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三戒论》讲记(三)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3年7月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乙一(总说三戒基之次第)分五:一、认识殊胜解脱究竟大菩提果之净基;二、略说获得佛果唯一道;三、宣说阶梯乘之分摄;四、别解脱与菩萨戒是密乘戒之支分;五、下三品之总述。

丙二、略说获得佛果唯一道


昨天讲了,凡是想寻求无上菩提者都应当了知圆满究竟之果即是唯一的佛陀,而佛果必须唯一通过下文中所说的无上密道来获得。

深广法门虽无量,未依大密能成熟,
及能解脱殊胜道,不得正觉佛所说。


为什么说必须要通过密乘道来获得究竟的佛果呢?因为如实开显法性之甚深、尽所宣说有法之广大的法门虽然不可胜数,无边无际,但未如理依靠大密金刚乘能成熟之灌顶与能解脱之生圆次第的殊胜道,而以下八乘的道均无法获得佛果。“不可胜数”就是很多的意思。法门无量,无边无际。“大密金刚乘能成熟之灌顶”,为什么要灌顶?主要是为了相续成熟。

“以下八乘的道均无法获得佛果”,这里指阿努瑜伽以下的乘均无法获得佛果。为什么呢?因为由于束缚于轮回的因就是极其细微的精、血、风所生的三现迁移习气,而在其余八乘中并未宣说净除此习气障碍的方便直接之道。三现迁移习气是极其细微的一种习气障,是最终成就圆满佛果唯一的障碍。在其他乘里,没有直接宣讲断除这个气习障的方法。

具足无碍彻见万法之智慧、独一无二的真实语者圆满佛陀在经中说:“虽施头与手足等,心境尚未清净故,不得菩提之果位。”佛的智慧就是这样,能无碍彻见万法,没有障碍,对诸法的实相了解得特别透彻。现在世间所谓的学者哪有这些智慧啊?佛所了知的诸法究竟实相分世俗谛和胜义谛,一个是相,一个是体,显相和本体不同,佛所知道的不仅是显现,还有本体,这就是“彻见”。佛所知道的不仅是皮毛,不仅是事相,他对诸法的本体——究竟的实相都一目了然,一清二楚,这就是佛的智慧。我们不应该相信科学家,不应该相信哲学家,应该相信佛。我们应该依止究竟的智慧,不应该依靠暂时的这些知识和智慧。“独一无二的真实语者”,独一无二的佛所说的话才是真实语。

圆满的佛陀在经中说:“虽施头与手足等,心境尚未清净故,不得菩提之果位。”这里讲的是显宗的修法,他们达到了什么程度?达到那种能施舍自己的头、手、脚的境界。刚开始要达到能布施金银财宝;然后能布施自己的儿女等最亲爱的人等,这是中等的布施;最后只要众生需要,就能毫不犹豫,心甘情愿地布施自己的头、手和脚。金银财宝、儿女、亲人算什么?包括自己的生命都能给能舍,心的境界要达到这个层次。这是用布施作例子讲布施度,其他的如戒律、精进、忍辱、禅定、智慧都一样。但是即便是能布施自己的头、手和脚,但是心境还没有清净,还没有达到观一切为清净、圆满的境界。密宗里强调的是清净观,是本来清净的视为清净,但他们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心地还没有彻底清净,没有把一切都视为清净。为什么?因为三现迁移习气无法断除。一切清净是什么意思?我们的住处、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东方现喜刹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身边的这些众生就是伟大、圆满的佛陀。不是要这样观,而是自己真正证悟了,才叫心境清净。这是密宗里才有的境界,显宗里没有。

显宗里强调的是空分,没有强调明分。显宗里中观应成派的见解是最高的,他们抉择的是远离八边戏论的大空性,这个空性是不离显现的,但是他们没有再去讲显现清净。佛第三转法轮的时候提到了如来藏,提如来藏的时候提到了光明,但是他们没有强调,没有详细抉择,密宗则对其进行了抉择。密宗是在显宗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个时候它不需要再强调空性,因为空性已经彻底弄明白了。这个空也是不离光明的,密宗强调的是明分,是大光明的境界,这是显密的差别。

密宗里讲的是坛城、佛、本尊等,强调的是明分,讲的是大光明的境界。大光明的境界中,当下是坛城、佛尊,不仅在体上是平等的,而且在显现上也是平等的。显宗里讲本体空性,从这个角度讲诸法平等。密宗认为,显现也是清净的、圆满的、平等的。若没达到这种境界,就“不得菩提之果位”,得不到这个究竟的果位——佛的境界。

为什么在八乘里“不得正觉”?“正觉”就是指佛的果位。因为没有直接断除三现迁移习气障的方法,所以都不能得到佛果。密乘,尤其是阿底约嘎,它是直接讲断除三现迁移习气障的方法。在断除这个障碍的同时获得究竟的佛果。而阿底瑜伽以下八乘都没有这个方法。

那么,是不是八乘以下都是没有必要的了?不是!因为这八乘不仅仅能暂时获得自果,即暂时能获得自乘所强调的果位,获得自己该得的果位,而且还是趋至无上密乘道的必经之阶梯。一步一步来,小乘入大乘,显宗入密宗,外密入内密,是这样逐步趋入的。

如果通过八乘佛法不能究竟成佛的话,那么是不是没有必要了,不是!第一,暂时能获得相应的果位一;第二,它们是趋至无上密宗道的必经之路,必经之阶梯,不通过八乘的阶梯无法能够达到第九乘的境界,所以还是有必要的。

在这里讲,若不通过第九乘法门——阿底约嘎无上大圆满法,不能成佛。因为无上大圆满法才是真正直接遣除三现迁移习气障的方法,在其他的八乘里都没有讲这个方法。那么其他乘是不是没有必要,只有大圆满法就可以了,只有阿底约嘎这个乘就行了?不是!众生根基不同,所以需要不同的法门。如果学修这些乘,暂时能获得一些相应的果位,最后能达到究竟的果位,是趋至无上密宗道的必经之阶梯。


丙三、宣说阶梯乘之分摄:

乃至心未灭尽前,乘之数量无边际,
引入一道之阶梯,虽得各果尚有增,
亦仅离各乘所断,未入一乘怎得果?


“乃至心未灭尽前,乘之数量无边际”: 乃至所化众生相续不断的粗细心与心所尚未灭尽于法界之前,能调伏的对治法也是不可思议的,乘之种类也是不计其数。

众生的相续是怎么形成的?就是心与心所的连接,前后的连续就成为了相续。“心”是心王,心和心所都有粗和细。真正融入法界,真正回归当初的时候,心和心所就会消灭,心和心所的连续也会结束。心王和心所灭尽于法界之前,能调伏的对治法是无量无边的,乘也是不计其数的,因为众生的分别念太多了,根基也五花八门。我们现在只能想到几种法门,我们现在只能说九乘次第等等,其实不只这些。当心相续灭尽无余时,既无有众生,也不存在乘。

以前讲过,个人的轮回有结束的时候,但是整体的轮回没有结束的时候,所以法门、乘也没有穷尽的时候。当你的心、分别念融入法界的时候,对你来说,这个时候既没有法门,也没有乘了。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不要学修了?我们都是大乘修行人,要度化众生,这个时候要为众生表法,也就是为众生修。

《楞伽经》中云:“乃至有心前,乘边无穷尽,一旦心灭尽,无乘无众生。”只要有心就有乘,心的分别念无量无边,所以乘无边无量。所谓“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也是这个意思。一旦心灭尽,这个时候既没有乘,也没有众生。这些偈颂都应该背下来,不仅自己修行需要,引导众生也需要。应该依教证、理证,不要以自己的分别念去引导众生,这样会误导众生,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现在山下那些人,不用说出家师,包括那些居士都爱讲,经常开导、引导别人,没有教证理证,都是以自己的分别念讲的。以后在这里绝对不允许以自己的分别念讲佛理。若是你到了不靠教证、理证讲的时候,那你就不得了了。如果你亲见了本尊,得到了本尊的摄受,你可以讲;如果你现量证悟了诸法的实相、空性真理也行,之前都不行。无论是给别人引导还是讲法,最低的要求是精通五明。为什么要精通五明?为什么要精通显密呢?就是要依教证、理证,这样去开导或引导众生,尽管你还没有什么成就,但是也一定能利益众生,帮助别人。

“引入一道之阶梯,虽得各果尚有增”: 在这些种类各异的诸乘之中,所有的下乘都只是登上诸佛唯一道密宗金刚乘中无上内续顶乘的阶梯而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虽然依靠此等乘可以暂时获得各自相应之果,但仍旧有要上进的功德。

比如,我们今天要爬到九层楼的楼顶,你要一层一层地爬,除非你能飞,普通人都得爬楼梯,没有别的选择。同样,其他八乘法门都是为了爬上九乘之巅。

依靠此等八乘可以获得各自相应之果,比如说修声闻乘可以成就阿罗汉,修缘觉乘可以成就独觉佛,修菩萨乘能成就菩萨,其他密乘的事部、行部、瑜伽部,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都有自己暂时的果位。

虽然暂时能得到一些相应的果位,但这都不是究竟的,还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还可以再往上修,上面还有更高的境界、功德。像我们爬山一样,爬到一段时候就有个休息亭,但那不是山顶,可以休息一下再爬;爬到一段又有一个休息亭,再休息一会儿再爬……最后爬到山顶上了,那是究竟的果位。这时不能再爬了,再爬就往下走了,没有再往上爬的过程。

“亦仅离各乘所断,未入一乘怎得果?” 即使获得自果,可是人天乘只不过出离了恶趣,你修人天乘,只能脱离恶趣,获得人天的福报,连解脱的果位都达不到;你修声闻和缘觉乘,也不过超出了轮回;而修菩萨乘与事行三续(事部、行部、瑜伽部),也只是解脱了轮涅二边。总而言之,他们仅仅远离了各自乘的所断而已,实际上还有没趋入究竟一乘无上密宗道,如此又怎么能获得最终的大菩提果呢?不会的。

密乘中,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中玛哈瑜伽、阿努瑜伽也都不是究竟的,阿底瑜伽大圆满才是最究竟的果位,所以称“无上密宗道”。尽管八乘也得到了一些相应的果位,但是都不究竟,上面还有更高的境界。他们也是远离了所断等,但是还不彻底,还有很多障碍,尤其是更不能断掉三现迁移的习气,所以都不能获得最究竟的果位。


此依大圆满自宗,声闻缘觉菩萨乘,
称为法相因三乘,事行瑜伽外三续,
无上父续大瑜伽,随类瑜伽即母续,
明点瑜伽无二续,称内三续九乘摄。


前面从“分”的角度讲,乘不计其数,无有边际。现在从“摄”的角度讲,都统摄为九乘。

“此依大圆满自宗”: “大圆满自宗”指旧译宁玛派。因为无上大圆满法是旧译宁玛派独有的法门,所以用这个法门来形容自宗宁玛派。依据旧译宁玛派的教义,虽然法门无边,乘不计其数,但都可以总集在九乘次第里。

“声闻缘觉菩萨乘,称为法相因三乘”: “法相因三乘”指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法相”指修持这些法门,暂时能获得和法相应的果位。“因”指这些乘是获得暂时自果的直接因,获得究竟佛果的间接因。为什么说“因乘”呢?因为它不是果转道用的方式,所以是因乘。

“事行瑜伽外三续”: 密宗里,事部、行部、瑜伽部是外三续。事部注重外在的事宜,比如沐浴、卫生等;行部重视行为和见解,既重视这些事宜,也重视内心的见解;瑜伽部不注重事宜,只注重内心的见解。这三者叫外三续。三者的修持方法不同,仪轨也是不一样的,大家念诵时就能区分出某个仪轨是事部的、行部的,还是瑜伽部的。比如,事部认为佛高、自己低,就是主人和佣人的关系,佛高高在上,自己低低在下,以这样的方式求成就、求悉地。行部比事部见解高,自己也有佛性,与佛是朋友关系,以这种方式求悉地。瑜伽部认为自己与佛是一体的,但是修法的时候还是有分别的,有智慧本尊和誓言本尊的差别,有尘土和净土的差别。修法时,首先从净土迎请智慧本尊到娑婆世界(尘土),然后融入誓言本尊(把自己观成誓言本尊),这时智慧本尊与誓言本尊融为一体,但是最后还是要分开,修法结束以后,就要把智慧本尊送走,自己还留在尘土。这个境界不如內密,内密里境界就更高了,自己与誓言本尊始终是一体的。

为什么称“外三续”呢?它们虽然是密法,但是包括戒律等很多修持方法都和因三乘相同,很多要求都和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特别相似;此外,此三乘都是认为佛在外边,向佛求加持、求悉地,往外求加持、求悉地,所以称“外三续”。

“无上父续大瑜伽,随类瑜伽即母续,明点瑜伽无二续”: “无上”指无上瑜伽,无上瑜伽包括玛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玛哈”翻译过来是大的意思,玛哈瑜伽即大瑜伽;“阿努”翻译过来是随类的意思,阿努瑜伽是随类瑜伽;“阿底”翻译过来是明点的意思,阿底瑜伽是明点瑜伽。

续部分母续、父续和不二续。父续指玛哈瑜伽,即大瑜伽,这里着重讲的是生起次第的修法,比如坛城、本尊、生起次第的三等持等这些。这里主要讲的是方便,所以称“父续”。阿努瑜伽即随类瑜伽,着重讲的是圆满次第。圆满次第有有相圆满次第和无相圆满次第,无相圆满次第主要指空性智慧。随类瑜伽着重讲的是智慧分,所以称“母续”。明点瑜伽即阿底瑜伽,就是不二续。为什么称“不二续”呢?这里面既讲方便又讲智慧,就是方便智慧双运。为什么说阿底瑜伽是直接成佛的唯一之门呢?若想成佛,就不能离开方便和智慧。有方便才有智慧,有智慧才有方便。显宗里讲福慧双修,密宗里讲方便智慧双修,都是一个意思。这个福报指的是方便,不是指钱财。很多人都没弄明白,一听说“福慧双修”,就生起疑惑了:是不是要去赚钱哪?是不是要发财呀?是不是要去买彩票啊?不是。方便指无碍,没有障碍是方便。无论在哪里,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以何种身份,都一样。福报是可以有的,就是方便嘛。

“称内三续九乘摄”: 为什么称“内续”呢?因为它不是向外求悉地,而是向内求悉地;不是向外求成就,而是向内求成就。有种说法:“往外求是外道”,虽然这话有点太重了,但若向外求,确实是不究竟的,所以不能往外求,要往内求,要回归自性,要成自性佛。

因三乘、外三续和内三续,都有各自很多不同的修持方法。“九乘摄”,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可以摄集在这九乘佛法、九乘次第里。

今天所讲的乘的分摄等这些内容都很重要,但是这次我们没有太详细地讲。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