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起观生信
《往生论注分段解义》 ︱ 昙鸾大师.著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
第二重、起观生信
△起观生信者。此分中又有二重。一者示五念力。二者出五念门。
“起观生信”部分中又有二段内容:一、明示五念门的力用;二、出示五念门的修行内涵。
△示五念力者。
云何观。云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
如何观念净土呢?如何对于这观念法门生起信心呢?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持此五念门而获得成就,则决定往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
由这段文可知,观念净土的法门是指五念门;对于五念门生信的途径,即是认识修五念门的作用;其作用是由修五念门,决定能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为什么说决定如此呢?原因是:五念门是能生净土、见阿弥陀佛的无误和圆满的正因。
“无误”,是指修五念门能得往生和见佛之果,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圆满”,是指在五念门中具足往生之因的一切支分,无欠无缺。
△出五念门者。
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这是出示五念门修行的内容。
门者,入出义也。如人得门,则入出无碍。前四念,是入安乐净土门。后一念,是出慈悲教化门。
“门”是指入与出的途径。如果得到门径,就能无阻碍地入、出。五念门中,礼拜、赞叹、作愿、观察这前四念门是入净土成就自利的门径,最后的回向门则是出净土、慈悲教化众生的门径。
总之,这是论主依据诸多的净土经教,将净土修法归摄为五念门。由修持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这五门作为途径,便能往生净土见阿弥陀佛而成就自利,以及出净土普度众生而成就他利,如此便可速成佛道。
以下开始出示五念门中每一门的内涵:
一、礼拜门
首先显示此门的行相,其次说明修持此门的原因。
(一)显示行相
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
如何修持礼拜门呢?即自己发起身业,向阿弥陀如来、应供、正遍知恭敬礼拜。
诸佛如来德有无量。德无量故,德号亦无量。若欲具谈,纸笔不能载也。是以诸经或举十名,或腾三号。盖存至宗而已,岂此尽耶。所言三号,即此如来应正遍知也。
诸佛如来有无法计量的功德,以功德无量之故,依功德所立的名号也就无量。若要一一宣说,纸笔将无法记载。因此经中仅仅举十个名号或只标三个名号。这只是存留几个最为人崇奉的名号,哪是说尽了佛的德号呢?
所谓的三号,即是“如来、应供、正遍知”。
如来者,如法相解,如法相说。如诸佛安隐道来,此佛亦如是来,更不去后有中。故名如来。
“如来”,指如实地解了诸法的体相,如实地宣说诸法的体相。或者,如同诸佛从安稳道而来,此佛亦如是而来,更不去生死后有中,故名为“如来”。
应者,应供也。佛结使除尽,得一切智慧,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故曰应也。
“应”,是指“应供”。佛陀已经除尽了烦恼和习气,证得一切智慧。由于佛的断证功德究竟圆满,应受一切天上和人间众生的供养,因此称为“应供”。
正遍知者,知一切诸法实不坏相,不增不减。云何不坏。心行处灭,言语道过。诸法如涅槃相不动,故名正遍知。
“正遍知”是说佛的智慧彻知一切诸法的实相。“不坏相,不增不减”这七字是在解释“正”的意义。如何不坏呢?因为诸法实相并非思量和语言的行境,即分别心行不到它,语言说不到它,因此并非妄识所行的生灭之境,而是不坏之相。
由于诸法在真实中本如涅槃相而不动,故称为“正遍知”。
无碍光义,如前偈中解。
阿弥陀佛即“无碍光”这个别号的涵义,如同先前偈文中所释。也就是佛色身的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号“阿弥陀”。
(二)说明修持的原因
为生彼国意故。
何故言此。菩萨之法,常以昼三时,夜三时,礼十方一切诸佛,不必有愿生意。今应常作愿生意,故礼阿弥陀如来也。
为什么修持礼拜门呢?即为了发起愿生阿弥陀佛净土的心。
为何这样说呢?原因是:一般的礼拜和专修净土的礼拜有意向上的差别。即菩萨常在昼三时和夜三时礼拜十方诸佛(此即是修礼敬诸佛),但其心中不一定有愿生某佛国土的意愿。而修持净土的行人发心则不同,其修持净业的愿望是在这一生临终能往生弥陀净土,因此力求自己的身、语、意业专一地缘在弥陀净土上。
由于五念门中的第一门——礼拜门,要求常常作愿往生阿弥陀佛国土,因此要至诚地礼拜阿弥陀佛。
二、赞叹门
(一)显示行相
云何赞叹。口业赞叹。
如何修持赞叹门呢?即自己发起口业,专一地赞叹阿弥陀佛。
赞者,赞扬也。叹者,歌叹也。赞叹非口不宣,故曰口业也。
“赞”,是赞扬;“叹”,即歌叹。赞叹不以口则无法成办,因此说是“口业”。
(二)说明修持的原因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为什么修持赞叹门呢?原因是:以称念“无碍光如来”名号,则有如彼名号所诠之义的如来光明智相出现,如同彼“无碍光如来”名号所具有的妙义,欲如实修行以求得与它相应。
这一段文明示了赞叹门的修法是称念名号,称名的目的是与弥陀名号所具的妙义相应。
“相应”的涵义,就像从电台发射的电波信息,有显现声音的功能,如果用户的收音机调准了频率,就能显出声音,与电台发射的信息一致,这好比是“完全相应”。如果没调到频率范围内,就没有声音显现,这是比喻“完全不相应”。如果调到了频率范围内,但还没到位,只出现模模糊糊的声音,这是指“少分相应”。弥陀名号所具的妙力如同电波的信息,称名犹如打开开关,称名的心与佛号相应,如同频率调谐到位。佛号的妙力在心中显现,如同电波的信息在收音机内显现。应当这样对应而了知。
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碍光如来名也。
“称彼如来名号”这一句指称念“无碍光如来”名号。
对于称赞有广义和略义。广义指称赞阿弥陀佛身、语、意及智、悲等的功德。此处则是指略义,专指称念阿弥陀佛名号。
或有人问:为什么说称名就是赞佛呢?
答:因为弥陀名号具有无量义,如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乃至神通、道力等一切都无量,所以称念万德洪名即是称赞佛的万德。
接下来论注中解释“彼如来光明智相”这一句的涵义和“如”的涵义。
1、“彼如来光明智相”
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非如日月珠光,但破空穴中暗也。
“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这一句说出了佛的光明是智慧相。这种光明普遍照耀到十方国土,无有障碍,且能够遣除十方众生内心中的无明黑暗,这不像日、月、摩尼珠等的光明,只能破除空间中的黑暗。
由于弥陀色身的光明是法身智慧所现,所以说是“智慧所现的妙相”。此光明具有何种妙相呢?具有二种妙相:一、无碍普照十方;二、能除无明黑暗。阿弥陀佛在因地曾经发愿色身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及令任何触光者都身心柔软,成佛时便随本愿而任运显现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摄取众生;能使一切蒙光照触者都消除无明黑暗。《无量寿经》中这样说到:“其有众生遇斯光者,(贪嗔痴)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非如”等一句是在反显佛光为智慧相。即并非如日、月、珠宝的光明仅仅破除外界黑暗,而不破除内心黑暗,佛光能破除众生无明黑暗,因此不是色相光明,而是智慧所现。
2、“如”
“如”字的意思是:以称念“无碍光如来”名号,则能如佛光所具的妙力般,破除内心无明黑暗,满足其所愿。因此说:“称名时即遇光时”,以名、义不离之故,至心称念“无碍光如来”名号,无碍光便现在其心中作加持。
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者。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
之所以“如彼无碍光如来名号的妙义,欲如实修行以求得相应”,是因为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所愿。
总之,阿弥陀佛在成佛之后随着本愿的缘起,从法身妙智中现起的光明有能破除众生无明、满足众生所愿的功能;而“无碍光如来”名号又含摄有光明的妙德,因此至诚称念佛的名号,便能产生破除无明、满足所愿的功效。这样认识到佛的光明和名号有极大的功用后,便欲如实修行以求与阿弥陀佛的光明相应。为此,修持五念门中的第二门——赞叹门。
接下来要断除对“称名能满一切志愿”这一点的疑惑。这又分成两段来阐述:1、说明称名未能满愿的原因;2、通过类比来断除此疑。
1、说明称名未能满愿的原因
然有称名忆念,而无明犹在,而不满所愿者。何者。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云何为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
然而有很多人称名念佛,而无明依然存在,并没有实现心中的所愿。这是什么缘故呢?答案是:这些人并没有如实修行,与佛名号的妙义不相应。
那么,怎么说他们不如实修行,和佛名号的妙义不相应呢?答:有两重不相应:(1)不了知如来是实相身和为物身,因此不相应;(2)信心不淳、不一、不相续,因此不相应。
(1)不了知如来是实相身和为物身,因此不相应
这里,“实相身”是指法身,“为物身”则是指为利益众生而从法身中起现的报、化二种色身。“物”是众生之义。分别来说,为利益一到十地菩萨等清净的众生,从法身中现起他受用报身;为利益凡夫、声闻、缘觉等不清净的众生,从法身中现起千百亿化身。总之,从法身妙智流现的无量光明、相好、音声、神通、变化以及净土庄严等,无不是利益众生的妙相,故称为“为物身”。在这些“为物身”中,有一种极为方便的法,就是佛名号。为什么说它极为方便呢?因为这是任何众生都能修持和得益的法,仅仅称念六字名号就能得到佛果觉的加持。
“不知如来是实相身、为物身”,这一句是在一个“如来”上说到了二种身,这表明这二种身不二,即法身与色身(报、化)不二,或名号与实相不二、与佛果觉不二。为什么说不二呢?因为实相身是体、为物身是用,体是用之体,用乃体之用,从无离体之用,亦无离用之体,因此说“不二”。《弥陀要解》中云:“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又说:“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意即:无量光横遍十方,无量寿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即以此无量光寿的法界体作为阿弥陀佛的色身和刹土,也即以此无量光寿的法界体作为弥陀名号。
正因为称名者不了知此甚深义,口中虽念“无碍光如来”,心里并没有信受名号即是佛的果觉全体,所以不肯通身靠倒,一心执持,导致未能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