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观佛

《往生论注分段解义》 ︱ 昙鸾大师.著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

△众生体者。此分中有二重。一者观佛,二者观菩萨。观佛者。

云何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八种相,应知。

此观义已彰前偈。

“众生体性”这部分里包括观察佛功德和观察菩萨功德。如何观察佛功德呢?要知道,观察佛功德有八种相,其义已在前面偈文注解中显明。

何等八种。一者庄严座功德成就。二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三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五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六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七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何者庄严座功德成就。偈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故。

若欲观座,当依观无量寿经。

若欲观佛大宝莲花王座,应当依《观无量寿经》而作观。

何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偈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

佛身业功德如何呢?偈中说:阿弥陀佛色身具足相好,圆光大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色像超过一切众生。

《观经》里具体说到:阿弥陀佛真身如同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犹如五座须弥山。佛眼如同四大海水,青白分明。佛身诸毛孔演出光明,犹如须弥山。佛圆光大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化佛。一一化佛都有无数化菩萨做为侍者。阿弥陀佛具足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具足八万四千好,一一好具有八万四千光明。

若欲观佛身,当依观无量寿经。

若欲观佛身业功德,当依《观无量寿经》而作观。

何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偈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故。

佛口业功德如何呢?偈中说:阿弥陀如来的微妙清净名号或者说法的梵音声相遍传到十方无数世界。

何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

佛心业功德如何呢?偈中说:佛心如同地、水、火、风、空,无有分别。所谓“无分别”是指无有分别心。

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故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也。

问:佛为何要庄严身、口、意三业呢?

答:凡夫以身、口、意三业造诸罪业,导致常转三界,无有出期。为此,诸佛菩萨修习无量功德,庄严身、口、意三业,以对治众生虚诳三业。

“虚诳”是不真实之义。凡夫一切身、口、意的行为都依止虚妄分别,即由妄计人我、法我而发起种种造作,故是“虚诳”。

云何用治。众生以身见[1]故,受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身,流转身。如是等众生,见阿弥陀如来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种种身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

那么,阿弥陀佛怎样以身口意业对治众生虚诳三业呢?下面对此分别阐述:

一、总的来说,众生都是把五蕴看成一体而起我见,以我见便执著我与我所,由此起惑造业、受种种身,如受地狱、饿鬼、旁生恶趣身,受屠夫、妓女、猎人等卑贱身,受小眼、塌鼻、跛足等丑陋身,受无暇修法八难身(八无暇身),受生死流转身。

像这类众生,若见阿弥陀佛相好光明身,则如上种种身业系缚都能解脱,从此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

“平等”二字有甚深义。前文曾说:“平等是诸法体相”,所以平等是诸法实相的异名。平等即是离差别之义。诸如有无、一异、常断、来去、善恶、美丑……都是相对二边的法,都属戏论,诸法实相本离一切相对二边,无差别相可得,故谓之“平等”。“入如来家”,是指契入实相。

以往执著本来无有的“我”及“我所”,起诸身业,都是杂染,由此被业力所缚,受诸果报。而今见佛相好光明身,证得平等法性,即得解脱种种身业系缚。也就是远离“我身、你身、他身”等的妄执,安住于远离人、法二执的平等性中,起平等身业。或远离自他身的执著,现起一身化现尘数身等不思议身业。

众生以骄慢故,诽谤正法,毁訾贤圣,捐庳尊长。如是人应受拔舌苦,喑哑苦,言教不行苦,无名闻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

二、众生因为骄慢而诽谤正法、诋毁贤圣、轻舍尊长。如此之人本应受异熟果——拔舌等大苦,及等流果——舌根不具喑哑苦、言教无人听从苦、无有名闻苦等。

像这类众生若闻到弥陀万德名号,或闻到佛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都能解脱。从此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

可见弥陀名号及说法音声有灭除口业障碍的力用。《无量寿经》(唐译)中说:“若我成佛,无量不可思议无等界诸佛刹中菩萨之辈,闻我名已,若不证得离生、获陀罗尼者,不取正觉。”又说:“若我成佛,余佛刹中所有菩萨闻我名已,若不应时修菩萨行,清净欢喜,得平等住,具诸善根,不取正觉。”从这些愿文看出,闻信弥陀名号能令菩萨得无生忍,住于平等法性。《无量寿经》(宋译)还说到佛国天人在七宝池中闻到说法音声时,“发清净心,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也证明:闻佛说法音声,能令心远离分别,正直平等,毕竟得如来平等口业。即证得平等法性后,不为偏执障碍而成就平等口业;或现起一音中显现无量音声海等不可思议口业。

众生以邪见故,心生分别。若有若无,若非若是,若好若丑,若善若恶,若彼若此,有如是等种种分别。以分别故,长沦三有,受种种分别苦,取舍苦。长寝大夜,无有出期。是众生若遇阿弥陀如来平等光照,若闻阿弥陀如来平等意业。是等众生,如上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

三、众生以不正见的缘故,心里产生种种妄分别,妄计有无、是非、善恶、好丑、彼此等。由于分别,而长劫沉沦三有,受种种分别苦、取舍苦,陷于长寝大梦中,无有出期。此等众生若值遇阿弥陀佛平等光照,若得闻阿弥陀佛平等意业,如上种种意业系缚都能解脱,从此入于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即由证得平等法性,而起离一切边执的平等意业,或现起一刹那照见万法的不思议意业。

此段明示了众生由于邪见而心生分别,又以分别而长沦三有、受诸苦恼。“邪见”指有者见无、无者见有等颠倒恶见。此即发起种种分别的原因。心被邪见误导,总是分别有无、是非、好丑、善恶、彼此等,以此虚妄分别集诸业力,故须受三有中的种种身。因此,三有一切因、果都是以邪分别而作。

接着说到众生蒙佛光照触而解脱意业系缚。昙鸾大师写写的《赞佛偈》里有一首偈说道:“解脱光轮无限齐,故佛又号无边光,蒙光触者离有无,是故稽首平等觉。”“解脱光”,即解脱二边执著的法身光明。“轮”,表圆具。“解脱光轮”,是圆具解脱妙德之义。“无限齐”,指无有固定的限量或边际。由于具足此种德相,故阿弥陀佛号为“无边光佛”。“蒙光触者离有无”一句则显示光具神用,能令见者解脱意业系缚,凡得蒙佛无边光照触者,都能远离有、无二边,故顶礼能令众生悟入平等实相的阿弥陀佛。

“闻佛平等意业”:“闻”有信受、了知之义。若能了知如来离一切边执的平等意业,也能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

接下来断除有关佛心无有分别的疑惑:

问曰,心是觉知相。云何可得同地水火风无分别耶。

有人问:心是觉知相(体性),哪里像地水火风那样无分别呢?

答曰,心虽知相。入实相,则无知也。譬如蛇性虽曲,入竹筒则直。

答复:虽然心有种种虚妄的知,但契入实相,则没有虚妄的知。譬如,虽然蛇性弯曲,但入竹筒则变得笔直。如是,虽然心有计此、计彼的觉知,但入实相后,则合于平等性而远离分别。

《辨法法性论》有一段中说到能引生无分别智的四步加行。首先,抉择诸法是唯识所现;依于诸法唯识,则无心外所取;以所取之境不可得,能取之心也就不可得了;依于能、所二相何处也不可得,则唯一见无二真如。依此次第进修,则能生起无分别智。如此证入无有能、所二现的真如,则能寂灭种种缘境的知。以寂灭知故,称为“无知”。

又如人身若针刺,若蜂螫,则有觉知。若石蛭啖,若甘刀[2]割,则无觉知。如是等有知无知,在于因缘。若在因缘,则非知非无知也。

再以比喻显示:如人体被针刺入或被黄蜂螫咬时,则有觉知;而在水田中被蚂蝗咬或被甘刀割时,则无觉知。由此可见:有知、无知是由因缘决定。若能生觉知的因缘具足,则会生觉知;若因缘不具足,则不生觉知。所以觉知唯是因缘所生,并无自性(反面推证:若觉知有自性,则应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觉知。实际上,只是在某些情况下才有觉知,因缘不聚则无觉知,可见觉知无自性)。觉知既无自性,应是虚妄的知;既是虚妄的知,则不是真知。因为若是真知,则不是缘生缘灭的情况;而现在是缘生缘灭的情况,一定不是实法。而且,正由于这是因缘所生的妄知,才能以对治法消除它;消除之后,余下的才是真知。

《法界赞》云:“如是光明心,为贪等垢染,智火烧其垢,非彼光明性。”即大无为法的光明本性被贪欲等妄分别所染,以无分别智之火焚烧的是这些垢染,而不是光明本性。所以虚妄的知可以被消除,而真知则无法被消除。在消尽了妄知之后,留下的是无知的真知。

凡夫知此知彼的心都是缘四边戏论而起。若是不缘种种边,则不会无因而生出这样的心。比如现代人的思想是由熏习现代语言和观念而形成,如果生在原始部落,没受过相关的熏习,则一点不会有这些思想。像这样,众生的种种“知”只是因缘造成的有为法,完全是虚妄的知。现见实相后则被逐渐消除。最终虚妄的知无余寂灭,只留下本具的智慧。

问曰,心入实相,可令无知。云何得有一切种智耶。

问:由心悟入实相,可使心无知。但已成无知,怎么会有一切种智呢?

答曰,凡心有知,则有所不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无知而知,知即无知也。

答:凡心有知,就有所不知。即:凡夫心有取某种境的知,就有对此外一切境的不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即:圣者心无有取某种境的知,也就无所不知。即在寂灭一切心与心所之时,无缘而遍照一切。此即是“无知而知,知即无知”。

问曰,既言无知故无所不知。若无所不知者,岂不是知种种法耶。既知种种之法,复云何言无所分别耶。

问:既然说到“以无知故,无所不知”,那么无所不知不就是了知种种法吗?既然了知种种法,怎么能说无所分别呢?不是知道此法,知道彼法,什么都知道吗?

答曰,诸法种种相,皆如幻化。然幻化象马,非无长颈鼻首足异。而智者观之,岂言定有象马分别之耶。

答:诸法种种相都如幻化,虚妄不实。而幻化的象、马并不是没有长长的脖子、鼻子、头、脚等差别相。智者在观它的时候,哪里会说决定有象、马而分别它呢?

何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故。

阿弥陀佛所具有的大众功德成就如何呢?偈中说:佛国天人都已成就大乘不动善根,此等不动圣众都是由如来清净智海所生。可见,阿弥陀佛清净智海有能成就净土大众大乘坚固善根的力用。

何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偈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故。

阿弥陀佛所具有的上首功德成就如何呢?偈中说:犹如须弥山王,高出一切群山,在净土如海的圣贤中,阿弥陀佛是最为尊贵的上首。

何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故。

阿弥陀佛所具有的主功德成就如何呢?偈中说:阿弥陀佛是佛国无量天人丈夫众恭敬围绕、瞻仰的主尊。

何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故。

阿弥陀佛所具有的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如何呢?偈中说:以弥陀本愿的力量,能使一切值遇者无一空过,都疾速圆满如来功德大宝海。

以下分成两段解释这段论文:

第一、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者,盖是阿弥陀如来本愿力也。今当略示虚作之相不能住持,用显彼不虚作住持之义。人有辍餐养士,或衅起舟中。积金盈库,而不免饿死。如斯之事,触目皆是。得非作得,在非守在。皆由虚妄业作,不能住持也。所言不虚作住持者,依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今日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

“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这一句,说的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力用。下面稍微显示虚作之相不能住持,用以反显“不虚作住持”之义。

譬如有人放弃自己的所食来养他人,被养的人反而在坐船时害了他。又有人积累黄金堆满了仓库,却免不了破产饥饿而死。这样的事比比皆是。像这样“得非作得,在非守在”,都是由于虚妄业作的缘故,不能住持。

意思是:自以为得了一个人,这个“得”并不能作真正的“得”,即当初养他是想让他为自己出力,结果却被他谋害。自以为有财富在,能永保无虞,这个“在”也不是真能守住的“在”。总之,世间种种“得”都只是暂时的得,种种“在”也只是暂时的在,绝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住持”,因为世间法都是由虚妄的业作成。即世间现象都是虚妄分别起诸造作而感现,因此缘生缘灭,无法住持。

而此处“不虚作住持”,是指依凭法藏菩萨所发的四十八大愿,现今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能真实住持佛国天人的心,和佛国一切功德庄严。

总之,仅仅依于以虚妄分别造作的力量并不能使诸法如愿住持,而远离虚妄分别的法身智慧则能在无分别、无功用中如愿住持。

[1] 身见:我见。

[2] 甘刀:一种作手术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