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甲初 所说法的差别

《佛教史大宝藏论》 ︱ 布顿大师.著 ︱

总的说来,为精通所知境界,当学各种论典。《毗奈耶》(即戒律)也说:“纵是外道论典亦当学”。菩萨尤当学一切论典,然主要趣向于道,是认识须当闻、说佛的教法。提舍尊者说:“三学当善说,三印当正具,初中后皆善,善巧达佛语”。此处指应修的三学,和正见的三法印,即“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而体性的初、中、后三个阶段都是善性。《別解脱戒》中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心调柔,此即佛教。”经说:“所谓正法:即初是善,中是善,后是善。其义妙善,字句妙善,圆满不杂,圆满清净,圆满纯洁。”于初、中、后三阶段中皆是善,此是无著菩萨等在闻、思、修三者中所说的。有人说“初”指经首即缘起分;“中”指经的正文;“后”指结尾、助益、随喜三者。阿阇黎格尾拉(意为善天)说:“论典的开始为礼赞,中为论身,末后为回向[1]三者。此中如《论议正理释论》所说:“初、中、后三者,是戒、定、慧、三蕴(即聚体)完全无损,故此名“善”。所谓‘义妙善’,是指所说不颠倒美好圆满;‘字句妙善’是说使人易懂,因此是能诠圆满;‘不杂’是说与其他不混同;‘圆满’是说一切烦恼的对治法;‘圆满清净’是说从自地烦恼染污中得以解脱,所以是自性解脱;‘圆满纯洁’是说他地的烦恼习气随眠尽断,因此是相续(身心)获得解脱,具足此等应通达正法。总之,佛教的正法,是当入圣谛经藏,调伏烦恼,缘起性空不成相违的一法。这是共通乘之规。如以大乘之规来说,则如前引的《宝性论》中所说。又《庄严经论》说:“为信喜智因,彼法即是善,具二利易持,示四德梵行,与他为不共,离三界烦恼,自性净无垢,即梵行四德。”以大乘不共之规来说,如经说:“空悲二无别,凡能深修者,彼即佛陀法,亦是僧伽教。”这是说具空性大悲的心要,即佛的教法。这样的教法,在殊胜的“经”或“论”中,由语、义二者所集摄。如《庄严经论》说:“嗅香与甘甜,二者如妙药,法亦如彼二,当知文与义。”“义圆满”是指具足梵行四法等;“文圆满”,如《庄严经论》说:“教亦如是说,与乘顺且善,普称复随宜,相顺出离故,彼典诸胜士,许是文圆满。”《摄释》中也说:“经藏身有二,即文字与义,应知文字是处所,义则在其中,彼二集合是所知。”又说:“胜法虽小品,其身有二类,即是字与义。”故此所说的法,是由佛所说;由作结集者所结集;由诸善巧成就者所解释;由诸译师班智达所翻译。也即是师师相承的教授具足教传的显密经藏或论藏、律藏,任何一种中所说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