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二、别说各自体相分四

《宝性论略释·弥勒教言(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己二、抉择功德之分类分四:一、总标略说喻义对应;二、广说各义;三、以经教了知彼等功德;四、复说喻义摄义。

庚一、总标略说喻义对应:

力破愚痴如金刚,处众无畏若狮子,

善逝不共类虚空,佛现二身同水月。

十力能无碍摧破无明等诸多障碍且不被其它所摧如金刚杵;以四无畏身处无量眷属众中丝毫无畏如狮子王;善逝十八不共法与其它不共如同虚空;能仁对所化众生显示具足相好的二种色身,虽于远近所化众前显现,然非彼等自性故,如水月与空月。

庚二、广说各义分二:一、广说自利胜义法身具离系功德;二、广说他利世俗色身具异熟果功德。

辛一、广说自利胜义法身具离系功德分三:一、十力;二、四无畏;三、十八不共法。

壬一、十力分二:一、所表义之本体;二、依能表比喻了知。

癸一、所表义之本体:

知处非处业异熟,种种根机种种界,

种种信解遍趣行,染净二种静虑等,

忆念自他之宿命,了知生死天眼通,

寂灭烦恼习气智,如是宣说十种力。

①以往昔坚固勇猛修习大乘佛法为因,获得了知因果等处与非处的智力。

②以往昔观察众生根机并契机说法为因,获得了知一切所化信等利钝中等之根机差别的智力。

③以往昔内心坚固串习因果为因,获得了知因果等诸业异熟的智力。

④以往昔已契入诸所化界为因,获得了知三乘等种种种性或界的智力。

⑤以往昔随顺众生信解普施妙法为因,获得了知对三乘等信解的种种智力。

⑥以往昔修习一切乘为因,获得了知三种界或三菩提等遍行道的智力。

⑦以往昔修习三摩地为因,获得了知四禅、四无色定、八解脱、九等至等杂染世间静虑以及清净涅槃禅定的智力。

⑧以往昔善根未曾散失及不放逸为因,获得了知自他一切宿世诸行及其因的智力。

⑨以往昔未曾让众生怖畏且以清净心宣演妙法为因,获得了知众生的死处及中阴等一切差别的天眼通智力。

⑩以往昔为断漏法宣说妙法为因,获得了知寂灭自他烦恼及习气的智力。

以上十种智力即是十力。

癸二、依能表比喻了知:

是处非处异熟界,众生种种信解性,

遍趣行与染净定,种种根机忆宿命,

天眼通及漏尽智,无明铠甲墙与林,

能刺能摧能截故,佛力犹如金刚杵。

了知因果的处与非处、业的异熟、所化的种性或界、众生的种种信解、种种遍趣的道、九等至等具染净的差别、信等种种根机、能忆念自他宿命、天眼观知死与生、了知自他漏法灭尽智,如是十种智力各自的违品无明——所知障、三摩地障及习气障三者依次如坚甲、牢墙及稠林,彼三者分别由能刺能摧能截故,所谓十种智力能无碍摧毁各自违品而不被一切所摧故,犹如金刚杵。

壬二、四无畏分二:一、认定本体之义;二、以比喻了知彼义。

癸一、认定本体之义:

诸法圆满觉菩提,一切诸障能禁止,

宣说道谛及灭谛,如是四种无所畏。

诸法自知令他知,道障自断令他断,

入道自得令他得,说二利谛佛无畏。

初者四无畏之本体:往昔以平等心无悭为众生说法,由此现证如所有尽所有的一切法而自言“我圆满觉悟菩提无所怖畏”;往昔未曾依止障碍法,由此自言“贪等烦恼是障解脱法,当须遮遣无所怖畏”;往昔以信解趋入白法,由此自言“我说能断的三十七菩提道无所怖畏”;往昔无慢说法,由此自言“断尽所断的灭谛我今已得无所怖畏”。如是自说自利断证圆满以及为利他宣说道与道障。于此依恃苦行、种性、受用、势力及离世间贪欲而生我慢的依次是沙门、婆罗门、天、魔及梵天等,不见彼等任何人有如理遮破之相,由身无不乐、语无怯懦、意无怖畏故,佛在具大福德尊胜众中高声唱言,在眷属众中作狮子吼,在梵天处转法轮毫无怖畏。

如是四种无畏其作用是从自利利他展开,即佛自说“所知有事痛苦等一切相我今已知,为令他知而说法”;“所断有事集业惑等我已彻断,为令他断而说所断障碍法”;“所依之道我已圆满依止,为令他依止而说道法”;“所得极为清净具二净的无上灭谛我今已得,为令他也能获得而说漏尽灭谛法”。如是自已现前为利他而宣说四谛故,大仙佛陀任处何等眷属中均无障碍。

癸二、以比喻了知彼义:

林中兽王常无畏,百兽群中自在行,

佛陀狮王处众中,无畏善住坚势力。

犹如兽王狮子恒住林中而毫无畏惧、顾虑自在游行,如是,能仁佛陀狮王身处眷属众中,以自身最尊最胜无所畏惧而善住,并且毫无顾虑故无须观待,及由心恒时安住坚固入定的功德,微细者也断尽故,具足势力而安住。

壬三、十八不共法分二:一、真实义;二、喻义对应。

癸一、真实义分二:一、十八不共法各自之分类;二、复说上义及作用与获得之理。

子一、十八不共法各自之分类分二:一、广说;二、摄义并说余义。

丑一、广说分四:一、行所摄六法;二、证所摄六法;三、事业所摄三法;四、智慧所摄三法。

寅一、行所摄六法:

如来无过亦无诤,无有心意失念过,

亦无不定散乱心,及无轮涅种种想,

并无不择而舍置。

由往昔修习为迷路者无误示路等,佛身无有以三毒引发的奔跳等过,是为身之一德。由往昔无诤且断除妄语绮语等,佛没有以烦恼引起的诤论、绮语等杂乱语过,是为语之一德。由往昔修习六随念,导师佛无有忘失往事之过;由往昔修习善护他人心等,无有不能一心安住三摩地的散乱心;由往昔修习断除颠倒心与想,也无执著轮涅他体的种种过失;由往昔修习自他轮涅平等性,无有不经抉择舍置根熟众生的过失,是为意之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