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离菩提障
《往生论注分段解义》 ︱ 昙鸾大师.著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
第六重、离菩提障
△离菩提障者。
菩萨如是善知回向成就,即能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
菩萨如此做到了善知回向,便能远离三种与修证无上菩提相违的障碍。
此处是说,修到了“善知回向”这个正因,便能引出“离菩提障”的结果。
何等三种。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
那么,是如何远离三种菩提障呢?
一、依止智慧门,不求自身得安乐,已远离以计我之心贪著自身的缘故。如此便远离了第一种菩提障。
此义分成三点来作解释:
(一)由无智慧形成障碍:“无智慧”指不明白五蕴只是色、受、想、行、识五类法的积聚,体性各异,刹那生灭,里面根本没有常住、独一体性的“我”。由此误以为蕴是“我”,导致恒时计“我”、执“我”,时时想使“我”得乐,这样以计我之心贪著自身,便成为修证菩提的障碍。
(二)依止智慧门远离障碍:即经由修习,了达“唯蕴无我”,进而认识蕴也只是无而显现的假相,寻找时了不可得。由于观见本来无“我”,便开始放下计我之心,远离贪著自身(如不贪著自身得供养、得名誉等)。
(三)由善知回向、真实皈依自性,便能远离障碍:经由观察净土广的二十九种庄严、略的一法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则会明了法身唯有智慧是实相。这上既没有人我,也没有法我,即四大假合之身本非真身,刹那生灭之心亦非真心,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才是自己。由此,回心趣向真如,便能远离以计我之心贪著自身。因为自己已明了身心只是妄相,便不再为此妄相而贪求享乐。
以下解释智、慧二者体性及作用的差别:
知进守退曰智,知空无我曰慧。依智故,不求自乐。依慧故,远离我心贪著自身。
了知缘起上的差别,进而如理取舍的心,称为“智”;了达诸法空无自性的心,叫做“慧”。
依于拣择缘起差别的智,了知爱重自身是造就无量衰损的根源,便很明确此是应舍;了知爱重众生是出生无量利乐的根源,也很明确这是应取。如此观察,便会生起“不求自身得安乐,唯欲众生得离苦”的心念与行为。依于了知万法空无自性的慧,见到本来无“我”,亦能远离以计我之心贪著自身的颠倒行为。
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二、依止慈悲门,拔济一切众生苦,远离不安立众生之心,由此便远离第二种菩提障。
此处也以三点来作解释:
(一)由无慈悲形成障碍:“无慈悲”是指因为没见到三界众生备受诸苦、毫无安乐的真相,便不发起誓欲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大心。如此便障碍了如来藏开显,及获得法、报、化三身的成就。
(二)依止慈悲门远离障碍:即经由修习而发起大慈悲心,誓欲拔济一切众生苦难。由此则远离不安立众生之心,而能趣证无上菩提。
(三)由善知回向、真实慈悲众生,便能远离障碍:经由观察净土广的二十九种庄严、略的一法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则会明了唯有法身智慧是实相。再观察三界众生,全都是执妄为真、背觉合尘,以念念著相的缘故,就只是不断地起惑、造业、感果,期间得不到任何安乐,唯一遭受无边生死诸苦。见此,便油然生起慈悲心,誓欲拔除一切众生苦,给予众生成佛乐。如此善知回向,便远离了第二种菩提障。
拔苦曰慈,与乐曰悲。依慈故,拔一切众生苦。依悲故,远离无安众生心。
这里慈悲的定义和通常所说相反。这一说法来自《南本涅槃经》。在中国佛经翻译的早期,名相并非像现在这样固定。所以这里要按现在已定的名义换过来说:拔苦曰悲,与乐曰慈。依于悲故,誓拔一切众生苦。依于慈故,誓与一切众生乐,以此远离不安立众生之心行。
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故。
三、依止方便门,发起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的自私心,由此便远离第三种菩提障。
此义也分成三点来作解释:
(一)由无方便形成障碍:“无方便”指凡夫最爱重自己,做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供养自己、恭敬自己,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不发起利他的方便妙行,如此便导致恒时造作引来轮回衰损的业,积下的业力便成为现证菩提的障碍。
(二)依止方便门远离障碍:即凡事以众生为重、为先,常常方便利人,由此便自然远离供养恭敬自身的心行。
(三)由善知回向而远离障碍:经由观察净土广的二十九种庄严、略的一法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则会明了唯有法身智慧是实相。此后渐能放舍我执,回向实际。而且,见到三界众生都是无我而执我,以执我之心导致惑、业、苦连环不断,由此发起怜愍一切众生之心,念念以利众为主,也就能远离供养恭敬自身的心行。
我们原先认定的“自身”,其实只是惑业力制造的五蕴假相,这本不是自己。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认。以往所做的无数供养恭敬“自身”的行为,全都是枉费心力,全部是无义之举。这样幡然醒悟之后,就不再起心供养恭敬这五蕴假相了。再观察一切众生,都处在颠倒见中,不认识真正的自己,反而把五蕴假相奉为自己,费尽心思做出无数行为,来供养、恭敬这个“假我”。以此错乱导致一切心念和行为都成了轮回之因,遂使自己沉溺在旷无边际的生死苦海中。见此情形,便油然发心摄取一切众生生安乐佛土,以令其速脱苦海、疾证菩提。
正直曰方,外己曰便。依正直故,生怜愍一切众生心。依外己故,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
其心正直,无委曲相,称为“方”。将自身置之度外,称为“便”。依于内心正直,明见众生以妄执而恒转苦轮,自然兴起怜愍众生之心。依于利他为重,便能远离供养恭敬自身之心。
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
如此修行,即是由善知回向而远离三种与修证菩提相违的法。
总之,经由观察净土广略庄严,便能明了唯有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是实相。随后观察三界众生的状况,会发现众生都是执假为真,起诸惑业,而枉受轮转。因为自己了知了真相,便会在自心上生起真实慈悲和真实归依,即会在心行上发生根本性的回转,这称为“善知回向”。其表现为:从此以后,修集任何善根,都不为自身求佛力住持之乐,而唯求拔济一切众生苦故,摄取一切众生同生安乐国故,因而成就回向之行。
如此善知回向,便能远离三种菩提障碍。具体为:依止智慧门,不求自身得享乐,远离以计我之心贪著自身;依止慈悲门,拔济一切众生苦,远离任何不安立众生之心;依止方便门,生起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