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愿王——随喜功德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 智圆法师 讲授 ︱

(三)总结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我们的心性是常存不坏的。既然它常存不坏,为什么不发起永无穷尽的随喜愿呢?如果人生只是一世,发这样的愿可谓虚愿,没有实义。但心性是无限的,理应称合无尽的心性发无尽的随喜愿。

按业果衡量,随喜不会带来任何痛苦,只会让随喜者身心安乐,福德增长,既然有益无害,有什么理由不把它扩展到广大无尽呢?没有理由。所以应当发愿: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这就成了随喜之王。与一般随喜的量不同,普贤随喜遍一切时、一切处,遍一切善根,有这样周遍的德相,才是称合自性的大愿王。

大家要学会修随喜,时时处处地运用。这是个大善巧法门,它不必自己费力做,只要有一颗随喜的善心,念着别人的善,为他由衷欢喜,就能获得无量功德。《大品经》讲了一个比喻,大海中充满海水,把一根毫毛分成一百分,取其中一分沾大海水滴来计数,最后算完了大海水滴,仍无法算尽随喜的福德。按这样衡量,普贤随喜愿是一切随喜愿中心量最大的,它是对十方三世一切凡夫、二乘、菩萨、佛的所有功德,普皆随喜。换言之,心性中呈现法界多少有情的多少功德,就作那么多的随喜,而且从今至尽未来际,念念相续地随喜。以这种极法界量的随喜,所获的功德,即使诸佛穷劫演说亦演说不尽。

以上道理再作发挥:

首先要知道所随喜的是十方三世一切圣凡的功德,而这一切都是心性中具有的功德、随缘显发的功德。有情的佛性随清净缘就显现种种善,随业果正见,显现五戒十善;随四谛见,显现解脱道的善;随大乘正见,显现六度万行的善。这一切唯是如来藏随缘显现的,实际都是心上发出来的。所以,下至恶趣众生的一念善心,上至诸佛如海的功德,都无非佛性的流现,因此,所谓普贤广大随喜,实际是随喜心性本具的性德。

就像一室千灯、光光互遍,每盏灯的灯光都遍满全屋,因此每盏灯的灯光都入到一切灯的灯光里,而每盏灯的灯光里也含摄有一切灯的灯光。灯光比喻一切有情的心性。佛的心遍满法界,众生的心遍满法界,你、我、他的心都遍满法界。因此,心和心是融摄交彻的,我的心可以入你的心,可以入一切众生的心。

这样,在众生痛苦时,我们的心入于他的心,自然会生起由衷的悲愍。相反,他行善得安乐,我们没有嫉妒障碍,也自然会欢喜的。

本来,善和安乐,不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都应该随喜,这是本份应为的。但有了自他对立的妄执,不但对他人的善和安乐不生欢喜,还生嫉妒,这就不合乎本性。所以,妄分自他是障碍我们性德显发的元凶。换言之,心性本来广大无量,以执著我相、人相,树立了对立面,致使境界封闭、狭窄。比如,嫉妒一人,就立起一个对立面;仇恨一人,又立起另一个对立面,这样以颠倒执著无端立起种种障碍,使自己与广大法界不隔而隔。

上面圭峰大师比喻:一个人在宽广平坦的地面上睡觉做梦,梦中妄现高山深水,四处阻隔不通。等他醒来,所向通畅无碍。这揭示了“妄执成拘碍,离障处处通”的道理。嫉妒是障碍之一,它是妄立自他、不忍他人圆满,而自作障碍。就像迷乱者妄见虚空中障碍林立,其实虚空本来廓然无一物,哪有什么障碍呢?完全是自心执著而妄现有障碍的。所以,由嫉妒心就使心局促、封闭、狭窄,能发起随喜愿王,对十方三世一切善都普作随喜,就可以推倒人我高山,显现本来广大平等的法界。

以上讲了普贤广大随喜行愿。以前,我们只想到对某一类善随喜,从没想到随喜可以这样周遍广大。我们随喜的广度不够,现在应当觉悟,称性发起广大随喜行愿,让心放大到遍法界,遍缘一切善而随喜。其实,法界与自己并非两个,众生与自己并非他体,自他无异,物我同如,众生的善即是我觉心中所现的善,因此随喜本是自然寻常的,就如同饥来吃饭、困来睡眠一样。

我们凡夫念念执著自我,而法身却是周遍的大我,以我执障碍,法身本有却不能证得,岂不冤屈!从入胎时起,我们就错把父母精血执著为自身,只认这一块是“我”,其余都视为对立的“他”,这是在平等法界中妄兴障碍。

我们既能把一点精血执为自我,为什么不能把法界有情都视为自己呢?执著自我只是妄执分别,消尽了它,就显现周遍的心的本体。到彻露时就是果地佛,那时十方三世有情的善都在佛的觉心中一齐显现,众生有善佛欢喜,众生有求佛赴应。法界本是圆融无碍的,称合法界的量修广大随喜,就是普贤行。因为这合于常遍的心性,所以发愿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我们都希求成就佛果境界,能直接入佛境界的行愿就是普贤行愿。本经一开始就赞叹如来功德,即使十方佛共同演说,尽微尘数劫也演说不尽,紧接着说:“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可见,修持普贤行愿正是成就如来功德的圆满因。

由修习随喜,能使心量平等广大,成为堪受大法的法器,随后应发请转法轮的大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