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关于上师瑜伽的讲解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1902
  • 分享到:
上师仁波切宣讲于2019年11月5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百日共修刚学完上师瑜伽,今天就给大家简单讲一讲关于上师瑜伽的内容。其他显密的修法里也讲上师瑜伽,但主要是在阿底瑜伽里讲。上师瑜伽的意义比较深,不太容易理解,听了之后,有些人可能会产生疑惑。
显宗里讲依止善知识,密宗里讲依止上师。其实显宗包括小乘里也有“上师”的叫法,密宗里也有“善知识”的叫法,上师也是善知识。所以这两种叫法并不矛盾。但是上师瑜伽的修法主要是在密法里,尤其是在阿底瑜伽里。
一般小乘把善知识观想成如阿罗汉般的成就者。因为他是给你指路的,如果你觉得他跟自己是平起平坐的,那如何对他生起信心呢?所以要先观察,然后把善知识视为成就者、视为阿罗汉——他有很多自己没有的无漏功德,与自己有天壤之别,所以值得依止。依止后才会听他的话,他给你指何种路,你都会听从。
显宗里要把善知识视为佛,至少要视为菩萨。因为当你发现善知识具有很多不共的功德,比如说有无漏的智慧,有菩提心,在菩提道上已经是不退转的,才会真正的依止他、听从他、相信他。不要自欺欺人,我们都不相信上师善知识,尤其到关键时刻、某些关头时,还是自以为是。只有真正把他视为一位成就者,至少是一位菩萨,才会相信他,这样才不会走弯路。
密宗的外密以及内密的玛哈瑜伽、阿努瑜伽,要求将上师视为佛——色身佛。主要是要求将上师视为化身佛,这是最低的要求。
内密的玛哈瑜伽、阿努瑜伽,要求将上师视为报身佛。因为密宗里是自己要直接修成佛,最后要获得与本尊无二无别的成就,所以要设身处地的去体会佛的境界。如果没有视上师为佛,而是视为与自己差不多,有些方面可能比自己强一些,有些方面甚至还不如自己的凡夫,将来是不可能成就的;即使有成就,也还是凡夫。
每一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阿底瑜伽是九乘之颠,是最高的法门。所以要求将上师或善知识视为佛,而且要视为法身佛。
阿底瑜伽与玛哈瑜伽、阿努瑜伽不一样,它不是在相上修,而是在性(自性)上修,所以必须要把上师视为法身佛。这也是在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上师的自性即法身,法身就是上师的自性,上师的自性与我们的自性没有区别。这是毋庸质疑的,因为万法一心,都是一个自性。这也是真正的上师瑜伽——安住的一种特殊方法。上师瑜伽修法的最后,自己与上师融为一体,这便是回归自性的过程,自己与上师无二无别,然后在自性中安住。
外界很多人根本不了解佛法,更不了解密法,就如盲人摸象一样说三道四,真的很可笑。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密法和无上瑜伽的说法,其实都是外行,依靠的都是一些根本不靠谱的资料,道听途说、断章取义。虽然我从小接触密法,也系统学习过,都还不够了解,更别说那些人了,都是不靠谱的。
其实真正的上师瑜伽,就是安住的一种方法。把上师视为法身佛,这是修上师瑜伽的第一个要求。为什么要将上师视为法身佛呢?因为上师瑜伽修法的最后,是自己与上师合为一体。
真正的上师瑜伽就是与上师合为一体。上师化成光融入自己,然后自己与上师无二无别,即自己与法身佛无二无别。将上师视为法身佛,最后上师融入自己;与上师融为一体,就是与法身佛融为一体,这是安住的一种方法。安住在自己的自性当中,这是回归自性的一种方法、窍诀。
主要是在阿底瑜伽里要求这样修上师瑜伽,这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认知。一个普通的人直接修上师瑜伽,不可能达到如此的效果,也不可能得到如是的功德。自己何时才能修真正的上师瑜伽,何时才能真正与上师法身佛融为一体呢?《前行引导文》里讲了五个条件:
第一,把上师视为佛,视为法身佛。上师是你最信任、最尊重的人,是离自己最近的佛。上师本来就是佛,就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身边。如果你与佛有距离,根本不会见到他;也根本不可能与佛相应。
显现上有清净的,也有不清净的。如果通过观察,最后确定了这位上师就是自己心中最景仰、最信赖的人,对你来说,他就是你一切显现中最清净的显现,这就是你的生命中、你的世界里唯一的佛,此外再也没有别的佛。
但是人都有这个毛病: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不满足啊!俗话说:“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主要是用来形容女人的心态,但是男人也一样,不会满足,因为有太多的需求。已经得到了,还想要更多,欲壑难填。知足少欲是圣者的种姓,凡夫不会知足少欲的,不可能满足的。我们现在学佛也是这样,其实这就是你生命中的佛,这就是你世界里出现的佛。但是我们不满足啊!还到别处去寻找佛,这是错误的。
对于没有信心的人,没有其他办法,也要哄一哄:是,虽然这里没有佛,但别处有佛啊!佛在十万亿国土之外,离我们很遥远。这么讲他就会相信了。虽然他认识不到真正的佛,但是他能相信佛的存在也行,因为很多人都不相信佛的存在。
对这种人就要这样善意的哄一哄、骗一骗。佛在哪里?佛在离我们很远很远的地方。如果说在北京或拉萨,现在交通如此方便,有的人第二天就会跑到北京或拉萨去找了,但是没找到,回来就要找我们算账了,所以不能这么说。那就要说在十万亿国土之外,这样一说他就没办法了,十万亿国土之外也太远了,肯定去不了。
然后告诉他:“你不能做坏事,要断恶;你要积累善根,多做好事,将来就可以去……”他相信了,为了将来能去见佛,就会断恶行善,这就达到目的了。主要目的是让他断恶行善。
有首歌唱:您是离我最近的佛陀,上师善知识确实是离我们最近的佛陀。
你想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功德圆满的人,你在寻找上师善知识,这时候出现在你面前的上师善知识,就是你累生累世积累善根的体现。每个人的善根和福德不一样,所以出现在你面前的上师善知识也不一样,也是自性的一种显现。如果你的善根好、福德好,在你面前出现的这位上师或善知识,肯定也是比较清净的,比较好的;如果你的善根和福德不够,在你面前出现的这位肯定也是不清净的。
都是自己心的显现,也是自己累生累世积累的善根和福德的体现。所以有一句话说:算命不如认命,与其到处寻找,还不如认给自己示现的这位佛,就是在自己的生命中出现的上师或善知识。你如果到别处能找到也可以,但是找不到。
将上师视为佛,其实从自性清净的角度而言,上师确实是佛。无上瑜伽里,尤其是阿底瑜伽里,没有其他要求,就是要求将上师视为法身佛,从这个角度思维,法身佛指他的自性,自性肯定是佛,跟自己的自性也是无二无别的。
主要是从自性与本体两方面讲,即一个是从体上讲,一个是从相上讲的。但无论从体上讲,还是从相上讲,将上师视为佛,都是非常合理的。
第二,上师的恩德比佛的恩德还深广。没有上师善知识的慈悲摄受,我们不可能有任何功德,也不可能获得佛法的智慧。上师的摄受很重要,不要说密宗,显宗也很重视这点。佛祖跟阿难讲过,一切功德的来源就是上师善知识。
一、摄受。我们只能被上师摄受,贤劫千佛都不可能摄受我们。
二、没有上师的教育无法精通佛理。不需要精通佛理的都是迷信,现在很多学佛人都是迷信。一个真正的学佛人,要了解佛法,要精通佛理,没有上师善知识的教育是不可能的。掌握世间的一门学问,都要靠老师,更不要说佛法了,没有上师的教导不可能精通佛法,也不可能了解真理。
之前我给大家也透露过一点秘密,最后没有上师特殊的加持不可能真正明白。真正要见性,瓜熟蒂落之时,也需要一个外缘,这就是上师特殊的窍诀。否则,不可能见性,奇迹不可能发生在你的身上。
一、刚开始的摄受;二、学佛过程中的教育、教导;最后要点燃这把火,还是要通过上师特殊的窍诀。所以从始至终不依靠上师,是不可能成就,不可能见性的。
有些人不理解,觉得应该先皈依佛,再皈依师;应该先顶礼佛,再顶礼上师。其实这种做法已经违背了伦理道德,因为上师这么摄受你,呕心沥血地教你佛法,最后点燃你觉性之火,对自己的恩德远远超过了诸佛对自己的恩德。但是你把上师放在一边,先去拜佛,这多不道德啊!
也许有些上师的功德与佛一样大,有些上师的功德可能达不到佛的境界,但是恩德比佛大得多。你见到了佛之后,只顾拜佛,却把上师扔在一边,这是不合理的。
当年佛在世时,有个人最初没有找到佛,于是就依止了舍利子,把舍利子当作是自己的善知识,跟他学修。有一天,他跟随舍利子去见佛陀。当时佛与舍利子同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他刚开始无法确定先给谁顶礼,但最后他决定,先给自己的上师善知识——舍利子顶礼,然后再给佛顶礼。当时佛就赞叹了他这种行为。上师善知识恩德大,先拜自己的上师善知识,再去拜佛陀,是对的,佛也是很赞叹的。
我们也可以给大家出一个选择题,假如佛陀和你的上师两个人同时掉到了河里,你先救谁?如果让你们回答,肯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会说应该先救佛陀,然后再救上师;也有些人会觉得这样不太好,应该先救上师,再去救佛陀。有些人可能不说实话,那就另当别论了。如果说实话,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应该先顶礼上师,再顶礼佛陀;应该先皈依上师,再皈依佛陀,这是不矛盾的。
我们是人,要先把人做好,要有感恩心,应该先感恩,从感恩的角度出发。密宗里也是如此,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都是站在感恩的角度说的,而不是站在功德的角度说的。即使是修到最后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站在功德的角度,要这么做,但刚开始时是从恩德的角度,在这个出发点上先皈依上师,先顶礼上师。
第三,把上师的一切所为都视为佛的事业。利益众生是佛的事业。怎样理解将上师的一切所为,都视为佛的事业?大家可以洗耳恭听,我觉得这点我讲的很到位。
一、从自己的角度来讲。对自己来说,转念很重要,修行就是转念,如果不转念,不会有修行。
转念首先从上师这个对境入手。也许让你对所有的行为,包括敌人对自己的伤害,包括最讨厌者的所作所为,都要观清净有点难。但我们必须要修炼,那从哪里着手?从上师这个对境上转念。我们经常讲转识成智,就是处处转念,这点是很重要的。
我们经常讲,一切都要观为清净,不要说上师的所为,别的一切都要观为清净。密法里就是这么要求的,要让你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佛的境界,感受佛这种觉悟的状态。
刚开始要有一个点,这个很重要。有些人问:我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着手?就从这里开始,从这里入手。
如果你真的想修行,就要转念。一切没有不清净的,不清净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反射出来的。如果想怨就怨自己,想恨就恨自己的内心不清净,有业障。
二、从上师的角度来讲。上师对你的一切示现,都是慈悲摄受。比如说他打你、骂你,肯定都是为了你好,为了调伏你,除非你没有得到他的摄受,如果你真正得到了他的摄受,这样做全是为了你。
上师也不可能造业,不可能骂人、打人,没有必要做这些害人的事情。若是换成另外一个跟他没有关系的人,他可以图清净,不利益就行了。但对你不是这样的,上师是慈悲摄受你。他在你的身上发了慈悲之心,想给予你安乐,想拔除你的痛苦,所以才摄受你。
他在摄受你的过程中不会花言巧语,而是用各种方法,包括打、骂,尤其是说你的过患、缺点,这才是真正的摄受。真正的上师会指出你的毛病,当你真正得到上师摄受的时候,上师对你不会手下留情,有什么说什么。当然,有时你的心态特别低落,有时心里特别害怕时,上师也会适当的调整,给予表扬、鼓励等等。但平时是不会的。
如果上师总是对你和颜悦色:好、好!说明他根本就没有摄受你,没有真正把你视为弟子。一个母亲为了孩子,心急如焚时,会骂会打,甚至不理他,把他抛在一边暂时不管,但其实她舍不得,过后还会去寻找、安慰的。当你真正得到上师摄受的时候,也是如此,这叫慈悲摄受。有些人对此不理解,还诽谤,甚至反目成仇。没有办法,这是自己的问题。
最后,如果没有上师的特殊窍诀,是很难见性的。当年那若巴在依止帝洛巴之前,也不是普通人,而是那烂陀寺护持南门的班智达,精通词句和佛理。后来智慧空性母告诉他:你精通的只是词句而不是意义(他已经有一点神通了,可以到神的世界里跟神打交道)。后来他去依止帝洛巴。帝洛巴上师给他示现的是一个钓鱼的渔夫。依止帝洛巴上师后,他经历了很多的磨难,这些都是帝洛巴上师特意给他设下的。他完全服从上师的命令去做的,不是按自己的意识去做的,最后帝洛巴上师生气了。
其实帝洛巴没有给他讲什么佛理,因为不用讲。如果要讲佛理,可能帝洛巴没有那若巴厉害,肯定是辩不过他的。因为帝洛巴是渔夫,而那若巴是那烂陀寺的班智达,能说得过他吗?能辩得过他吗?所以他也没讲什么。虽然没讲,但最后他却骂那若巴:“给你讲了这么多遍,但是还不明白。”
其实帝洛巴一句也没讲,却说讲了那么多,如果换成是我们,还不得冤枉死啊!帝洛巴上师用鞋底击打那若巴的额头,那若巴立刻昏了过去,等醒来的时候,已经获得了跟上师无二无别的境界,这就是窍诀。
还有给大家讲过华智仁波切的公案。华智仁波切依止多钦哲·益西多杰时,刚开始益西多杰根本不理他,把他关在牛圈里,也不关心他。华智仁波切经常以乞丐的形象到处求法。虽然一无所有,但是益西多杰理依然不理他,也不关心他。
有一天他从外面回来,喝了点酒,喊华智仁波切:“有本事就出来!”华智仁波切很害怕,还不敢不出来,就战战兢兢地出来了,之后,益西多杰二话没说,就把华智仁波切打了一顿,还骂他“老狗”。这样一骂,华智仁波切就见性了。后来华智仁波切经常叫自己“老狗”,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个别名。
这些特殊的加持,只有当真正瓜熟蒂落时,上师的一个表现或稍一点拨就能见性。所以最后不依靠上师的特殊加持是不行的,所以都是上师的摄受。一切所为都是佛的事业,因为都是让你消业、积福的,让你成长、见性的。
第四,把上师视为一切皈依处的总体。这在佛书里面也讲过,上师是三宝的总集。具德的上师就是三宝的总集,他的心(意)是佛,因为他的意是觉悟的、智慧的。
什么叫佛陀?佛陀是“布达”,翻译过来即觉悟与智慧。上师的内心是觉悟的、智慧的,所以他的意为佛陀;上师所讲的都是佛法(肯定的),都是真理,都是一针见血,是让你破迷开悟的,都是正法,上师的语为正法;上师的身为僧宝,所以是三宝的总集,也是三根本的总集,三根本也是化身、报身、法身。比如今天一个清净的人看上师是报身佛,一个不太清净的人看上师是化身佛,一个真正能体会到自性、觉性的人,看上师就是法身佛,所以上师是三根本的总集。
曾经给大家讲过,毫无疑问,从自性的角度讲,上师与我们是一体的,与诸佛是一体的,与诸众生也是一体的,因为只有一个自性,这个自性叫一真法界。它只有一个,没有两个。语言有限,我们表达的时候只能这么说,一真法界只有一个——法界只有一个真的。实际上这个“一”并不是观待其他而安立的,也非分别心的范畴,它是超越的境界,这里都是一个自性。按现在的语言表达,我认为自性就是现在科学说的所谓的能量场,一个大能量场。
我们最后真正要回归自性时,它也是一个切入点。你的上师就是一个切入点,从这里你就可以切入,切入到自性中安住。这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所以上师是一切皈依处的总集、本体。
第五,仅仅依靠上师瑜伽就能证悟。你的福德和善根都达到了最高界限——犹如一个容器即将满了,这时仅依靠上师瑜伽就能成就,毋庸置疑。上师瑜伽就是一个安住的方法、窍诀,通过这个切入点,可以安住在自性中。
现实中有些人对此理解为,最初不用修加行,不用打基础,直接修上师瑜伽就OK了。我认为这个观点极为偏颇。很多众生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根基,连何为上师都一无所知。
很多人都将上师视为形象上的:那个瘦瘦的或胖胖的,黑黑的或是白白的人。在他自己“确定的选项”上去分析:上师有时候也会不高兴,像我这个凡夫一样,也打哈欠,他怎么是佛呢?他不懂什么叫上师。
其实无论是上师还是佛,都在给你传达信息,甚至这个相都不是真正的上师,也不是真正的佛陀。如《金刚经》所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现在很多人不明白,在自己认为的眼前的这个上师面前去修。那是什么啊?可能是培养感情,不是真正的上师瑜伽。真正的上师瑜伽是在一种觉性的状态中去完成、去圆满的,并非普通的感情。
《誓言庄严续》中云:“十万劫中勤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师胜。”在十万个大劫中勤观修,“勤”即很努力地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具足三十二相,八十庄严,看上去很清净、很庄严的这个本尊,不如一刹念(忆念)师(上师)胜(殊胜的意思),比前者殊胜。最后还得落叶归根,你已经从这个点上出去了,但是最后还要回到这个点上来才行,才真正回归自性。
“嗡嘛呢巴美吽、嗡嘛呢巴美吽……”念咒、修法,天天念《地藏经》《楞严经》等,修法千万遍,不如祈祷一遍上师殊胜,这是不可思议的。可能很多人现在都不明白,没有事,慢慢来、慢慢来,到时候会明白的。
以前,我的上师一提到他自己的上师时,就情不自禁地落泪;如今,法王如意宝的弟子,那些大活佛、大堪布,也是如此,一提到上师就泪流不止。这个泪是从哪儿来的?他们平时也不会流泪,遇到再高兴、再伤心的事都不会落泪,但是一提到上师就泪流满面。这种感恩之心,如同哑巴吃糖块般,是自己内心的一种体悟,他人无法体会。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一提到上师,就潸然泪下,这是一种感应道交或是种不可喻、不可言的状态。
最后,仅仅依靠上师瑜伽也能见性、成就,这是不容置疑的。你真正到那个境界的时候,就是如此。很多人还没有达到这个,甚至还没有入门,对其中的境界一无所知。
这就是五个条件,这些道理也是上师瑜伽里最难懂、最深的。我今天很浅显的语言给大家作了诠释,让大家明白。这就是上师瑜伽。
修上师瑜伽也不能迷信,不能糊里糊涂的学,要在明明白白的智慧中修,才是如法的。我刚才讲的这些都明白了吧?这都是谁也没办法反驳的,谁也没有办法推翻的。因为这都是真理。
好,今天晚上就讲到这儿。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