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敬礼根源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一)》 ︱ 宗喀巴大师 造 法尊法师 译 ︱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一、敬礼根源

分二:(一)敬礼本尊;(二)敬礼传承师。

(一)敬礼本尊

南无姑如曼殊廓喀耶 (梵语)

敬礼尊重妙音 (汉译)

心要提示

敬礼文殊,是为获得开示菩提道修心次第的智慧。

所开示的道次第有二:

“妙音”即文殊菩萨,是宗大师久远以来恒时依止的本尊。既是本尊,也是上师,因此说敬礼上师文殊师利。

文殊菩萨是诸佛智慧的总集,礼敬的目的是祈求大智慧加被,能明见菩提道全程的修心次第。

菩提道摄在甚深和广大两种道次第中。必须明确地见到世俗谛方面圆满无缺的广大道次第,和胜义谛方面一味无别的甚深道次第,并且将这二者交融为一味地摄集在完整的道次第修轨当中。原因是仅以智慧或方便一分不能成就菩提,必须依靠世俗谛广大道次第和胜义谛甚深道次第,圆满的修集方便分福德资粮和般若分智慧资粮,才能度过诸佛菩萨的功德大海。文殊菩萨无碍通达尽所有法和如所有法,由敬礼得到智慧总集尊意的加持,就能圆满、无谬地开示菩提深广二道的修心次第。

(二)敬礼传承师

分五:1、顶礼释迦教主;2、顶礼弥勒、文殊二菩萨;3、顶礼龙猛、无著二菩萨;4、顶礼阿底峡尊者;5、顶礼诸上师

以下依次敬礼圣教的本源——释迦教主,结集深广两大法藏的弥勒和文殊菩萨,开启深见、广行二大道轨的导师——龙猛、无著菩萨,圆摄深广二派法流的大成就者——阿底峡尊者,以及教授作者道次第法门的诸位上师。

心要提示

“传承诸师”要体会成深广两派法流的传承系统;深广两大道轨交融为一

1、顶礼释迦教主

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

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于是释迦尊主稽首礼。

作者以挚诚地忆念本师身、语、意的功德来顶礼圣教的根源——释迦教主。

(1)圆满的身功德——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

佛身的因是“妙善”,即以菩提心摄持的一切善根。

菩提心是深广二道之因,依它方能出生无上菩提,因此称为“妙”。

为菩提心所摄持的善根具足初善、中善、后善,最初能生起菩提心是初善,中间能增上菩提心是中善,最后能圆满菩提心是后善,因此称为“善”。或者说为菩提心所摄持的身口意行,前行、正行、后行无一不善,因此称为“善”。由圆满修集了无量微妙善行,感得极其微妙的如来色身。也就是说,以菩提心摄持而修集的善根,能出生无量福德。到善根圆满的时候,就以无量的福善感得如来庄严身。如同《无垢称经》里所说:如来身从百福生,从一切善法生,以无量善道生。

(2)圆满的语功德——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

佛语能满足无量众生的一切所愿,有这样圆满的作用。

“希愿”包括希求增上生的善趣安乐和决定胜解脱、成佛的一切愿望。“成满”是说佛语无误地指示了安乐之道,按照佛的法教实行能成办现时、毕竟的一切利乐,而满足内心的所愿。

(3)圆满的意功德——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

从体性上,佛的智慧心如实观见一切所知法,佛意是遍知的体性。

“所知”是指如所有性和尽所有性。如所有性是万法平等一如的体性——空性;尽所有性指以空为法性的一切法。“如实观见”是说诸法的真实性如何,就如是现见。佛不是依靠臆测、猜想或从他人处听闻而知万法,佛是如同见到自己的掌纹一样现量见到诸法的真实性。以佛现量见真理之故,能无错谬地开示一切取舍要义,因此佛所说的圣教都是真实的安乐之道,由佛心流出的法藏具有无谬、圆满的特性。

总之,这是作者在心中忆念世尊圆满的身语意功德后,发起了胜解信和皈依心,至心顶礼一切教法的本源——释迦牟尼佛。这也是顶礼此道次第教授的总根源。

这一颂蕴含了重要的皈依修法。现在有一个问题:怎么由认识教主的圆满功德发起皈依圣教的心?大家可以思维。下次我会谈谈自己的看法。这里做了一张“心要提示”表,供大家参考。

心要提示

2、顶礼弥勒、文殊二菩萨

继承佛法藏的弥勒、文殊两大菩萨,分别代表广行和深观,是佛广大法藏和甚深法藏的结集者。

是无等师最胜子,荷佛一切事业担,

现化游戏无量土,礼阿逸多与妙音。

前三句忆念弥勒和文殊的功德,第四句恭敬顶礼两位大菩萨。

敬礼弥勒和文殊是因为他们是释迦佛教法直接的传承者和结集者。当年,在王舍城南方的布玛萨瓦山,一百万菩萨云集于此,由弥勒、文殊、金刚手三位大菩萨结集大乘三藏。其中,甚深法藏由文殊菩萨结集,广大法藏由弥勒菩萨结集。所以弥勒、文殊是无等本师释迦佛的最胜法子,荷担了佛一代时教的法业重担。他们或者是古佛再来,或者现居补处地位,所以不只住在娑婆世界,乃至在无量的刹土都示现化身,做各种的幻变游戏。敬礼继承深广两大法教的法王子。

此后佛的两大法轨由弥勒、文殊传到深广二轨的导师——龙猛、无著二大车。

3、顶礼龙猛、无著二菩萨

如极难量胜者教,造释密意赡部严,

名称遍扬于三地,我礼龙猛无著足。

“胜者教”指佛的圣教,因极难以衡量,凡夫凭自力难以获得佛法藏的密义。因此,龙猛、无著二菩萨应运而来,撰著《中论》等显示甚深法教的密义,作《瑜伽师地论》等显示广大法教的密义,并以此成为南瞻部洲的庄严,名称普遍传扬在天、人、龙三地。顶礼龙猛、无著二大菩萨。

4、顶礼阿底峡尊者

摄二大车善传流,深见广行无错谬,

圆满道心教授藏,敬礼持彼然灯智。

顶礼深广二轨圆满传持的集大成者——阿底峡尊者。

前三句要连起来看,意思是说,摄集了从二大车[1]传来的深见和广行两派的内涵,没有错谬,而且具足圆满道的心要的教授藏。

深广二大车的法轨都是没有错谬的,内涵、数量、次第等都十分圆满。这两大法轨传到阿底峡尊者处,尊者把它合在一起,造了《道炬论》等,标明以深广所摄的佛的一代时教,如何在一个有情相续上引导,逐渐地拓广、深入,直至成佛的次第。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贡献,他揭示出了佛的一代时教——深广两派道轨里实修的教授。“摄”指有统摄修要的能力。因为尊者已经圆满了一切教证功德,次第经由小大显密一切法的实修,所以能够统摄深广二轨集成一个道次第的修轨。

“善传流”表明这实际是佛传来的,或者说是弥勒、文殊传来的,更近地说,是龙猛、无著二大车传来的。但是到了后世,人们难以领会到它们之间是怎样交融、会通的,或者怎样依次第在一个人身上完整地受持一代法教,但阿底峡尊者就有这种能力,他把一代时教摄在了道次第的法轨里。经由这条法轨修上去,节省了学人多少时间!如果是自己摸索,经过几十年也搞不清楚,但依着道次第的法轨来修,可能一两个月就能大致地明白。就是因为有这位大持承者犹如明灯般的指示菩提道修心全程的《道炬论》引导的缘故,才有了这样悬殊的差距。

“无错谬”就是没有一点错误。要取受一个法轨,就得要求它非常正确、圆满。如果不正确,一修反而入歧途,不可能出现离过证德的相;如果不圆满,那也只能发起一部分的修行,取得一部分的证德,或者会让你耽留在下层的法类里,没办法升进,也就难以圆满成佛。所以要想速疾成佛,就要遇到清净无错谬的(质)、圆具一切分(量)的教授,而且要具有非常便利、速疾、善巧等的特点。

本法的根源是阿底峡尊者,所以敬礼圆满修心教授藏的持有者——燃灯智。

5、顶礼诸上师

遍视无央佛语目,贤种趣脱最胜阶,

悲动方便善开显,敬礼此诸善知识。

前三句是总的就本道次第特别赞叹善知识们的功德和恩德:我的诸位善知识具有能周遍见到无央数圣教修心要义的眼目,已周遍见到了小大显密一切法的修心要义。“遍”是不狭窄,不是只停留在人天乘,或者小乘、显教、密乘等,而是对小大密三乘一贯的完整修心体系有全面、透彻的认识,所以就像具有非常深广的眼睛一样。

在辅助学人方面,是能够辅助具善种性的弟子趣向解脱的最胜阶梯,学人踩在上面,可以逐步地在菩提道上一级一级升进。“阶”比喻学人从下士开始一级一级地往上修,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善知识的帮助,由师长的摄持力,一步步地扶着他走、托着他走。所以从念恩的角度来说,就是“贤种趣脱的最胜阶”。

再说授教的方面,“悲动方便善开显”,内是由悲心策动,完全基于想让学人离一切苦、得一切乐的大悲意乐,以它策发起身语意的无量方便。也就是通过讲法对学人一一指明、一一交待圆满的成佛之道。“善开显”就是次第不紊乱,先是很善巧地使学人趣入,之后纠正错误、指明偏差、引导进入正途等。对这些传授道次第修法的诸善知识至心敬礼。

至心地礼敬传承上师,能使造论具足顺缘、避免违缘,得以顺利完成。作者为求得加持,以礼敬传承师的因缘,得到佛和祖师的加被,合到传承法流。因此,造论之前先礼敬这部法的根源[2]。


[1] 二大车指龙猛和无著二位大菩萨。

[2]这部法源于释迦佛,再由历代祖师洗练发扬,传续到后世。因此是由诸传承师一脉传来,所以是“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