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九愿王——恒顺众生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 智圆法师 讲授 ︱

比喻显明:

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旷野”,喻生死。生死无依,漫长无际,比作空旷无人、漫无边际的旷野。“沙碛”,比喻生死中不生善根。“大树王”,喻菩提树王,即一切众生的本觉智慧之体,大树王在沙漠中孤零零的,没有绿叶、红花,喻菩提树王随染污缘,成为染污法,不能显发佛菩提的作用,虽然智慧本体从未丧失,但受烦恼障蔽,不开智慧花果。“树根”,喻众生自性住种姓或本觉智慧,根埋在燥热沙石中不得滋润,比喻佛性处于贪嗔痴热恼中,不能显发。“水”,喻大悲。树根得水滋润,枝叶花果繁茂,说明水是助缘,沙碛不是。众生的佛性之根,怎样资发才能成熟智慧花果呢?就是以大悲水浇灌。这可以两方面理解,从自身说,以大悲利他能显发智慧觉性。以爱执自我只会障蔽佛性,现在要开显佛性而成佛,应修大悲心去除我爱执,由此会显发智慧花果。从他者而言,以大悲心把其他众生安置在三宝良田中,普降法雨,滋润众生的善根界,由此令其善根苏醒、增上、成熟,开出诸佛菩萨的智慧花果。

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问:为什么利益众生而能成就佛果菩提智慧?岂不像给他饮食,自己空口而饱吗?

答:智慧圆满成就,必须自他无异,物我一如,见一切众生都是我觉心所现,因此利他即是利我,众生圆满,我智方圆。因此说,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即能成就佛果菩提。

总结成立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这一句有两种解释:

一、缘起释:依于众生而起大悲,依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二、观心释:攀缘妄想,即是众生,起妄,即不觉;觉悟,妄即消失,合于本觉,名为成佛。因此,菩提属于众生。或者,思维观察法义,此心念念生起,是众生;要由心念推察才见正理,成就智慧才证得菩提,所以说菩提属于众生。

“一切众生而为菩提树根”,意为诸佛无不从迷而悟,从妄而真,故说菩提属于众生。《维摩诘经》云:“烦恼即菩提。”又云:“诸佛解脱,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

上面比喻上说,沙漠中有大树王,只有就树根浇水,才会开花结果,此外在沙漠其它地方到处浇水,也都只是徒增疲劳。其次,虽然见到树王的根,但不浇水,仍然不能开花结果。这是比喻:一、必须了悟生死中的本觉之体,从觉心中生起大悲,不了悟本觉之体,纵然遍生死而起悲心,也只增加爱见,毕竟不能证得菩提。二、虽然了知菩提树根,不实修亦不证菩提。《宝性论》云:“一切有情无明等,果皮中缠法界善,如是若依彼彼善,渐次成为能仁王。有情烦恼果皮内,具有正觉之胚芽,如是彼彼善缘力,见法次第渐增长。”认识无明壳中有正觉胚芽,须假借善缘助发。只有凭借福慧二资粮的善缘力助发,才能次第增长,最终成就无上菩提。所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废弃修持,亦不能成就。

再作付嘱:

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普贤菩萨说:善男子!你对以上的甚深义,应如是领解。对于无量众生,内心平等,无有偏执,以大平等心,就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随顺众生故,就能成就供养如来。

(三)总结无尽

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穷尽了,众生界穷尽了,众生业穷尽了,众生烦恼穷尽了,我此随顺才穷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无有穷尽的缘故,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众生界不可尽,我们的心性也不可尽,随顺众生也就无有穷尽。无论何时何处,遇到何种众生,放下自我,才能融通自他,有人、我的妄执,心不平等,就堕于生死中。所以,随顺众生就能趣向成佛,不顺众生,坚固我执,就难出生死。所以,要趣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不可不发随顺众生的大愿。

束缚的根源是实执,入解脱境界的障碍也是实执。能在众生界里随顺众生,消磨掉尘沙烦恼、习气,则处处逍遥自在,不离众生界而得大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