了三恶道。“所应供养”,表明了供养此经是一切众生的责任所在,不供养则极不合理。总之,对于此经,遍法界、尽未来的一切天龙八部、四生六道都应当供养、拥护。
应知“经所在处,即是佛塔”。佛塔里一定安放舍利或佛、菩萨、贤圣僧的圣像。“经所在处,即为是塔”,表明此经关系到三宝的命脉所在。又舍利是佛骨,为报身;佛、菩萨、贤圣僧的圣像,为令众生瞻仰、礼拜而启发信心,功用等同化身;经是法身。“经所在处,即为是塔”,又表明此经能成就法、报、化三身。
由于此经有极殊胜的功德,因此众生都应当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恭敬”,表意业虔诚,是身、语、意三业的主导。“作礼”,如合掌、顶礼等,表身业虔诚。“围绕经行”是作礼的一种方式。围绕时称念圣号、经名,或唱颂赞扬功德,表口业虔诚。“以诸花香而散其处”,指古印度以双手捧着花朵或香末抛于空中,表示敬意。此方风俗插花于瓶、焚香于炉,同样表达恭敬供养。总之,由于“此经即是佛塔”,应当身、口、意三业虔诚,表达对佛经的恭敬。
[1]
“何以令其如此?”因为诸佛和诸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都是从此经出生故。
而诸大乘经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良以诸大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
不仅《金刚经》这样教人恭敬佛经,诸大乘经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其原因是:诸大乘经为诸佛的生母、菩萨的导师、三世如来的法身舍利、九界众生的出苦慈航。
“法身舍利”指佛所说的经卷。《大智度论》云:“经卷是法身舍利。”即如来所说的中道实相妙理,永无改变,无生无灭,遍一切时处。如果人至心如法地受持经法,便能亲见如来法身,所获福德无量无边。因此《法华经》说:经卷所住之处,都应起七宝塔,令其极为高广、庄严,不必再安放舍利,因为此处已有如来全身。
虽高证佛果,尚须敬法。类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故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
虽然高证佛果,尚须恭敬圣法。就像远追本因而不忘大恩,由于佛菩提是因正法而来,故《涅槃经》说:正法是出生诸佛的母亲,诸佛是由正法而生,三世诸佛都供养正法。
比如释迦佛演说《般若经》时,恭恭敬敬地敷设法座,就是表达对般若法的尊敬,以般若是佛母之故。
况博地凡夫,通身业力,如重囚之久羁牢狱,莫由得出。何幸承宿世之善根,得睹佛经。如囚遇赦书,庆幸无极。固将依之以长揖三界,永出生死牢狱。亲证三身,直达涅槃家乡。无边利益,从闻经得。岂可任狂妄之知见,不存敬畏。同俗儒之读诵,辄行亵黩。既读佛经,何不依佛经所说恭敬尊重。既亵佛法,岂能得佛法所有真实利益。
连天中天、圣中圣的佛都如此恭敬圣法,何况我们博地凡夫通身业力,岂能不恭敬圣法?
我们是生死重囚,无量劫来关押在三界牢狱中,日日夜夜都在惑业镣铐的紧系下,受着无数业报的刑罚。正当无由出离的时候,何等幸运,竟然承宿世的善根得见佛经,就像囚犯忽然接到永久赦免的通知,心里无比庆幸——现在终于能脱出轮回牢狱了!(“赦免通知”指如来所说永超轮回的圣法。)因此我们一定要尊奉佛经的教导,以如说修行来出离生死牢狱,来亲证法、报、化三身,来直接回归涅槃家乡。这无边的利益都是从闻经得来。对恩德极深的佛法,岂能放任自己狂妄的知见,不存丝毫敬畏之心,如俗人读书般行亵渎之罪呢?既然已读佛经,为什么不依佛经所说恭敬尊重佛法呢?既然亵渎佛法,怎么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呢?
“任狂妄之知见”,指放任自心拨无因果、肆意妄为的知见。“存敬畏之心”,指念及圣法对自己有大恩德,敬重圣法能出生无量利益,而心存恭敬;念及亵渎圣法将受极重的苦报,而心存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