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讲 将重点细化落实

《一生修行的重点和归宿》 ︱ 堪布益西彭措 译讲 ︱

了解了前行是一生修行的重点,它囊括了一切证道前的准备,摄集了显密各乘教法的修要,而且是我们道上真正的指南,之后我们就应该安心长期地在前行上修学。在前行这一总的重点当中又要分出各阶段的重点,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进一步具体地把握了重点的细节。因为我们的心要有一个成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很多的思维、观察,并在心上改正,一次又一次地去除颠倒心,最终才能达到跟大圆满相应的位置。

像这样要了解分期重点的情况,从而把心定下来,把一生的进程分成若干片段。譬如说用三年来修前行,这是我们第一阶段的修持,三年后修第二遍,又来一个三年修持。心里就想:我这一辈子要一直修下去,没修彻底就还要修,即使修成就了,前行还是我日日不可缺的功课,一直伴随到此生的最后。像这样我们的心就安下来了。在第一个三年里,我们期望能得到初步的成就,在第二个三年里,我们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进步。

在第一个三年里,计划不必定得太高。应该很现实,知道由于内因外缘各方面的条件,以及很多的干扰因素、业缘的牵引,这上面会出现很多的变故、冲突或者自心上的不调顺等等。这样,就更加要把握时机,就是说我们应该可怜自己。比如以三年来说,这就不会有太多时间,一种杂乱的学法状态肯定不行,它会使得效率减少很多倍,或者几乎沦为无效,只是有一点听闻的功德,这还是如理听闻才会有相应的功德。假使在法场里散乱、起邪见、肆意妄为等等,那还会造一大堆的罪业。

每一个人都应当仔细地思维自己未来的道路。就三年而言,还是要把它分成十三段,因为前行有十三个组成部分,而且每一段里各有它的重点。比如说修暇满,就一定要发起取心要欲。了解了人身这么宝贵、难得,如今的条件又这么圆满,我一定要用它来摄取心要。也就是,尽量用我这个身来摄持真实义或者对后世、解脱、成佛有利益的事情。这样发心以后,就要下决心断绝一切荒废时间的行为。就像这样,一定要达到一定的量。或者修无常,要感觉世事无益,只有正法有益,而且死是随时要面临的,今天就可能死,因此发起“唯一修持正法”、“决定当下就修”的决心。像这样,一定要出现心上的转化,这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比如,外前行的前四个部分叫做“四步退心法”。我们过去在现世法上非常热衷,心里想,口里谈,不断地追求,现在要把这个心全部退下来。前两个是要把对现世的耽著全部退下来,后两个是要把追求来世世间的心全部退下来,退得一干二净,这是它的要求。

这样就很清楚了。譬如在第一年里修前四个外前行,要达到的修量就是退掉对世间的一切心。意思是你必须有这样的勇气,想到:我这一年修后肯定瓦解从前的机制,瓦解掉过去的心态和行为,会换一个人。你必须得接受这个,首先要知道修行就是粉碎过去的自己。这样就有目标了。当然这只是先假设来做说明,实际情况会有变化。比如前六个月修前两个退心法,我们的目标定得很准,就是要退掉对现世的耽著,那么你的一切心力就全部放在这上面,不能移动,移动了效果不大、特别低,甚至是反效果。

这样,前行方面我们着重从闻思修进入。我给你传了什么,你就闻思修连贯进行。譬如前半年的目标是退掉对现世的耽著,这里面有它的主体,有它的辅助部分。

主体就是两个退心法,它又有若干环节。譬如修暇满有四个环节,修无常有七个环节,这样就有十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分配一定的时间。而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又要分配成闻、思、修三阶段。也就是首先听我讲,知道法本上的法义以及嘉维尼固祖师教言的深义,必须把这些听懂,这就要看书、听闻,这属于生起闻慧的阶段。有了闻慧以后就要相应地转成思慧,这时你要自己下来思维、抉择。比如暇满,闲暇是什么?圆满是什么?八暇十满每个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在我身上有没有?暇满从因门、果门、喻门为什么说它难得?等等。这些方面都要通过自己抉择,断定它的涵义,这样你会明确修的所缘以及要达到的心理状态。

就连一个暇满,做功夫的时间都要花很多,真正修好它,一个一个细节都要过关。而且是一次性闻思修连环而做的,不是光坐在那儿听,一点思维和修习都没有,这样是不行的,完全不符合修法的要求。基于我们底子薄、起步晚,加上内外因缘非常欠缺,所以必须把握当阶段的重点,以及怎么在这上面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个大部分里面也都是先闻、再思、再修。当然首先是《口授》,从上到下讲下来,每一个地方都要清清楚楚,之后要了解《备忘录》里面指示的修行方法,怎么切入实修。这两个实际就是在讲晋美朗巴祖师的引导。

像这样,完成一个再进入下一个。而且要补充它的辅助资料。譬如多去思维法王的《此世现相厌患歌》,着力破除对此世的耽著,这属于它相关的法类。或者学习法王的《无常道歌》,它也是同样的法类。总而言之,在这一阶段只看相关的书,不看别的,心力分散没有作用,因为不会成为修心上的进展,只不过听了一大堆而已。

如果经过前两个修持,现世的心全部退掉了,你对现世法没有什么热情,感觉它毫无意义,唯一有热情的是投入正法的修持,这样心就转变了。过去以现法为主,现在是以来世为主,这样你就达成了修量。

修量也有上、中、下各种品级。圆满的修量是非常彻底的,心上完全转变。也就是,他心上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并不是修学佛法没有变化,这个人已经变了很多。别人也会看到,他对现世法没有兴趣,不想在这里寻求什么事业、名位,营造什么气氛,娱乐,或者搞什么护亲伏怨等等。他也不可能再去看电视、上网、看小说、聊天等等,因为他感觉这些毫无意义,只会生厌烦心,不是还有一种热情,还有很多妄想,他一想到这些就厌离。他的心会一直缘在正法上,就是要修持。他一心缘法,就开始有了噶当派“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岩”的部分内涵。

如果没有这样的修量,那起码对现世法是很淡的,跟过去的心态有很多不同,这才是修法的实效。否则学了很多年,心里一点没变动,那就入了歧途。只是学知识,第六意识一路驰骋,而且伴随着各种自我的假相,想得到名、得到利、得到恭敬,或者想驰骋自我的技能,显示自我等等,完全属于虚吹。所以,我们要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在道上前进。

如果半年取得了一定的转心效果,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轮的修心,它要去掉对于来世世间的妄想。这是更大的一种转换,任务更重,要思维苦谛和业果,这都是非常重大的课题。我们要承认,自己在这上面是一穷二白的,只有这样客观地认识,我们才会真真实实地用功。知道自己不行,所以赶紧努力;知道自己很无知,所以尽量去了解轮回,了解业果;这上面有很多的邪执,所以很用功地、励力地建立起苦谛和业果的观念。

除了前行本身所讲到的要点、精要性的提示和引导修行的方法外,还要辅以大量的阅读、听闻、思维等等。所以,外前行的后两步一定要配《贤愚经》和《正法念处经》,否则打不开局面。再者,还要配各种三苦、八苦乃至十二缘起等的教授。这样,我们会真实地认识轮回。当看清楚轮回里里外外、从始至终,无论哪种道、哪个阶段、哪种受用,全都是苦性,这时候就开始对它彻底失望了,感觉这是一个大苦海,然后你对来世希求的心会全部退掉。要知道,这上面要花的功夫更多,难度更大。但是我们如果前面修好了,后面就能更顺利地趣入。

这样衡量时间的话,你就没有时间去干别的了,必须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跟进。如果随便逾越我给定的规律、制定的程序,那纯粹是玩耍而已。你不是一个学法的人,只是来凑热闹的。但是凑热闹不可能长久,不过是一时新鲜,很快就没有了,之后就另找门路了。

就像这样,我们要知道这的确是万里长征,要一步一步地前进,要非常稳重、专一、集中。我们第二阶段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退掉对世间的一切欲望,要做的就是竭力消灭掉对世间的耽著心。为了达成它,你要像个战士每天操练,每阶段闻思修连环相扣来进行。

譬如说学苦,就要研究三苦。三苦方面首先要闻,闻了以后,你才了解三苦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内容听得懂,有的听不懂。尤其是坏苦和行苦,行苦方面很多人学了十年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一时没懂也不要气馁,因为学法是长期的事情,不要冀望一次全部懂,也不要因为有些地方不懂就放弃。我们二十多年都是这样学过来的,只要一直咬住不放,这次不懂下次再来,逐渐就会懂了。不是说不懂就不去学,要求法师讲的东西一定要通俗易懂,也不是这样。否则,佛法全都成了初学者就能听懂的事情,就没有“愿解如来真实义”的发愿,也没有“无上甚深微妙法”七个字了。它为什么叫“甚深”?“甚深”就是超出常识,不容易懂的。当然,我们尽量把它解释得很清楚,让大家很容易懂,这是应当做的。但法本身的内涵的确一时难以懂得。虽然一开始生疏,或者难以接受、难以进入,这些方面自己要通过积资、净障、祈愿等逐渐来进入。但是可以说,经过努力终有一天会懂的。

就像这样,知道后面前行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就要付出努力,缘起上必须遵循闻思修的轨道,遵循修心的法则,才会有进展。不管怎样,如果我们能遵循缘起去做,那一定会有一分收获;如果任意地跨越缘起,自以为是地幻想,或者自创一套、自搞一套,那绝对不会得什么结果,只不过是戏耍而已。

这样就知道:哦!原来后面两个前行也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每一个地方都要有很多的充实。因为我们不是从小学法。西藏人都是十多年学教以后再进入修行。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学,所以修的时候就快了,可以一步到位。而我们连闻思的很多方面都不具足,这样就要很稳重地进行,一步一步地进行。而且要有长远心,一次不行下次再来。但是,这一次共修前行的机会肯定要把握,否则你在这个世界上很难再碰到这样的机缘。

了解轮回苦确实不容易,三苦、八苦、六道诸苦。按我们闻思的经验来看,要花好多的功夫,每一个地方都要思维很多遍。但只要闻思上能够断定它的法义,自身的信心就起来了,以后不会舍这个法,一生都会在这上面励力地寻求,遇到一点就想在心上多思维一点、多修一点。这样就会逐渐看清楚极广阔轮回范围里的真相、原理、本性等等。这时自己心里会断定,之后出离心就出来了,对来世的事情不抱任何想法,会全部歇掉。

看到轮回苦以后就会寻求出离,这时再去研究造成轮回的是什么原因,这就要转到业因果上去思维。这同样是非常不容易搞清楚的地方。我们不要以为会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算是了解业果。没有广泛地观察,一点一点地看清楚,是很难胜解业果的。只有知道一项一项的业是什么性质,它造成什么果报,加上大量地闻思《贤愚经》《正法念处经》等等,才可能真正在心里建立观念。有了观念以后,你才可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护持自己的身心。

我们现在的身心状态离修法的要求有多远呢?的确比天地间的距离还远,你越观察会发现越遥远。就像古德所说,在山坡上放一个毛线团,越往下溜得越远。也就是说,你越去检查的时候,发现心与法的距离越远。

我们现在没有对业果的胜解,所以行为上表现得非常狂妄,肆意妄为,特别愚痴幼稚,引火自焚。因为你不害怕,不知道也不相信这里有因果,所以才敢乱做,而且做的时候特别大胆,无所谓。是这样一种典型的业果愚的状况,这是最粗重的无明。如果没有因果的教育,大多数人基本连善趣也保不住。

所以,我们第二阶段的任务更艰巨,起码要用半年以上的时间,在这上面大量地思维观察。不要吃快餐,而是要一点一点在自己心上引出来,这才算数。我们过去熏的全是拨无因果的邪论,想到的只是现世,认为现世有各种好东西,我要去追求,心里充满了轮回的欲望。这些怎么可能一下子消除呢?再想想,过去三十年积累起来的顽固恶习、各种邪道观念,哪里能一下子清除?而且,过去在世间接受的教育非常无效,几十年连一句劝善的话也听不进去,一点点行善的倾向也没有,这就发现改的难度相当大。老师、父母磨破了嘴皮,正面的宣传说了不少,可是人心的恶性仍然十分顽固。最初是根本听不进去,后面稍微听进一点,但还是恶习难改,根本不做自我检点,甚至自我批评都不会。就像这样,一个恶性顽固的人有那么容易改变吗?

这样看来,首先一定要通过因果的经典看到轮回、恶趣的可怕,知道造一点点业就要感那么大的果,这就一定要配合《念处经》来学习。所以明年的教学重点,要加上《念处经》的学习。你们要百倍地努力,才可能取得一步实质性的进展,口头说空话只是糊弄自己,不会有别的结果。

我和你们是差不多的人,既然我要花很多时间,那你们肯定也要花很多时间。我们不是佛菩萨再来,怎么可能不刻苦努力,平白无故就冒出来修行的成果?要这样意识到前面的路很长。

像这样,纵向上有十三个部类的法,每一个法又有多个环节,这是纵向重点的细化。横向上,每一环节都要落实闻思修,这里面也要有重点击破。这样纵横交错,就形成了整个网状的重点细分图。再列出成办它的因缘条件,就能做得心中有数,知道该怎样努力,无论是教、是学、是修都不会盲目。由于个人的程度不同,也会发生不同的情况,不是说每一个重点都能突破,或者每个人一时就能达到。然而作为长远的规划来看,应该大体这样了解。随着个人的根性、意乐、学法的程度等等,又有各种差别。像这样我们应当有重点细化上的落实。

十倍高效法

接着要谈的主题是“十倍高效法”。所谓的“高效”不是指我们比从前的人能够十倍地优越,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相对于我们自己过去低效的程度,应当提出增长十倍效率的方法。

我们应当很客观地认识当前的状况。由于自身的条件、学法的因缘、宿世的根机和环境的障缘等等,看起来我们是很差劲的,因此不要浮想得太高。基于普通人的情况,扎扎实实地在这个道上走,争取自身有一些进步,也能期望由长久的努力而不废此生。我们只能首先这样讲,谈得太高无法实现,就成了失望的因素。

所谓“十倍高效法”,《阴符经》里的有一句名言:“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这是讲高效的方法。盲人耳根特别敏锐,因为他的心没有分散在色法上,所以声音听得非常清晰。聋子的眼光很锐利,因为他的心没有分散在声音上。“绝利一源,用师十倍”,把力量集中在一个根源上,绝对切实有效地去用功,效率就会比过去提高十倍。如果能“三返昼夜”,也就是持之以恒、精勤不断地绵密用功,效率就会提高一万倍。

也就是针对一个主题,要不断地用功。比如参禅人选取明心见性作为成道的关键,所以他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在这一点。净土人求生净土,也是一心阿弥陀佛,力求此生得佛摄持,顿时登到不退转地。这都是采取“一门深入,击中要害”的方式来行道的。同样,我们修前行也要这样重点突出,专心致志,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就会比过去提高很多倍,我们暂定为十倍。这个十倍的提高,是需要每个人在自身上努力做到的,而不是喊口号。如果你不能相应地做改善,不要说十倍,就连一倍也不能提高,只能是退步。

增效的方法具体来讲,正面要把握六字诀,反面要远离六字违品。“六字诀”就是:“专、勤、坚、久、广、深”;反面的六个字是:“散、懒、软、短、狭、浅”。我们要一一认识到正反六个字的涵义,而且要在自身上努力实行,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否则就仍然是过去低效、无效,甚至反效果的情况。这一点大家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专”:总的说就是专一地修前行,不散在其他地方;细分上说就是专一地修十三个部类的法;再细地说,就是十三个部类里,每一部类要求修法的项目上;再细一点就是每一次抓一个重点。这样心思不浮散在别的地方,就会越来越敏锐,而且有击破的力量。

“勤”:是指用功非常地勤奋、勤快、勤作。也就是对着这一个方面,不断地去闻去阅读;在思上就是不断地缘这个方面多多地想,与人多多地讨论;串习这一个项目的时候,十次、百次、千次地去做,这就叫做“勤”。用功很精勤之后,自身就开始变得熟练掌握,而且熟能生巧,逐渐它就化成了我们心里的东西,变成新的系统、新的运作,举心动念都是这样的方式,时时处处都是佛法。这一切全部要靠“勤”字来完成,只有勤才能达到量。

“坚”:由于这任重道远,是一条非常长的路,要一步一步地前进,所以在这个期间志愿不能改变,任何顺逆境缘都没办法夺走,有一个很坚固的心。什么样的电视、电影、小说都没办法夺,各种世间的邪友、邪团体没办法夺,各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别人的说法看法没办法夺,各种炫人眼目的活动没办法夺,各种相似的东西没办法夺等等。他的心不会转到别的地方,这就是志愿坚固。由此他能一心一意地行道,排除万难,任何时处都会把握前行,这要用坚的力量来保持。

“久”:是说修法越久越好,越老越好。不是只想修一个月、三个月,根本不做这种打算,而是尽一生的心力来修,这样就走得非常稳。这个人的确是长年如一日地精修,心依于前行法,依到贫,依到死,在任何处都要修,长久地修,甚至百年如一日不变心地修。

“广”:由于前行是大的原则,每个地方都需要我们突破,而且它有很多要诀,这上面要扩大化地来修。譬如谈到暇满,它不是简略化的东西,光是体性就有三十四条,八暇、十满、八种骤生缘无暇、八种断种心无暇。对这三十四个,方方面面都去观察就是广,这才知道什么是暇满。再说难得,也是从因、从喻、从教言方方面面去体会。或者说义大,在现前的增上生、究竟的决定胜方面具有何等的大义。如此等等都叫做“广”。然而它收摄起来却是一个要诀、一句心里话、一个要点,这就叫做“深”。所以有“广”才有“深”。

又譬如修无常,按照本法的要求,从器界一直到情界,包括出世圣贤、世间尊王、百代历史、近前人类的世纪变化、自身的生命状况或者各种譬喻,极广大地伸展开观察门,透在一切有为法重要的细节、片段等各方面做面面观,这叫做“广”。这样广展开来做了很多层面的观察、认识之后,就会到达深。这时候心里会现出要点,出现一个不变的观念,这叫做“深”。也就是,我们要从广中提取深,从很广博地展开视野、很广博地体会认识,来集成一个要点、一个法则、一种要诀,这样就是“深”。深上面,要心念深、修行深、观念深。方方面面都深,功德自然是深的。

或者修苦谛,三苦、八苦,整个轮回受生的苦等等,这些叫“广”。它的一一环节、一一要点、一一苦处、一一景象全部是广。把它广展开来,普遍到整个有漏法的范畴里,一点一滴都能透视到,这就是广。而它的“深”就是结归要点,知道轮回是火海,是罗刹洲,是苦的幻轮,是苦的相续,这些要诀性的句子开始在心里出现,之后要提它的时候,从深处一提就出来了。由于生死的总原则能够遍覆在一切面上,它所遍覆的环节就叫“广”,因此从广上能取得深。所以“广学原为深入”,很广地去观察就是为了深入,就是为了得到它的要害。

或者在业果方面,首先是《贤愚经》《正法念处经》,一段一段、一处一处,什么业、什么果都非常具体地看到,而不是抽象化地认识。通过这样具体地广展、广演、广看,出现的就是一个个很具体的认识。由于这些非常真实,所以马上会引起具体的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业果的原则,其实这就是“深”。但一开始我们达不到深,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广。当你阅过了上千页的因果经,之后就开始慢慢深了。也就是原则性的东西会从心里出来,观念会集成。观念加深了以后,就出现了定解或者胜解。胜解起来后,他的欲、誓愿、行为就出来了。也就是从极深的因果观念里,会出很大的胜解和欲,有了欲以后就有所谓的戒。初步的十善业道会出来,一个一个断恶的欲、行善的欲都会出来。欲加强了以后,日常的一切行为都为胜解掌控,之后就能够切实地断恶行善,这才是真正踏到了人天的道上。就像这样,非常广博地累积观察,就集成一个很深的正见,这以后心完全能够摄住要点,修任何业果的法都是很深的。

出离心的发展也是这样。譬如集谛,什么是烦恼?什么是有漏业?它的运行机制如何?十二缘起是怎么运转的?等等,一旦透彻了以后,求解脱的心就能够建立了。这样很广地观察集谛以后,很深微的地方就能够拿得准,所有的集最后就归到一个我执上面。

这样就知道了“广”和“深”的关系。其他方面没时间,有时间的话一个一个都可以说。

反面的低效因素或者无效因素就是“散、懒、软、短 、窄、浅。”

“散”:就是不能够在一个重点上努力,心散东散西的。今天刚刚学了暇满,明天就听一个菩提心,后天看一个空性,再后天翻一下大圆满,再后天打打电子游戏,看看足球等等。像这样,就是修到驴年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效果。

为了克服散,就要避免一切其他的外缘,也就是要减缘。世间的缘当然应当全数要减掉。当下能减的尽量减,其中必须减掉三个“电”,一减电视,二减电脑,三减电话。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安,心安了才能专注在所缘上闻思修。其次,佛法上的缘也一样要减,否则都跟修法冲突。也就是与此段修法无关的书不看,无关的课不听,无关的话题不谈,一门心思专注在一个重点上,一期有一期的重点。总而言之要集中火力持续地用功,心一散就没有效果。

我们这样特别注意保护时,才有一点点效果。即使是在佛法上面,你忙东忙西,做了其他的所缘后,心也会马上分散。心有这个特点,如果持续在一个主题上,它就会保持热气。就是在佛法上,换了题目也马上不同,前面的热量就散掉了。所以对修法的人来说,座上要修固定的所缘,不能东换西换。听也是集中在这里,思维也是集中在这里,下至于口里说的话也是这样的,看的书也是围绕修法的中心来看。不允许散到别的地方,否则没有效果,座上才修到一点,下座很快就散掉了。

大家多数是居士,日常在境界里很快就失掉了,这就更要注意保护。但是,很多人在这种状况下还去看电视、上网、接收各种佛教信息,好像整天絮絮叨叨谈论这些,实际上内心修法的内涵一点也没有。像这样,他的幻想极大,自己俨然是一个“超级成就者”,可以跨在佛祖之上,真正检查修心的内涵却少得可怜。只不过现在人狂妄自大,没有自知之明,谁都不承认自己差,实际上应当要知道是很可怜的。

“懒”:就是依赖性强或者说惰性强,光是你给我讲讲,我听听就可以,找一点感觉,自己不做功夫。他不知道什么事都要从勤苦中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缺少了自己的主动用功是不会成就的,不可能凭着懒散就修成一个心。

懒的表现,比如只是听听,或者看书也是心情好或者有感觉的时候看两页就算了。思维的时候,一开始比较兴奋,后来嫌麻烦就不思了,或者轻描淡写想两下,最后干脆放弃了。就像这样,活在幻想里,哪里会有修法的成就呢?习气一旦爆发出来,哪里能克服?这样长年累月,就像冷水泡石头,一点动作也没有。

接下来是“软”:心没有坚固的志愿。现在是信息时代,佛教的信息也是五花八门,今天听听这个就往这边转,明天听听那个就往那边转,毫无主见。像这样,由于心不断地变换,被境界夺转,所以始终不可能有一个坚固的修法。

第四个是“短”:特别短视,希望很快完成,但这是不可能的。他没有长远的努力,没有修法的日程。完全随意,今天安排什么项目我就干什么,明天没有安排,那很好,可以放假了,想着到哪里去玩。像这样,没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没有一个长远的心。由于缺乏持久的力量,也无法修出成果。

第五个是“狭”:修法的面特别狭窄,就只看这本书这么一点,这是不行的。要把修法的原则扩展到方方面面去认识,这样观念才能转,定解才能出现。定解出来以后,还要在一切处运用。但是现在很多人心量狭小、见识狭小,导致没办法深,也就很难升华。

最后就落在第六个“浅”上:心不深,见地不深,行持当然不深,这样功德也就不深。

诸如此类,六个反面的字就是我们低效的原因。

思考题

1、应如何在心上落实前行这一重点?纵向的重点是什么?横向的重点是什么?为达成此目的,你准备怎么做?

2、十倍高效法:

(1)“十倍高效法”是什么?为什么能提升十倍效率?

(2)“六字诀”是什么?一一思维正、反六个字的涵义,准确辨别、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