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十一讲 人生归宿的抉择(四)

《一生修行的重点和归宿》 ︱ 堪布益西彭措 译讲 ︱

最近讲的《选择刹土文》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部分人由此引生了不同程度的定解。

有人问:这篇《选择刹土文》能引定解的要点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它直接面对事实,结合自身,而且提供经教的依据,让我们看清楚心里向往的各大刹土的状况、世出世间的状况,提供了非常大的观察空间,让我们非常放心。

而且,祖师自己也是在变、在改、在选择,他也是很理智的处理。他起先选择弥勒刹土,用了七年功夫,但是后来考虑发现生死很可怕,就选择了极乐世界。他也对莲师刹土一心向往,奉莲师为自己的上师。然而他还是理智地考虑到:生死可怕,上等者能住在莲师身边,但差的情况会成为罗刹子,还有其他各种状况。普陀、五台、冈底斯等他也考虑过,这些只有清净者才能现前,在业不清净者前也是人间的境界,他对此也无所欲求。后来经过理智地观察,发现极乐世界特别殊胜,而且特别容易往生,符合自己的条件,而且一往生所有愿望都能实现,也因此他做了断定的选择。弟子提出一个问题:临终时怎么把握大义的关要呢?他就直接引导弟子唯一修极乐净土的愿。

这样我们心里就有底,他说得确实很中肯,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都原原本本地写在纸上,这样我们就非常踏实。

这篇《选择刹土文》的确很能入心,针对我们心上的症结、怀疑处、不了解处等,做了很确定的指示。如果我们能一个个地思维,的确各方面都会定下来。

比如后面一段就很入心。有人想:我还要待在这个世上弘法利生等。《刹土文》就直接跟你说,待在这里到上方的人天是什么情况,不过是一场梦,什么也得不到;到下方的三恶趣,苦得不可思议,想都不敢想。如果不是这种世间心,而是想做佛法上的利益,他又告诉你在末法时代,自己修行的状况如何、被共业潮流席卷的状况如何。你说要发大乘心利他,他又告诉你利他的情况如何。还告诉你感情重又如何等。给你一个一个地说明了状况。这还是几百年前,今天情况更糟。这样把你的疑虑全部打消,就特别容易断定。疑虑一打消,想去净土的心就突显出来了,去的心力就强了,目标就明确了,整个走向非常清楚。因此,观念一旦定了,自己的方向就清楚了,该在哪里努力,各阶段怎么走等等,都会更明确。这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再说,学密的行人,心里落了不少的刹土观念,知道有五方佛的刹土,有密严或者华藏刹土,还有兜率内院等,还有地球上熟知的圣地——五台、普陀、香巴拉等。但却理不清楚上下各层面的差别,往生条件如何、应当如何抉择等。这样堆积在心里,就模糊甚至障碍了直接求生极乐世界的信愿,因此特别需要这篇《刹土文》的引导。学了之后很多问题就理清了,知道各个刹土的状况、特点,上中下的各种情况,之后能够很理智地做选择:我的条件够不够?往生以后是什么状况?极乐世界又如何……这都是客观公正地在做衡量。

我们要做理智的选择。譬如密严刹土,必须八地以上才能往生,我能去吗?五方佛土的其他刹土都是一地以上才能去,这合适吗?如果选错了目标,那后果是很严重的,所以要走一条理智的路。再说,地球上的很多圣境属于隐境,在业清净者前才显现,不清净者很难见到,一直追到山林深处,恐怕也是生怀疑的多。尤其现代人心思复杂、急功近利,也没有很大的信心,就更容易出问题。

我们看清楚了才知道,原来情况是这样的。之前不太了解,现在知道有些刹土非常殊胜,但往生的条件很高,或者往生后还有上中下各种情况,或者某些刹土人的寿命长短、苦乐跟这里差不多,这样才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但也要知道,上等的成就者、持明者们安住在圣者的法界当中,当然极其殊胜,这也不要混淆。所以,要客观、全面、正确地看待,而且要结合自身做一个选择。

这样对比以后再说出极乐世界,我们就感觉西方净土太完美了,没有任何过失,又相当简便容易,往生以后能够实现一切目标。这样就从正面发起了愿往生的心,心里就定下来了。的确看到:哦!原来是这么好。过去我特别忽视,尤其入了密宗以后听了不少的刹土,但是没有人指点,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再加以前有一种成见,认为极乐世界是汉传佛教的东西,老太太都会,我怎么还走这条路?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很多都是凭感觉来判定,或者凭着周围的气氛、舆论的鼓噪等来判定,那些并不代表正确的观念。现在了解了诸佛菩萨和祖师们的金刚句,才看到极乐世界不是人间的环境,一进去就超越了生死,入到了清净的法界,不是在业不清净者前显现的凡夫境界。再者一切自在,天天见佛,闻佛说法。拥有无量寿,而且不会退转。这才显示出它太完美了,一点过失没有,一点隐患、负作用也没有,所以一进去就彻底完成了大事。

不仅如此,我们在这个世上有很多愿望,也结过很多法缘,对莲师、观音,各大神山、圣境非常向往,这些都很好。再说,未来弥勒佛等下世的时候,还是想来这个世界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这一切愿望都能总集在一个极乐愿上完成。这就更加感觉这是一条大义的路线,为什么不去走它呢?真正往生以后,想去莲师刹土、普陀刹土、文殊刹土等,都能一瞬间到达,在诸佛菩萨圣尊面前供养、礼拜、听法等等都可以。过去花很大的努力也没办法见到,毕竟受着这一世业报身的牵制,有很多的业障、习气、执著,没办法超越。但是一往生以后,这些就全部结束了,那时自己面前全是圣境。这就更好地让你达成愿望,一个都不舍弃,全部摄集在往生极乐世界上来完成。再说未来贤劫诸佛出世期间,你都可以无碍地来这个世界助佛弘法,可以化现到这个世上,都没有问题。所以,这是真正让我们实现愿望的方便。

这样学了以后你就放心了。过去以为各个刹土跟极乐世界都是对立的。尤其学密宗的,认为自己不能跟大家一样去求生极乐世界,他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把其他刹土跟极乐对立起来看,把各大圣尊跟西方佛菩萨对立起来看。现在才恍然明白,原来总部都在极乐世界,十亿莲师的化基就是阿弥陀佛,十亿观音的化基就是观音王,十亿金刚手的化基就是大势至。这样才知道:原来没有矛盾,是我自己心里造出了很多狭隘的见解。只要把心里这一层迷惑拨开,把心里的各种错误观念纠正过来,就一定会确认往生西方是此生的归宿。

还要反省我们心里的不正直之处。过去光凭一种感觉、一种氛围、大众潮流来作决断,或者表示一种欣赏、藐视,这都很有问题。譬如在这里设一个总部,派很多人出去到各地弘法。有的人就对派出去的很尊重,对总部不尊重,这显然很偏颇。

有些人的感觉很奇怪,他认为净土是汉传的,连老太太都会念阿弥陀佛,所以感觉不怎么殊胜,还念什么佛?还生什么极乐世界?对于净土经教并不尊重。这就是自身的错误观念障蔽了自心。他凭着感觉认为,净土不怎么殊胜,是一种陈词滥调或者说是汉传的。这都是不正确的。应当看到它的本来是什么,它是释迦佛宣说的教法,是阿弥陀佛的本愿。

我问你一个问题:比如你非常尊重莲师,却排斥阿弥陀佛,这种想法对吗?想一想,莲师是阿弥陀佛化现的,你却藐视阿弥陀佛,说:“我尊重莲师,不要阿弥陀佛。”这就有点好笑了。或者说,布达拉的观音是观音王在此世界的幻化,你却说“我尊重这个,不尊重观音王”。这也是有问题的。或者你说“我很尊重贤劫千佛,不尊重观音”,但要知道贤劫千佛就是观世音幻化的。从西方三圣化出来的无边化身,在各个世界接引众生,做不可思议的事业,这些化身跟他的化基是不二的。我们为什么要把两者割裂开来看,产生一轻一重的想法呢?为什么没有尊重之心呢?这里要好好反思。

这篇《刹土文》的背景太大了,一开始就从总体上抉择佛菩萨的所见和凡夫的所见,告诉我们诸佛是怎么显现的,大的报身刹土怎么出大的化身刹土、小的报身刹土以及无数个化土,这样我们就知道最终要回归密严。之后,我们处在什么位置,上面什么样、下面什么样等等,对这些都要有很深远的观察。这时候才知道这条路选对了,这个抉择非常击中要点。

然后发现,下方凡夫世界全是由错乱力现出来的,林林总总的错乱,林林总总的世界,这些没什么可求的。上方世界要达到很高的修证才能到,当然最终都归于密严或者华藏。我们处在华藏世界中间第十三层,那我们选择到哪里去呢?这里一开始就拉开一个极宽广的前景,知道要入佛菩萨的净土,这是总体的。然后特别地告诉我们,五方佛土怎么进去,要什么条件,在这五方佛里面应该怎么选择。之后又归到我们娑婆世界,去欲界第四层天兜率天要什么条件,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地球上的各种圣境又是什么状况,业清净者怎么样,业不清净者怎么样,生了以后状况如何等,这些都清清楚楚地给我们指示了。之后再点出极乐世界,我们能不能去?怎么去?去了以后有什么受用?是不是特别完美……

这一个一个都是按照诸佛的圣教量,按照大成就者的语言来说的,并不是个人的一种臆想,或者随便做判断的。这样我们就非常踏实、非常清楚,从中会发现在法界的世界海里,唯一以极乐世界为归宿,这是一个重大的选择。

再者,在利他方面也会有确认。我们一般太简单化了,没抉择好,看不到大的线路,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障缘,自己的能力如何,就轻率地做了决定,这是不理智的。当碰到各种违缘、障碍、身心病痛等的时候,你会发现连自己这一关都过不去,何况是利他?很多反而变成苦的因,所以这上面一定要用智慧作观察。

之后看到极乐世界的状况,就发现那里的利他太不可思议了。从西方三圣就能看出来,阿弥陀佛化十亿莲师,这只是幻化中的一分,观音王化无数观音,大势至化无数化身等,全部现出化身来利他,这是一个很大的关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后的确能圆成佛道,也能化现无数,真正成就利他。

这个世界七十二亿大菩萨全部往生极乐世界,其他国土的菩萨也是无量无数,小菩萨更数不清了,全部往极乐世界走,这都是大乘菩萨的选择。这才看到,我这一生的归宿就定在极乐世界上,这一生我要好好修心,往生极乐世界就能真正成办利他。要想到,去极乐世界是大的利他,不是图自己享受。

再者,过去我们会想:我待在这个世间,随着一尊尊佛下来的话,能够听佛说法、能持教。看起来这的确是伟大的菩提心。但是要看到凡夫的处境,在达到不退转地以前还是无保障的。恰美仁波切也是观察到,在这个世界上转一亿次生死,恐怕他的心还是承受不了。他想:我还是直接去极乐世界,因为我对生死害怕。我们也要衡量自己,你如果不害怕生死,转一亿次都没问题,当然你可以直接去补处佛那里,跟佛一起下来,经过贤劫千佛直至八万佛降世你再成佛。这都可以,因为各有愿力,但是你必须得衡量好自身。我们有时候对自我过于夸大,为什么呢?因为自己连一点小苦都受不了,心是很脆弱的,没有完成不退转的品格。这样就得好好考虑了。一往生西方,的确当时就得到不退转,再不会有任何退堕,那时能非常稳当地完成佛道。

这样抉择好了,菩提心上就定了,我是在走结合往生西方的路线:首先发愿往生,到那里得到佛授记以后,再回到这个世界来。到西方以后能够迅速完成佛道,普贤行愿自然圆成,神通、三摩地、陀罗尼、大智慧等很快会开显出来。这样抉择好了,完全知道这条路怎么走上去,它的路线怎么样,方向目标看清了,之后就知道该怎么努力、怎么发愿、怎么积资。一切都在这上面走,正面怎么往上不断推进,负面怎么避免违缘等,这样就规划好了个人的前程以及所有志愿者共同的方向。

之后我们的学习也就理顺了。譬如学业果,要了解这个世界怎么随业力变幻,这里面非常苦,一点乐也没有。学苦谛也要抉择到这一点,知道三恶趣不是可待的地方,去掉对它的耽著心,对于天界人界也要观察到完全是苦,把对这个世界的留恋、耽著、向往全部退掉。学习净土的功德,也是为了了解去极乐世界是怎样的,从而引发希求心,一心往那边奔。

学空性就要了解凡夫世界毫无实义,而且最后证入空性也要结合在往生极乐世界上。也就是此世尽量地积累资粮,让它成为增上往生的助因。往生以后,阿弥陀佛一加持就立刻开悟自性,那时真正实证空性,所以证悟空性也要在那里完成。学光明也要知道,一切都是如来法身现的,使我们更加相信清净的胜义谛,知道没有虚妄分别所起的染污法。这样才知道:原来我的归宿就在这里,现证的方便就在这里。学普贤行愿也要去西方净土完成,否则非常困难。尤其学了净土愿,所有普贤行愿都直接结合上去,每一条愿都导归西方。

学苦谛就是为生起出离心。出离这个生死,希求无生死。也是配在西方上来完成,一心出离娑婆往生极乐。学业果也是清净自己的行为,跟净土相应。学暇满要想,生命很难得,此生要尽量地修法,特别是要摄取往生极乐世界的利益。学无常要想到命在旦夕,很快会死,我一定要确认好极乐这个归宿。学菩提心也要想到,我要尽快成佛,利益无边众生,这以往生西方为捷径。利他方面也要想到,众生的业力非常重,最好能够多方面地辅助他生起信愿,往生极乐世界。学华严、学圆教、学密宗等,也要知道最终证入的密严世界是如何。一生到西方,弥陀就是普贤王如来,从这个要点上就能速疾证入密严等等。修大圆满也是如此,证取自性弥陀,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应,与莲花生大师心心相应,自己的本性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性。

像这样,把无数个要点汇集在这一条道上,我们一定会走得越来越坚实有力。

有的人说:本来我有无数个想法,经你这么一归纳,就剩下一个极乐世界了,这不是很可怕吗?经你这么一说,好像其他选择都没有了,都不要了。

实际上,我们就应该心心念念向往极乐,一心忆念极乐,忆念阿弥陀佛,就是要归在一个归宿上。譬如我们的怙主法王上师,他在著作里就是这样发愿的,大家都能看到。他三、四岁时就想:我怎样能把全世界的人带到极乐世界去?之后不断地这样回向。不是说我们走错了,我们是很对的。但是目前自己的心跟上师的心相差很远,最好变成跟上师一样的心。

我们现在就可以随学,一旦定了目标,就会想去极乐世界,这跟以前已经有点不一样了。以前念《普贤行愿品》,根本不知道净土愿是什么位置,现在你起码能念起来了,心里会有极乐世界。发心的时候也会想:我为了去极乐世界成佛来利益众生,现在要闻思修。做完善法之后,还有去极乐世界的愿摄持回向。这一生的修行都可以配在上面。这对你来说是最完美的修行。

原先你是没有目标的迷茫状态,不知道该怎么走,这怎么行呢?完成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愿力,之后为着这个目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才能达成。所以我们原来没有目标,随意乱行,是个很糟糕的状况。从这里要反省到:现在树立目标很好,心里特别有方向,而且心很定,做什么事都归在这个目标上,不使它散失,做什么都是点铁成金的手段,所有功德都以《普贤行愿品》来摄持回向,而它的归结点就是“导归极乐”,往极乐世界上发愿。

这样走并不会影响我们的修行。不要以为现在宣扬了前行、净土,我的闻思修就彻底完蛋了,很多人就有情绪。其实没有任何必要,法王不就定了往生极乐吗?难道他失坏了闻思修,失坏了事业吗?根本不是的。

这样才知道:原来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是很欢喜的事,感觉修行特别简单。原先是很乱的,东抓一下西抓一下,心里乱成一团麻。问他将来怎么样,他不知道。死的时候怎么样,根本也不想。现在不想,死亡来临你怎么办?那时心里就慌了,好像有好多个方向,有好多个法门,但根本拿不定。平时没在这上面努力就容易出错,一出错就不知要悔恨多少世。

的确如此,大的方向定了,心里就特别踏实,会一步一步地在这条主线上努力,知道自己在逐渐地接近目标。比如我们看了法王的《愿海心髓》,各条愿最终都结归到往生极乐世界来完成。譬如随学释迦佛,身心毫不疲厌入于三有大城,恒时以利他为装饰,这也要往生极乐世界才能完成。自己也会断定:我先去极乐世界,去了以后我就实现跟释迦佛一样的大愿,在浊世乃至虚空界尽之间,一刹那不考虑自己而去利益众生,这是能够实际完成的。所以想在地狱游戏,首先往生极乐世界。或者时时不离文殊智,成满普贤行,这也要透过往生极乐世界来完成。要在未来贤劫诸佛降世时做佛的仆人,增上法业,也是要通过往生极乐世界来完成。或者说心中唯有两个愿,一个是圣教兴盛,一个是利乐有情,这也要透过往生极乐世界来完成。

像这样,大愿的心髓全部以往生极乐世界作为实现的方便。这样自己心里的确踏实了、稳定了。自己这样决定以后,对于一切结恶缘、善缘的众生,总是这么想:愿他和我一样,临终时没有障碍见到阿弥陀佛,一往生就得到佛授记,然后智悲力的大用全体现前,这样来实现“一切皆成佛”的愿望,这个自己也能定。

我们这一世是一个前驱,所修的任何功德都要往这上会归。这并不代表舍弃此世的修行,而是要看清楚整个前景规划,看清楚整个路途,怎么上这一条路,大家怎么来合力往这条路上走。这是积极的,正面的,会脚踏实地去走。应当这样了解,不要片面地看待。

譬如学了《观经》,就知道观经三福是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人天乘、小乘和大乘的内涵,全部成为往生的正因,所以要有一个总体的净土观念、大净土观念,不要狭隘化。一些错误观念认为,净土跟其他教是相违的、冲突的,这就导致很多悲剧。这个世界的确充满各种颠倒的说法、不正确的看法、狭隘的看法。人心扭曲,出了各种事情。

譬如有些人认为我们年轻嘛,学什么净土?年轻人就要学教理或者参禅等。岂不知禅即净土,净土即禅,一切教理最终都要实现净土,而西方净土正是让你迅速圆成的一个方便。一切法门归于净土,密严净土是最终的归宿。然而极乐即华藏,西方即密严,也就是一生到西方,最终能彻证到密严。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排斥净土呢?净土是归宿,一切无不还归于净土。了解了虚妄分别出现的全是虚假显现,不是我们的家乡,而以清净智慧出现的正是自己的归宿,才知道原来一切归于净土。阿弥陀佛作为十方诸佛的代表,与我们的因缘极其切近,特别容易生到他的国土,而且有极圆满的功德,我们是这样选定的。

我们不要片面地看待圣教之间的关系,百千法门同归净土。不要认为净土是老太太学的很低级的法门,也不要以为净土与其他宗派别别分开,实际上净土含摄了一切宗。密宗、禅宗、法相宗、三论宗、律宗等等,证到最后就是净土,它包含了这些。任何修行人只要有信愿,都可以生到净土,他所学的一切,都成为净土资粮。

这样才知道:哦!原来净土是我的总方向、总归宿,我现在学的一切都是为了还归法界,为了证入密严。这有什么矛盾?你修得越高,证得就越高越快,最终出现的是遍虚空全是净土,难道要反对自己的归宿吗?难道一切前进的步伐与归宿有矛盾吗?这一切不都是为了还归自心吗?所以不要把它看成两种。

比如,学中观或者学三论宗,主要是《中论》《入中论》《百论》等,祖师是龙树菩萨。他写了往生西方的愿文,一心求生极乐世界,临终生到了极乐世界。现在他老人家就在极乐世界,他也看得到这些门徒。如果想:我们学空性,怎么能去净土?那就非常违背祖师的心意了。

或者说:我学大手印,我怎么能去净土?但要知道大手印最大的祖师冈波巴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

还有人说:我学的是禅宗,我怎么可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呢?禅宗的祖师永明菩萨就是阿弥陀佛的化现,他就在极乐世界。一大批禅师都是开悟以后往生极乐世界的。这样看来,我们的观念不是有问题吗?

再说,法相宗的大祖师世亲菩萨,他写的《往生论》里说,我一心愿生极乐世界。有的说我学律宗,要知道天下的持律者多少都是往生极乐世界的。

再说学宁玛派,莲师就是阿弥陀佛化现的,颇瓦法都是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往生到莲师刹土最后都要送到极乐世界去。而且,天台的祖师爷智者大师以身作则,临终往生极乐世界,以至后世天台宗的主要路线就是在世弘天台,死后去极乐。

华严宗学《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引导华藏海众一致导归极乐。他自己发愿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这就看出,《华严》结归在《普贤行愿》上面,而普贤行愿通过往生西方来完成,“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最后大回向的偈子是“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可见这是大教的心髓,是不可思议的地方。

所以大家要知道,这是一个重大的缘起,不要把它看轻了,否则好像天下的祖师、天下的菩萨、无数修行者都搞错了方向一样。其实不是,这是普天下圣凡一致公认的法,是十方诸佛在无数刹土里啧啧赞叹、劝导众生往生的法,是具有不可思议功德之利的法。我们本土的释迦牟尼佛宣说经教时,特别多地说到西方净土,劝导众生一致回归。他也是观世音的幻化,也是帮阿弥陀佛招生的。

这样就知道,我们的目标就是极乐世界,即生解脱的希望就寄托在极乐世界上面,这就叫做“此生的归宿”。选择好了这个归宿,就发现一切都能成就,不是可望不可及的。要解脱有解脱,要不退有不退,要天台有天台,要华严有华严,要禅有禅,要密有密,要大圆满有大圆满,要大手印有大手印,要大中观有大中观,要普贤行愿有普贤行愿……它的确是大总集的法门。诸佛的心髓、弥陀的愿心,把无数精华摄集在一个法门里,而且特别简便容易,是大悲心彻底地体现。它的确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的确是成佛的要诀。

我们应当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之后才能理智地把目标定在这上面。而定了以后是放心的,觉得非常殊胜,可以欢喜三天。的确时时朝着这个目标,充满了劲头,什么都可以会归在上面,只要你的见解开阔,就能够真正体认到。

一到了极乐世界就再没有生死,不是当生解脱吗?一到了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悟无生,不是证到了三轮空性吗?一到了极乐世界就能圆成佛果,不正是“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吗?一到了极乐世界就能证入事事无碍的法界,不就是华严奥藏吗?一到了极乐世界就能够开显自心的密严刹土,不正是证入密宗的最深处吗?一到了极乐世界,水池里的水都能给你灌顶,不就是净密不二吗?一到了极乐世界自心开悟,了认了自心是佛,不就是“禅即净土,净土即禅”吗?一到了极乐世界,尘尘刹刹无边的法相自然在心中显现,不是最精确的法相宗吗?一到了极乐世界,连丝毫的我和我所的心都没有了,遮止了一切烦恼恶业,这不是真正的持戒吗?一到了极乐世界,尽虚空遍法界礼敬诸佛、称赞如来等等无余现前,不就是完成普贤行海吗?一到了极乐世界,菩提道从下至上的一切功德分全部完成,这不就是道次第吗?

再说,一生到极乐世界,出现的全是超出情识的境界,一多无碍、广狭自在、小大相容、延促平等,不就是深证华严法界吗?不就是超凡入圣吗?一生到极乐世界就能遍游一切刹、遍入一切处、遍见一切佛,这不就是一成一切成吗?还有什么不满足?还觉得有欠缺吗?难道阿弥陀佛无量无数劫一心勇猛精进,所集成的无量功德果实,还不够你受用吗?还不能加被你吗?再说,弥陀即莲师,莲师即弥陀,他不是大圆满的祖师吗?他难道不会给你传大圆满吗?

就像这样,大家看清楚了就很明白,不会有各种很狭隘的观念、想法,也不会感觉吃亏,好像定错了路,硬要把我往这条路上归。这样大家的心顺了,就可以朝同一个方向走,我们会有共同的目标。

思考题:

1、《选择刹土文》讲了哪些要点?对于“选择极乐刹土为自己的归宿”产生定解的关键是什么?

2、心里选定了归宿有什么利益?归宿跟我们学法有什么关系?

3、如何理解“净土是归宿,一切无不还归于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