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标明此处所讲之法和传讲方式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一)》 ︱ 宗喀巴大师 造 法尊法师 译 ︱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四、标明此处所讲之法和传讲方式
(一)此处所诠释的法
此中总摄一切佛语扼要,遍摄龙猛无著二大车之道轨,往趣一切种智地位胜士法范,三种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无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门中,导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谓此中所诠诸法。
这是总的标明本法的内涵,让我们有个总体的了解。这段话非常重要,是本论的总纲,希望大家把它刻在心上,来增长受持本法的信心和欲乐。
“此中总摄一切佛语扼要”,是说这部法摄尽了一切佛语所教导的修心扼要,所以它是一种总集法门,从下到上,一级一级都学好了,整个佛法就都会贯通。这比自己瞎摸索,不知强多少倍!很多人是有心研究佛法,但没得到这种指导,确实很难开窍,连少许扼要也极难获得。这种统摄一切佛法扼要的修心要诀,单凭自己摸索,什么时候能全部启开呢?恐怕亿万劫也聚不起这样的因缘,基本是没有希望的。懂了这一点就要倍加珍惜目前学习的因缘。
“遍摄龙猛无著二大车之道轨”,这里完整含摄了龙猛、无著两大导师所开演的甚深和广大两种法轨。也就是说,深见和广行两大道轨,已完全摄在这一部法中。我们受持了本法,就是圆满受持了深广两大法轨,不会有所欠缺。
“往趣一切种智地位胜士法范”,“胜士”指真正立了大乘志愿的人。他不求人天或小乘果位,只求做佛,一心要证到跟诸佛同等的果位,达到现证一切种智的地位。怎么能实际完成呢?须依靠此道次第教授。它是一个人修心成佛的轨范,是陶冶真佛的熔炉。有成佛大愿的人,经过这套修法的锻造、冶炼,就个个都能成佛。就像一个做佛像的模子,把熔化的真金浇进去,就会铸造成金佛像。又像一条汽车生产线,把合格的原料放进去就加工出品质卓越的汽车。同样,有大乘志愿的人,按这套成佛的法轨修炼,不断地在心上除过引德,最终就能修成断证圆满的佛。想成佛的人应当按这部法轨实际修炼自心。
“三种士夫一切行持的次第无所缺少”,指这部法里圆满具足了三士道的修法。真正生起了取心要欲,才称为“士”,就是一心为道的人。没有确立修道的志愿(即取心要欲),就称不上 “士”,最多成为学者。因为,没有要修的志愿,就不会有对修法的抉择、断定和实践,这样在修道上一片空白,哪里能无故就称为“士”呢?
“士”按意乐和行持又分为下、中、上三种。下士有希求增上生果位的真意乐,由此发起了真行持,战战兢兢地在断恶修善的法道上行进,所以称得上真正的士。而这部法圆满地诠释了下士行持所需要的修心次第,由修无常和恶趣苦会生起无伪的下士意乐,发生希求后世得安乐的心;而修皈依和业果会依止佛所开示的法道,发起断恶修善的真实加行。下士的行持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因此本论圆满含摄了人天乘的修心次第,完整无缺。
中士有希求解脱果位的真意乐,如救头燃般地修出世间道,在息灭烦恼的法道上实行。意乐和行持比下士高,比上士低,因此称为“中”。这部法圆满诠释了中士行持的修心次第,无所缺少。因为,修苦集二谛和十二缘起,会发生无伪的求解脱心,这就修成了中士意乐;之后修持戒定慧三学,遮止对三有的贪爱,息灭我执烦恼,就有了中士的加行。因此,本法归摄了声缘乘的修心法类,完整无缺。
上士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希求证得无上佛果,以这个菩提心摄持,念念在成佛之道上实行。意乐和行持比下士和中士都高,因此称为“上”。这部法圆满诠释了上士行持的修心次第,无所缺少。因为由修习七种因果和自他相换教授,能发生无伪的菩提心,然后次第受愿心戒和行心戒,就有了上士求果和行道的真实意乐;随后修持六度、生圆次第等,就是上士的真实加行。因此,这部法统摄了波罗蜜多乘和金刚乘的法类,完整无缺。
这才看出宗大师撰造本论的用心所在。这里有极深远的大义,他是要把上、中、下一切士夫,用极其圆满、善巧的方式,直接摄引到自心修证的法道上来,最终全部引入大乘道,圆满断证而成佛。
因此,最后说到:“依菩提道次第门中,导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谓此中所诠诸法。”依循菩提道的修心次第这个门径,引导具德的善缘者往趣佛地的修心轨理,就是这里要诠释的法类。
(二)传讲方式
此中传有二派释仪,胜那兰陀诸智论师,许由三种清净门中,诠释正法。谓轨范语净,学者相续净,所说法清净。 后时止迦摩啰室啰,圣教盛行,彼诸智者,则许三种而为初要。谓正法造者殊胜,正法殊胜,如何讲闻彼法规理。今于此中,应如后释。
这里有两派说法的规则。印度前期,那兰陀寺的智者论师,承许由三种清净门来诠释正法,就是师长法语清净、学者相续清净、所说法清净。后期,戒香寺圣教兴盛流布,那里的智者承许三种是最初的关要,也就是正法造者殊胜、正法殊胜和如何讲闻正法的轨理。现在这里传讲道次第,应当遵循戒香寺的讲规。(因为,本论要诠释阿底峡尊者的《道炬论》,而尊者是戒香寺的大班智达,依传承就按戒香寺的轨理来解释。)
思维心中的法道
在自心上思维:我该怎么具备法器的三种德相?确定好自己以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