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一)》 ︱ 宗喀巴大师 造 法尊法师 译 ︱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

由了解这部法的殊胜性会对本教授生起敬重的心和恒时依止它闻思修习的欲乐。

这部论有四大殊胜功德:首先,修学后会通达一切圣教无有相违。其次,一切佛的圣言都会在心中现为修心的教授,随后就有了智慧眼目,无论看什么经论,都能明见到它是在作哪方面的修心,能切实地把一切法都转为修行。再者,依止这部道次第的教授,很容易得到佛菩萨教典的密意。最后,极大的谤法罪行也会自动趣于消灭。

这是整体上一种的利益。它能使你顺利进入菩提道的修持,不会落到错谬、片面、紊乱等的过失里,如此就能非常顺利圆满地走这条菩提道。相反,如果没有学好这部教授,往往会认为圣教中有很多相违处,会以片面的眼光只取圣教的一部分,而舍弃另一部分;或者把佛语只当作知识来了解,不明了是修心的教授;或者闻思修很久,还不知道佛语的密意;或者不知不觉就造了很多舍法的罪业,使自己的修道之路充满了过失和障碍。

显示法殊胜中法者,此教授基论,谓《菩提道炬》。依怙所造,虽有多论,然如根本极圆满者,厥为《道炬》。

“显示法殊胜”中的“法”是指此道次第教授的基论或者所依之论——《菩提道炬论》。这是一盏为学人指示菩提道修心全程的明灯,因此称为“道炬论”。

依怙阿底峡尊者是显密圆通的大成就者,一生造了很多部论,在印度就造了一百部显密论典,译成藏文的有将近七十部。在这些论典中,如根本般极为圆满的,又是直接指示修心要道的论典,就是这部《道炬论》。在噶当派里有一种说法:在南赡部洲,找不到一函超过《道炬论》的法教。的确,这是一部修心教授的总集论,无量的支分法教都是由这个根本而展开。

说到《道炬论》极其圆满,有这样三个原因:

具摄经咒所有枢要而开示故,所诠圆满;调心次第为最胜故,易于受持;又以善巧二大车轨二师教授而庄严故,胜出余轨。

一、由于这部《道炬论》圆满地含摄了经续中的修心关要而作全面的开示,因此它的所诠义极其圆满。显密法海的修心要义都摄集在这里面,无所欠缺。

二、所教导的调心次第极其殊胜的缘故,容易受持。

三、以善巧深广两大车轨的两位上师,即金洲大师和小柔白克秀的教授作庄严的缘故,胜过其他法轨。

也就是说,甚深见和广大行这两大道轨经由代代相传,传到了金洲大师和小柔白克秀这里。他们对深广二轨非常地善巧,之后又完全传入了尊者心中。所以他是以这两位上师的教授作为庄严,因此胜过其他法轨。

此论教授殊胜分四:一、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二、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三、易于获得胜者密意殊胜;四、极大罪行自趣消灭殊胜。

心要提示:

(一)

成佛法教悟不违,句句显出教授心,

指点一路得密意,谤法罪行许当消。

(二)

得入圆满教授藏,三乘圣法总齐修,

一步括尽万千道,敬重宝法一心持。

今初 (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

这部道次第教授有四种殊胜,首先是有“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要了解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圣教是什么,其次要明白为什么一切圣教无有相违之处,还要知道本论怎么让我们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此外,要破斥一些非理的观点。这些方面一一都认识了,就会了解本教授的殊胜。

(一)圣教的内涵

心要提示:

佛传救世法,离苦得乐规,

苦知苦因断,乐证乐因修。

圣教者,如《般若灯广释》中云:“言圣教者,谓无倒显示诸欲证得甘露胜位若人若天所应遍知、所应断除、所应现证、所应修行,即薄伽梵所说至言。”谓尽胜者所有善说。

就像《般若灯广释》里所说,所谓的圣教是指无颠倒地显示一切想证得无死解脱果位的人天,所应了知、所应断除、所应现证、所应修行,也就是世尊的无上善说。总之包括了所有佛的善说。

这里“圣教”不是指一部分教,而是指整个佛教,所以说“尽胜者所有善说”。

“至言”是无上善说的意思。因为这是从圆满的智慧和慈悲流出的法教,一一都是引导众生成佛,没有超出其上,所以称为“至言”。也解释为佛的智慧彻见了缘起,佛开示的法道是无谬的安乐之道,因此是“至言”。

佛的教法都是引导众生直接或间接趣向成佛的教导,因此叫做“圣教”。有情在苏醒善根之后,希求获得无死的甘露胜位,即解脱和成佛,佛就给他无颠倒地显示四个方面的法教。也就是,“所应遍知”,首先让众生了解自己的现状是苦,由此发起求解脱的心,这是开示苦谛。“所应断除”,进而向众生开示苦的根源在哪里,让他明白应断之处,这是在教导集谛。“所应现证”,说明要证哪一种安乐果,为他指示真实的涅槃,让他发起欣求之心,这是在教导灭谛。“所应修行”,最后教导如何来证到涅槃解脱,这是在教导道谛。佛的一切善说总的就摄在这样四种谛中。

由此可知,佛的传教一向是在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正道,众生的苦不同、病不同,佛就传授各种应机救度的法,这些法总的称为“圣教”。在这当中有完备的法教内涵,包括成办一切现时和究竟利乐的种种法。如果它的内涵用苦和苦因、乐和乐因这四项来归纳,就摄在了苦集灭道四种谛当中,也就是应知、应断、应证、应修这四大类的教导。

讲到这里,有人会问:不是说佛的法都摄在二谛中吗?佛说二谛即世俗谛和胜义谛,此外没有第三谛,为什么这里又说摄在四谛中呢?

答:四谛和二谛只是开合不同,并没有内涵的差异。这里用四谛来统摄一切教,是因为这部道次第教授,着重在把凡夫从初发业起直到成佛之间的所有除过引德的教法,集成一套完整的修心次第的体系。按这个特点来说,用四谛来开示圣教的体性就非常恰当。因为这里无论是最下的解脱恶趣苦的教法,中等的解脱分段生死苦的教法,或者上等的解脱变易生死苦的教法,都能摄在四谛的内涵中,或者说都可以用离苦得乐的法道来统摄;而且这样一来,能从中看出如何次第进修佛道。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比如下士道的教法是首先说明恶趣苦的状况,再指出感召苦报的根源是业果愚,由这种愚蒙就会造各种非福业(这是应知和应断);再开示远离恶趣痛苦、获得人天福乐的状况(这是应证),最后教诫成办它的正道,就是以先对因果生起深信为前因,由此激发起猛利欲乐作为根本,之后行持十善业道(这是应修)。中士道的法类也是首先说明轮回苦的状况,再揭示生死苦的根源是对无我的愚蒙,以我执发起烦恼造有漏业便造成生死轮转,所以要断的是以我执所引的烦恼;灭则是指灭尽了苦因——我执之后,获得涅槃寂静的状况,而成办涅槃的道是以无我慧为核心,修持戒定慧。这样就看出,佛的法教的特点是为众生开示离苦得乐的正道。

佛作为无上的大医王,化身来到世间就是为了治疗一切众生的生死大病,因此他的法教不重点谈其他与解脱无关的事。虽然佛彻见了万法的缘起,但佛的传教不着重在宣说世间法,这并非佛不懂世间法,如科学、政治等,而是因为佛法的特质在于救度。佛要完成的事业是把众生救出生死苦海。为这个目的,他针对各类众生的生死病,开出适合的药方。

因而他的法教的特点,就是首先让病人认识自己病的状况,也就是先使他明白苦谛。接着要做的是给病人指出病的根源或苦因,这是在教导集谛。因为只有找到病因,才知道该在哪里对治。接着佛又告诉病人痊愈后的健康状况如何,让病人感到有希望治愈,这是在教导灭谛。灭除了苦和苦因后达到的境界,就是灭谛。那么,如何证达呢?这就要教给众生有效地根治苦因的方法,就好比医生开出药方并嘱咐病人必须依药方服药。这是在教导道谛。

佛从不说与救度无关的事,他的法教是依着五乘的差别,针对各类众生教导离苦得乐的正道。从纵向上看,就有三士道各次第的法类。圣教的内涵,是在无误显示求解脱者所应了知、所应断除、所应现证、所应修行这四大类法义,它包括了世尊的一切善说。

(二)圣教无违的涵义

达彼一切悉无违者,谓于此中解了是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此复随其所应,有是道之正体,有是道之支分。

心要提示:

唯一大事缘,度众趣菩提,

支支体体立,一道归无违。

对此分成三段引导来逐渐引生认识。

1、无违和相违的涵义

“了达一切圣教无有相违”,就是指这部道次第能使人了解,一切佛的法教都是教导一个人渐次修心而成佛的道路。而且按各教法所属地位,有的是道的正体(或主体),有的是道的支分,在看出教法一概是完整成佛之道中的组成部分后,就知道并没有一部分是成佛助缘、一部分是成佛障碍这样的相违之处。

好比在医生开出的药方里,有一部分能治病,另一部分只会加重病情,这就是在药方里有性质相违的两种法。外道的教法有这种情况,就成办世间的安乐来说,一部分是因,另一部分却是障碍,所以是一种正法和邪法掺杂在一起的教法。但是佛法都是在教导成佛的正道,都是引向成佛的一分因缘。在整个佛的教法体系中,并没有随顺和违逆的两种道。

2、正体和支分的区别

比如,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这三者是菩提道的正体或主体,好比成为大厦根本的支柱,占有主体地位;其他是辅助或支持这些主体的助缘,叫做支分,好比大厦的基脚、砖瓦等。以出离心为例,这是道的一个主体,为了引出它或者支持它,就有无常、三恶趣苦、集谛、十二缘起等各种支分的教法。依据这些支分法类次第修心,就能发展出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的情况也是如此。

3、谤法和赞法、舍法和依法的心行差别

佛的法都是直接或间接引导众生成佛的教法,都是资助众生往觉悟成佛的路上走,或者有除一分过、引一分德的功德,使众生趋近断证圆满。这不同于世间的外道教主或学者、思想家的传教,他们没有这样的智慧和慈悲的功德,不可能宣说权实二教,所以学他们的法就成为成佛的障碍,会使得心颠倒。比如本来因果丝毫不爽,而外道的教法却否认因果,信受了它就会不信因果、颠倒而为,当然障碍成佛。又如实相中本来无“我”,外道的教法却竭尽所能地宣说有“我”,这样就更坚固了执我的心,当然跟成佛的道背道而驰,是成佛的障碍。

但如果说在佛的教法里还有障碍成佛的法,那就是在诽谤佛,毁谤佛的圣教,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佛就有误导众生之处,就不是无上的大师。而且,对佛的教法起了取一类、舍一类的心,这就是颠倒地起了舍法心。有的人甚至认为:“佛有时候非常正常,宣说的法很理智,有时候他也会迷惑,宣说一些障碍成佛的法,所以在他的教法里有一部分是错误的,不能采取”,这就是在诽谤佛。

而道次第的教法是非常善妙的,它把一切圣教都配在了修心次第上,而且在逐步指示后,会亲自见到每一分法都属于道次第修心中的一部分。这样就会非常肯定地知道:一切圣教都是引导众生的心离过证德而趣近成佛的教导,没有障碍成佛的法。

就是说,它在不断地带我们往佛果上走,有从起点开始的一条用自心来走的路,叫做菩提道。在这条道上,有一、二、三、四等行进的次第,这就叫道次第。这个道次第里有几个根本点,这些就是道的主体;为了生起这几个主体的内涵,要有很多支分的因素,这些就是道的支分。如此就把完整的修心成佛的道建立出来了。这样,如果能从起点看到终点,最后一定会在自己心中呈现完整佛道的走法,而一切圣教就是在指示这条完整菩提道上各正体和支分的修法,这样哪里会有违逆佛道的教法呢?绝对没有。

比如一个人在菩提道上刚刚起步,有非常好的向导给他一步步地指点,在佛的法藏里,哪些是此时要修持的,哪些是彼时要串习的,哪些是道的主体,哪些是为了生起或者坚固这个主体必须要修的等等。经过这样详细讲解,对整个教法的性质就会有决定无疑的认识,原来一切教法都是在指导一个人怎么从起点开始,逐步完成一个个除过引德的修心项目,最终达到无上佛地。这样理解了教法全体的性质之后,就不再认为佛的教法还有一好一坏的差别,就会皈依佛所有的教法。

如此学习,就会出现非常圆满的见解和眼光,会看到佛所传的每一分法,须在哪个一阶段着重完成的,是在如何指导众生修心。或者该怎么配合主体的几类法进行各项修心。这样一层层地学下来,最后一定会完全拓开见识,会像见自己手掌上的手纹那样,清清楚楚地见到一切圣教无有相违的特征,会把整个三乘体系的无量法都圆满地受持在自己心上,而且会依着每一分教法来实际在自心上除过、引德。从此,对于圣教不会出现任何片面的看法和偏颇的行为。

(三)以正理成立圣教都是令有情成佛的顺缘

成佛就是达到二利圆满。要想圆满成办他利,就必须学习一切圣教;要想圆满成办自利,也必须学习一切圣教。一旦证成了“任何圣教都是达成二利圆满的顺缘”,就会确认:一切圣教都是成佛之道的部分,无有相违。

好比人为了维持色身的存活,每天都要进食。对于餐桌上的无论主食、各类菜肴还是汤品,都会清楚它们各为身体提供一分营养,为了均衡地摄取滋养色身,人们会受用各种食物。尽管有的人很挑食,且食物间有些禁忌,但绝对没有人会认为主食、菜肴、汤品等类的食物之间有相违处,只能吃主食,不能吃菜或喝汤。那是非常可笑。

思维心中的法道

大家要花两三天时间,仔细思维三个问题:

一、如何透过尊者的传记,来认识本教授的根源清净?

二、圣教的内涵。

三、圣教无违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