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佛
《往生论注分段解义》 ︱ 昙鸾大师.著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
以下解释“成就”二字的意义:
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符,毕竟不差。故曰成就。
“愿以成力”,即由大愿策发自心,无量劫中积功累德,于功行圆满尽除垢染后,现前一切自在的神力。
“力以就愿”,即成佛时现前的自在神力按照本愿任运起用,毫无差错。
“愿不徒然”,指因地所发的大愿并非空愿,而是已经圆满实现。
“力不虚设”,指所说的神力并非虚设,而是能任运起用,一如本愿。
“力愿相符,毕竟不差,故曰成就”,指神力与本愿相符,绝无差错,因此说“成就”。即阿弥陀如来神力自然依随本愿设定,顺应所化因缘而显现相好光明、说法度生、五尘庄严、眷属功德、名号力用等,加持有缘者使其证悟无生,获得三摩地、陀罗尼,开发广大神通等,一生净土则住不退转。因此说阿弥陀佛成就了“不虚作住持”功德。
总之,弥陀法身智慧随着本愿任运流现功德庄严,普作佛事。所谓光作佛事、声作佛事、香作佛事、影作佛事……当如来智慧与众生善缘和合之际,便依随本愿任运降下种种加持,赐予真实利益,绝无丝毫空过,此即是“不虚作”之义。以阿弥陀佛无上神力住持众生心,令其速得圆满如来功德大宝海,此称为“住持”。
第二、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即见彼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诸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故。
“未证净心菩萨”,指一至七地菩萨。“净心菩萨”,指八地以上菩萨。“速满功德大宝海”,指下地菩萨由于见佛而毕竟证得平等法身。
平等法身者,八地已上法性生身菩萨也。寂灭平等者,即此法身菩萨所证寂灭平等之法也。以得此寂灭平等法故,名为平等法身。以平等法身菩萨所得故,名为寂灭平等法也。
“平等法身”,指八地以上法性生身菩萨;“寂灭平等”,指此等菩萨所证的寂灭平等法。由于证得了寂灭平等法,故称为“平等法身”。由于是平等法身菩萨所得,故称为“寂灭平等法”。
此菩萨得报生三昧。以三昧神力,能一处一念一时,遍十方世界,种种供养一切诸佛,及诸佛大会众海。能于无量世界无佛法僧处,种种示现,种种教化,度脱一切众生,常作佛事。初无往来想,供养想,度脱想。是故此身名为平等法身,此法名为寂灭平等法也。
此等大菩萨在证得报生三昧之后,便能以三昧神力于一处、一念、一时,周遍十方世界,供养一切诸佛及诸佛的大会众海,能于无量世界无佛法僧处,以种种示现、种种教化度脱一切众生,常作无量佛事。作时并无往来想、供养想、度脱想等。因此,这样的身称为“平等法身”,这样的法称为“寂灭平等法”。
未证净心菩萨者,初地已上七地已还诸菩萨也。此菩萨亦能现身,若百若千若万若亿,若百千万亿,无佛国土施作佛事。要须作心入三昧乃能。非不作心。以作心故,名为未得净心。
这里说的“未证净心菩萨”是指一至七地菩萨。此等菩萨也能现种种身,现百身、千身、万身、亿身,乃至百千万亿身等,在无佛国土施作上供下化诸佛事,但须作意入三摩地才能成办,并非不作意。以作意之故,称为“未得净心”,义即尚未获得无分别自在。
此菩萨愿生安乐净土,即见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时,与上地诸菩萨,毕竟身等法等。龙树菩萨,婆薮槃头菩萨辈,愿生彼者,当为此耳。
此类未证净心菩萨希求往生安乐净土,是因为一往生,就能面见阿弥陀佛;一面见阿弥陀佛,就与上地诸菩萨毕竟同得平等法身,毕竟同得寂灭之法。龙树、天亲等菩萨辈愿生极乐世界,应是为了这一点。
问曰,案十地经,菩萨进趣阶级,渐有无量功勋。经多劫数,然后乃得。此云何见阿弥陀佛时,毕竟与上地诸菩萨身等法等耶。
问:依据《十地经》所说,菩萨逐渐升进阶位时,功德数量成倍增长。譬如初地获得一刹那能见百佛,能住寿百劫,能见前、后百劫之事,能震动百世界,能教化百众生等,总共有十二类百功德;升至二地则增长为十二类千功德;其余三至七地,依次得百千、百俱胝、千俱胝、百千俱胝、百千俱胝那由他等十二类功德。如此,渐次有无量功勋。而这需要历经多劫方能获得。为何此处一见阿弥陀佛,便毕竟与上地诸菩萨同得平等法身、同证寂灭平等呢?
答曰,言毕竟者,未言即等也。毕竟不失此等,故言等耳。
答:此处说的“毕竟”,并未说是当即达到同等,而是毕竟达到相等,因此说“等”。
问曰,若不即等,复何待言。菩萨但登初地,以渐增进,自然当与佛等。何假言与上地菩萨等。
问:若不是当即达到同等,又何必说呢?菩萨只要登入初地,由渐次增进自当与佛同等,何必说与上地菩萨同等呢?这样说并未显出见佛的殊胜利益。
答曰,菩萨于七地中,得大寂灭。上不见诸佛可求。下不见众生可度。欲舍佛道,证于实际。尔时若不得十方诸佛神力加劝,即便灭度,与二乘无异。菩萨若往生安乐,见阿弥陀佛,即无此难。是故须言毕竟平等。
答:菩萨在七地时得大寂灭,上不见有诸佛可求,下不见有众生可度,便欲舍弃佛道、证于实际。当时若未得十方诸佛神力加持、劝进,即便入于灭度,则与二乘无别。若菩萨往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则无此难,因此须说“毕竟平等”。
复次无量寿经中,阿弥陀如来本愿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再者,在《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的本愿(第三十五愿):“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也证明菩萨往生极乐净土,得佛力加持,则能超出通常诸地修行。因为有顿超诸地的情况,所以说“当与上地菩萨同等”。
案此经推,彼国菩萨,或可不从一地至一地。言十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于阎浮提一应化道耳。他方净土,何必如此。五种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若言菩萨必从一地至一地,无超越之理,未敢详也。
依据此段经文推断:彼国菩萨或许可不从一地生至上一地,而有从下地顿证八地等现象。所谓“十地阶次”,仅是释迦佛在阎浮提应一类所化根机而设立道位,他方净土何必一定如此?在五种不可思议中,以佛功德法最为不可思议,若说菩萨决定只能渐次升进而绝无超越之理,我是不敢说的!
譬如有树,名曰好坚。是树地生,百岁乃具。一日长高百丈。日日如此。计百岁之长,岂类修松耶。见松生长,日不过寸。闻彼好坚,何能不疑。即同有人闻释迦如来,证罗汉于一听,制无生于终朝。谓是接诱之言,非称实之说。闻此论事,亦当不信。夫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谓之不然,亦其宜也。
好比有一种名叫“好坚”的树,首先是在地下生长,经过一百年已经在地下具足枝叶。之后一天就从地中长出一百丈,天天如此。总计百年三万六千日,也就长到三百六十万丈高,哪里会和松树等的生长一样呢!
一般人见松树每天长不到一寸,听说好坚树一天能长一百丈,怎么不怀疑?就像有人听到释迦如来因地一次听法就证得阿罗汉果,不到一天便证得无生,认为这只是诱导人的话,不是如实说。听到这里说“与净心菩萨同得寂灭平等”也会不信。这种超越常识的话,难为常人所接受,叫做“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不以为然也很正常。
略说八句,示现如来自利利他功德庄严次第成就,应知。
要知道,以上简要说到的这八句是在逐项显示阿弥陀佛的自利与利他功德庄严。
此云何次第。
那么如何依循次第来观察这八种功德呢?
前十七句,是庄严国土功德成就。既知国土相,应知国土之主。是故次观佛庄严功德。
之前的十七句是在显示庄严国土功德成就。在已经了知国土的情况后,还要了解如此殊胜的国土其教主功德如何。因此接下来观察佛的庄严功德。
彼佛若为庄严,于何处坐。是故先观座。既知座已,宜知座主。是故次观佛庄严身业。既知身业,应知有何声名。是故次观佛庄严口业。既知名闻,宜知得名所以。是故次观庄严心业。
彼佛如何具足庄严呢?佛于何处安坐呢?为此首先观察佛的法座是无量摩尼宝王所严饰的微妙清净莲花宝座。
已经明了佛的宝座庄严相,还要了解端坐在宝座上的教主具何种色身庄严,因此接着观察佛的庄严身业。即观察彼佛色身具足无量相好光明,远远超过一切众生。
已经明了佛的身业功德,还要知道彼佛具有何等名声,因此接着观察佛的庄严口业。即观察佛的名声和说法音声皆清净微妙,遍传十方世界。
已经了解了佛的名闻如何,还要明了佛获得此名闻的原因,因此接着观察佛的庄严心业。即观察佛的心业犹如地、水、火、风、空五大,无有分别而遍知一切,以此遍知智慧而得名为无碍光、无量光、无边光、常照光等等。
既知三业具足,应为人天大师。堪受化者是谁。是故次观大众功德。
已经明了彼佛具足身、口、意三业庄严,应当是人天海会大导师,还要了解堪受彼佛教化的大众如何,因此接着观察大众的功德。即观察彼佛法会中的大众,都是由如来清净慧海所生,因此皆具大乘坚固不动善根。
既知大众有无量功德,宜知上首者谁。是故次观上首。上首是佛。
已经明了彼佛法会中的大众具有无量功德,还要了知无量大众中的上首是谁,因此接着观察上首的功德。上首即阿弥陀佛。也就是观察阿弥陀佛在清净大海众当中犹如须弥山王高出群山,最尊第一。
既知上首,恐同长幼。是故次观主。
已经明了大众中的上首是佛,又恐怕有人误解这是以长幼而排位置,因此接着观察佛的主功德成就。即观察阿弥陀佛是净土中无量天人丈夫所恭敬围绕、瞻仰的主尊。
既知是主,主有何增上。是故次观庄严不虚作住持。
已经明了佛是大众中的主尊,还要了知此主尊具有何种增上缘的力用,因此接着观察佛“不虚作住持”的功德成就。即观察佛具有加持神力,能使一切值遇者无一空过,疾速圆满功德大宝海。
八句次第成已。
以上八句的观察次第至此宣说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