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三、劝请法器谛听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一)》 ︱ 宗喀巴大师 造 法尊法师 译 ︱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三、劝请法器谛听

诸有偏执暗未覆,具辨善恶妙慧力,

欲令暇身不唐捐,诸具善者专励听。

心要提示

(一)三德相、三入门

正住离偏执→能入正闻之门

具慧无愚痴→能入正思之门

希求取心要→能入正修之门

(二)三唯一

唯一听取内心的法道

唯一思维内心的法道

唯一修习内心的法道

专心励力勤学修心法

(一)大体的认识

这是劝请具德相法器专心励力地听闻本法。要具足哪些德相呢?包括三种:一、正住,二、具慧,三、希求。要具备德相的原因是,内心正住、具慧和希求,才能趣入这部完整教授的闻思修。具备德相后,应当专心受取修心的法要。

(二)细致的认识

这要在自心上认识到三种德相的内涵,以及对于趣入闻思修各起什么作用。

1、正住——“诸有偏执暗未覆”

这是指自己学法时,心一直要住在很正的心态中。“正”的意思是,心里没有偏执。心很正的话,对师父传的法会如实见到功德。心里有偏执,就像眼睛上带了墨镜,看到的都是墨绿色,而不会见到本来的色。这是指,我们受不正心态的障蔽,由于偏执就会起颠倒的想法,出现的是自己颠倒心反映出的错觉。心没有正直安住,连心都已经偏了、颠倒了,就会见不到功德,生不起信心。学法时,信心最关键了。没信心,就不会把师父的教导听在心里,更不会按教导去做。所以,首先要有正住的德相,跟师父学法时,心里不偏执,能舍掉自己的成见,很敬重地安住在师父教导的法的规范中,这也是指有特别深的尊师重法的心,学法的心很正、很纯真。

学这部完整的修心法要时,心里一直很正地安住,诚心地领受每次所传的法要,特别敬重这里面的每一分教导,这样才会出现闻慧。学法时始终保持很正的心态,这是第一个德相。

2、具慧——“具辨善恶妙慧力”

第二个德相是具慧,应当是一个心里很明白的人,分得清善恶是非,讲什么能辨别,能认清内心的道路。而且能归在自身上检讨,看得清自己的心和行为哪点对、哪点不对,辨得清心上的路线——按这样走有什么利益,按那样走有什么过患,为什么心上的这个点是入门、是关键,或者为什么要按这样的步骤逐渐把心推入法道,或者要怎么打好下层的基础,作为引发上层的前行,或者为什么要修出这样的心态才行。像这样,要有辨别善恶等的智慧力,才能得到定解。

这是一部完备的开示菩提道次第的法门,对于这条完整修心之路,每个部分都要求首先明确地抉择、认定,直到看见心上的道路为止。这都要有辨别的慧力,才打得开内在心路上取舍的眼睛。总的来说,由明辨自心正反面的缘起,来找到内心的道路,决定好心上要走的路,这就是决定所修义的意思。

怎么明辨自心上的道路差别呢?这就要有慧力,能明辨心上正反两方面的走向。按照违背真理的方向走,一定是引生这些过患,没有好结果;按照符合真理的路线走,心里随顺法道来用心,来发起行为,就唯一显现安乐,出现利益,不会有坏的结果。这样一来,对心上的路就有了定解,就愿意随法道走了。这样一次次地打开见到内在道路的法眼,多次以后会出现综合效果,会开始悟到法的涵义,对于一切法道,会有总的定解出来。接着会出现唯一献身法道的信念,会在心里发起永远唯一以法为道路的誓愿,这时就有了归依。这以后就明白,道次第每一段的修学,都是先以慧力认清心上的道路,然后心就依在这个法上,如理地来转心和行为,让心唯一在法道上实行。

再强调一次:转心的前提是有辨别的慧力。首先要能在自身上察觉到缘起,关键是人心上有个想法,要发觉到:噢!这样想是恶的,转到颠倒上去了,这样过患好大啊!然后反过来看:噢!这样想就对了,这是一条好的路,从这里会不断地现起善心、善行,由此就唯一显现安乐利益。有妙慧的人就这样一层一层地见到了心上该走的路。

这里有一个逐渐打开的过程,是从一个瞎子,渐渐地开一线光,再开得更大,最后全部开了。起初一点都见不到法道,就像瞎子,完全是盲目的;然后会开一线光,看到一小分心上的路,但是很狭窄,还以为有很多别的路好走;再不断地抉择下去,眼光开得越来越大,心上呈现的法道也越来越大,从此开始重视起来,认为走这样的路非常重要,但心里还会认为别的路稍微走走也可以;如果继续努力,让心上的法眼不断地开明,最后就全部打开,出现的是周遍的法道,从这里会出现断定的心:从现在起,永远只走法的道路!这才成了法道上的行者,称得上是一心依法的人。

这条修心之路,全要在缘起上认定。有辨别妙慧,才讲听闻的轨理,就开始明白:讲的这个轨理是一个心上的缘起,确实是心里这么想,就会这么出现(唯心自变自现的妙理)。我这么一想,这么一作意,按这种方式来做,就全部都是安乐;一颠倒作意了,那么去想,那么去做,就全都是毁坏自己。这不是别人在制造,而是我自己的心这么做,就这么显现,这是心上本来的规则。

这样一来,自己就开始能见到心上的法道了。再能从一推到全部,就会悟到,这个法则是贯穿始终的,这个缘起律遍在一切行动里。所以,整部道次第一层一层的引导,全是在这上做的,确实都是由缘起上透入。有慧力的话,明见正道(真实道路)的眼睛一定会打开,按照章法如理地抉择,明见正道的眼目很快就启开了。首先总体上的悟性很重要,总的法眼一旦开了,就在总的原理上贯通了,剩下的只是细节上一节一节地落实。这以后,自己趣入时会非常顺利,每一段法稍做抉择就知道,一段一段怎么按缘起的轨理,把自己的心和行为练习成那样子。

比如修依止法,对善知识怎么修信心和恭敬心?自心上的缘起很确定:念功德就起信心,念恩德就起敬重;反过来,观过失就失坏信心,不念恩就不起敬重。然后取舍之处就出来了。缘起的法则非常简明,自己的心就知道:噢!这样观过失,会坏掉我的信心,会出现无量过患;这样不念恩、辜负师恩,肯定天理不容,它会毁掉我,一定会受大的惩罚。按这样观察,一定能认出什么是恶,也就会迅速舍掉这个恶。正面也这样观心:噢!忆念善知识的功德,当下就有善心,就得利益,就和法相应,从这个点上会出现无量的利益安乐。这一认定就会主动地求取,会不断地取这条正路。这就是真正认清了心上的善,就出现了进取的心态。往后一级一级都是按这样来走。

又比如,道前的重要基础是修暇满,这也唯一是以智慧力在心上辨明道路,作为首要的因。也就是要在缘起上辨认到,现在修法的因缘全具备时,好好地利用,就能摄取到现时和毕竟的无量利益。如果不修法,无意义地耗费这段因缘,那一旦沦落下去,无量劫里也难再出现这么好的因缘。我只用它造罪业,把自己快速送进恶趣深渊,长久地沦陷,确实是世上最蠢的人!由这样的妙慧力就能决定今生唯一依法而行,会决定好:这一生唯一用来摄取三士道的利益。所以这个妙慧就像眼睛,它能看清心上该走的路。每一段修心的路,用妙慧决定好了,就是得了定解,定出了所修的义。有这个妙慧的德相,就能发展出修法上的思慧。这个思慧的作用,就是能定出所修的义。

这个法从始至终唯一教导修心,离开修心,再谈什么也不相关。因此都要归在自身上认清心上要走的道。所以,从一开始就要避免只学知识的歧途,起点上就培养心里只有修心这个主题。

三个德相都是指修法的品德。首先一入手就要有正住,这个心态一直要保住,就是一向只看法师和法的功德,只见法的利益和恩德。非常敬重地把一句句法殷重地持在自心中,重要的是这一份真诚求法的心,从始至终都只求修心的教授。心这样很正地安住,就会有闻慧。“闻”不是闻无关之事,而是闻修心的教授,自己也只取修心的教授,要完全取到它。再有智慧抉择的能力,就着重发展对法道的定解,唯一在自心上辨明该走怎样的路,不夹杂其他的思维。心上要走一段一段的路,有智慧就能清楚地见到它的走法。之后要有法道上的希求心,有想实际取到心要的欲。这又是一个“唯一”,即只有修法的欲,不夹杂其他的欲。就是说,心里只有法道上的希求,最想做的是按法道修心,这以外的事毫无兴趣。这样就会由昼夜不断地修心而生起修慧。每得一分法,以取心要欲就立即趣入实修。第三句讲的就是取心要的欲。

3、希求——“欲令暇身不唐捐”

“暇身”指自己现在修法的因缘具备了,想修随时可以修。“欲不唐捐”指有了取心要欲,就不愿意让这么好的人身,未修法而白白耗费。怎么才能不空耗呢?就是要由“欲”抓住心。真正起了取心要欲,就非修不可,不修不行,那必然成为昼夜修法的人。这才有了修心之士的名称,真正进入了圆满佛道的实修,所以这是实修前极重要的心理基础。然后,每传一节修法,就有“听闻随转修心要”的内涵了。人只要有求心要的志愿,就会迅速投入实修。

(三)“诸具善者专励听”

具有正住、具慧、希求三种德相者,就是有善缘的人,那就请专心励力地听取本法,它一定能满足你想修法的愿望。

“专励听”三字也请唯一在修法上体会。“专”,是指心无旁骛地唯一领取修法的教授。“励”,是指特别用心努力。“听”,是指听到心里,每一分修心的教授都刻在了心上,铭记不忘。或者这样体会,我从进入圆满的佛道时起,就要一心专注地修学,这叫做“专”。对于每一分法,都要很用功地修,每天要鞭策自己,努力完成这一分法的闻思修,这样策励起心力来进取就是“励”。而“听”要有像取如意宝那样特别渴望的心情,听这样圆满摄尽了圣教扼要的法、无数珍宝荟萃的法,听这部完整的修心教授,就等于听圣教大总集,有这种认识,就决定是不肯漏掉半句,对这个法不愿失掉一点,这叫做“听”或者取受。“专励听”这三个字的教导,要始终刻在心上,每一次都提起这个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