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俱舍论》讲记(三十九)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上师仁波切宣讲于2019年8月21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第四分别业品分二:一、连接文;二、真实宣说业。
甲一、连接文:
甲二(真实宣说业)分二:一、业之本体;二、经中所说名称。
乙二(经中所说名称)分十五:
丙二(以果之方式分类)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丁二(广说)分二:一、宣说福德等业;二、宣说安乐等业。
戊二(宣说安乐等业)分三:一、三受业各自之事相;二、受业之分类;三、由何业受何果。
己二(受业之分类)分二:一、五种分类;二、别说异熟受业。
庚二(别说异熟受业)分二:一、总说;二、别说定受业。
辛一(总说)分二:一、业之分类;二、何界与众生中有几引业。
壬二、何界与众生中有几引业:
在佛经中,业有很多不同的名称及分类。
一切趣有四引业,地狱善引业有三,
何中离贪稳凡夫,不造顺次生受业,
圣者亦不造顺后,欲顶不稳者亦非。
所有五趣六道的众生总的来说有四种引业:顺现受业、顺次受业、顺后受业、不定业,然而,也有特殊情况。地狱中只有顺次生受善引业等三种,而无有顺现法受善引业。恶的四种引业都有,剩余三个善的引业:顺次受业、后世受业、不定业肯定都有。
往昔释迦牟尼佛在地狱受苦之时,对伙伴生起了慈悲之心,以此善根,即刻投生到天界。由此可以证明,顺后受业,还有不定业都可以有。但是顺现受业,即现世现报是不可以有的,原因是地狱中不会有悦意异熟。地狱始终感受痛苦,不会有快乐的时候。如果有善的顺现受业,都是现世现报,要受善业的果报,就是快乐,但在地狱中是不会有的。这是第一种。
还有其他的个别情况。之前讲过三界九地,色界有四禅,无色界有四个地,加上欲界共九地,除了有顶(非想非非想处)以外的八地中离贪稳固的凡夫,因为远离此地的贪欲,境界比较稳定,不会造转生离贪之彼地的顺次生受业,因为他后世不会转生于离贪之彼地中。不会再投生到贪欲的地方来。
比如四禅的凡夫,通过世间道断除了四禅的贪欲,境界稳定,不会再造转生到四禅的顺次受业,一定会往上面去,不会再回到这个四地当中来,其他以此类推就可以了。
中间七地,除无所有处之外的其他七地,无论处于任何一地的圣者,很多都是通过世间道断的修道之所断,所以境界有稳固和不稳固两种。离贪稳固的圣者不仅不会造顺次生受业,而且也不会造顺后受业。他是圣者,在本地成就,因为他永远不会投生离贪之彼地故。不仅来世,后世也不会转生到这个地方来。
还有一种,欲界与有顶离贪尚未稳固的圣者,也不会造转生欲界与有顶的顺次生受业以及顺后受业,原因是在欲界与有顶从离贪中退失的圣者是从果中退失的,在退失没有恢复之前不可能死亡。比如断除了欲界、三界的烦恼,境界尚不稳固的圣者,也会退失的,但是跟其他情况不同,退失还会恢复的,并且此生中就能恢复。一个是阿罗汉果中退失的,一个是不来果中退失的,在退失没有恢复之前不可能死亡,所以不会造顺次受业和顺后受业。
这是几个特殊的情况,其他都是一样的,善、恶的四种引业都有。
结生欲界中有身,具有二十二引业,
皆属顺现法受业,彼等必定是一类。
色界、无色界、欲界都讲了,中阴身没有包括在内。若问:中有也有引业吗?有。欲界胎生的才有中阴,有这些引业。
中有身在结生到欲界胎卵中时有中阴、凝酪等住胎五期、儿童等在生五期,婴儿、孩童、青年、中年、老年,共十一种引业,而且每一种都分定不定两种受业,这样一来共有二十二种引业。
其中十一种定业属于顺现法受业,原因是这十一种定业在积业阶段的蕴(积累业的阶段)与感受异熟时的蕴是由同一引业牵引的同一类,引发因是一个,属于顺现法受业。不定业有时间确定、异熟不确定等。这讲的是定业。
辛二、别说定受业:
强惑净心功德田,恒造杀父母业定。
所谓顺现法受业,依田意乐之差别,
永离彼地贪欲故,必定感受异熟果。
若问:究竟什么是异熟定受业呢?要看对境、动机、时间等。以极为强大的烦恼与特别清净的心为等起引发,异熟定受业。下面会讲。主要是动机,有些还有对境、福田,遇到殊胜的对境,也会变成异熟定受业。还有时间,比如经常做或者时间很长,这样也会变成异熟定受业。依靠下文中要讲的功德福田三宝等、长期所做之事,如萨色巴地方的人以积累福德之心杀害自己的父母,可能都有邪见,这些业必定要感受异熟果报。按小乘教理,几乎没有办法忏悔。
既然说“皆属顺现法受业”,异熟果决定的,是在现世中果报成熟,那么到底它是指的什么呢?现世中所要感受的业是由田与意乐的差别而变成的。福田——殊胜的对境,比如从灭尽定里刚出定的等等;或者有强烈的动机,善或恶,就会在现世中成熟果报。此处先讲了两个,后面也举了两个例子,用这两个例子来说明由异熟果决定,而且在现世当中成熟果报。
以田的差别而成为顺现法受业的公案:本来不一定是顺现法受业,但是对境殊胜,所以变成顺现法受业。现世现报很少,但有没有?有。
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成为一名三藏比丘,当时他的家境好,后来也出家了,而且修行也比较好,精通三藏,叫三藏比丘。但是有一次,当时僧众出现争论,三藏比丘没有办法平息,结果由一位持藏比丘调解平息了。比丘是位持经藏的比丘,做的事情也是值得随喜的,平息了僧众的争端,是很殊胜的对境。但那位三藏比丘生起嗔心说道:“女人平息了女人的争端。”由此而于现世中变成了女人,没有转生,而是在现世当中直接活生生地变成了女人,并且后来于五百世中,连续投生为女人。
以意乐的差别而变成顺现法受业的公案:从前,甘嘎国王的一位名叫龙瓦的太监问一个赶着五百头牛的人:你要做什么去?那人回答说:将这些牛阉割。他听后生起悲悯之心,将这些牛从那人手中救了下来。他放生的举动,怀着强烈的悲悯心,动机特别殊胜,因为这个善根,结果那一生中男根就恢复了。
不仅如此,而且由于彻底远离了那一地贪欲的缘故,必定成熟于彼地的业也会变成现世受报的业,如同(欠债者)要迁往他乡时(债主)就会前来索债一样。
用了两个公案来说明两个现世现报。这是善业,恶业也是如此,比如遇到一些殊胜的对境,也是现世现报的;若自己的起心动念特别强烈,也会变成现世现报。
于从灭定无烦恼,慈无量心与见道,
罗汉果中出定者,作利害果立即受。
这里讲了四种情况,都是殊胜的对境,对这些对境做利益和伤害都是现世现报。
那么,田的差别是怎样的呢?
一、对于从灭尽定中刚刚出定者作利害,果报会立即感受,因为他与从涅槃中出定相同。利益:顶礼、供养等;伤害:打骂等。
二、对从慈无量与无烦恼的等持中刚刚出定者作利害会立刻感受果报,原因是他与利益一切众生和无烦恼的清净心相联,并且已完全熏染上敏锐的无量福德。这不是普通的等持,而是有广大慈悲滋润、远离烦恼无垢的等持,对从这样的等持中刚刚出定的人进行利益或伤害,这个果报也是立即要感受。因为他有利益众生的发心,没有烦恼的垢染,并且福德非常殊胜。
三、对于从见道中刚刚出定者做利害之事果报也将立即感受,因为他已经获得了断除一切见断的新转依无垢智慧。他刚刚从断除见道之所断中出来,这种无垢智慧、境界是新产生的,这是一个大的转折点,所以这个人也是殊胜的对境。对这个人伤害或利益,果报也是要立即感受的。
四、对于从阿罗汉果位中刚出定者做利害之事,也会立即感受果报,原因是阿罗汉已获得了断除所有修断的新转依无垢智慧。阿罗汉彻底断除了修道之所断,这种智慧、境界是新产生的,这是最后的一个大转折点,所以这个对境也非常殊胜。对这种人做利益或伤害,果报也是立即成熟、立即就要感受的。
然而,对从一来果与不来果中刚起定者作利害之事不会立即感受果报,原因是他们断除见断的新转依无垢智慧已陈旧,还尚未获得断除一切修断的新转依无垢智慧。断除一切修道之所断的无垢智慧还没产生,所以即使是刚刚出定,对他进行利益或伤害,果报都不会立即感受。这个是特殊情况,属于小乘的观点.
己三(由何业受何果)分二:一、真实宣说;二、别说狂心。
庚一、真实宣说:
无寻善业之异熟,许唯心受不善身。
若问:如果说异熟主要是受,那么是感受快乐还是感受痛苦,是身受还是心受呢?都是不确定的,有很多不同的情况。无寻的殊胜正禅至有顶非想非非想处天之间的善业异熟(这里没有恶业)承认是心受,唯一是意乐受与舍受,意乐受、舍受都是心受,不是身受,因为在此之上无有身受,其原因是身受绝对是有寻。没有寻伺,所以没有身受,就只有心受。这间接已说明了有寻的善业异熟是身受与心受两者。主要是身受,也有心受,两个都有。不善业的异熟唯一是身受,没有心受,因为心苦受即是意苦受,而不善业不能成熟意苦受,所以只有身受。
庚二、别说狂心:
所谓狂心唯意识,彼由业之异熟生,
依畏受害不调忧,除北俱洲具贪有。
若问:狂心或疯心(精神不正常的)是在意识中具有还是在根识中具有呢?狂心在意识中具有,而在根识中是没有的,因为根识无有计度分别与随念分别。
有几种情况:
第一,异熟生,它是由他人的物咒等成为狂心之业的异熟中产生,跟前世的因,前世种下的恶业有关系;
第二,恐惧,还有比如见到非人的恐怖相而产生畏惧,突然受到惊吓而发疯;
第三,受到非人加害(附体),跟外在的东西有关系;
第四,自之身体的四大不调,所有的不愉快的事情,及身上发生的疾病,产生忧愁等都可产生狂心。
有些人认为狂心是不清净的东西导致的,其实,不能完全怪无形的众生。有些是异熟果,这种可以通过消业治愈;有些是跟外在的众生有关系,这种可以通过法事解决,但不是所有的都能通过法事解决。
由四大不调引起的疾病,必须要去看病。有的人不去看病,说都是因果。四大不调是跟因果有关系,但通过调理,暂时是可以解决的。还有些是忧愁引起的,生活中突然发生了重大事情,觉得天塌地陷了,忧愁过度,发疯了。比如孩子没有了,母亲疯了;妻子没有了,丈夫疯了……各种情况都有,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断章取义。
若问:这样一来,不是成了不善业的异熟有心受了吗?因为狂心是由不善业异熟中产生的。无有此种过失,原因是虽然它是异熟生但并非是异熟果,这是由于从愚昧之心中出现身体四大紊乱,由四大紊乱而产生狂心,身体不调是异熟果,而狂心只是增上果。以此类推,看上去是异熟果,但不是异熟果,是异熟生。
那么,什么样的补特伽罗才有狂心呢?北俱卢洲以外具贪欲的人会有,天人尚且也有疯狂等现象,其他众生就更不言而喻了。除了佛陀以外的诸圣者有身体四大紊乱产生的狂心,而没有异熟生的狂心,原因是对圣者来说,所有定业都已成熟,不定业不会成熟。这是另外一种情况,佛陀不会有发疯的时候,而其他圣者都有由四大不调引起的发疯的情况。很多人看到成就者疯了,觉得很奇怪,很不可思议似的,其实也很正常。圣者也不会有害怕非人形象的狂心,因为不存在对他成为有害的不庄严行为。凡夫别说其他,就连看到一个比较恐怖的电影,也觉得“太吓人了!”这个世界上本来什么都有,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有些人内心特别脆弱,打个雷就吓得魂不守舍,一点定力都没有,稍微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胆颤心惊的。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地震就地震,打雷就打雷,有什么可怕的!有生就有死,该死的时候就会死,再害怕、再逃避也无济于事。人都这样,凡夫特别在乎自己,稍微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尤其对自己有一点点伤害时,就想逃避。能逃避得了吗?
以前也讲过一个例子:有人去算命,算命的人告诉他:“明年的八月十八日,你有一场灾难。那个人特别害怕,到第二年就不去上班了,也不敢住在自己家里,而是住到自己姐姐家里,也不敢出门。一直到八月十八日那天,他骑自行车出去买早餐,结果自行车碰到了炸油条的锅,锅里的油全部洒到他身上,整个人都废了。所以躲是躲不掉的。
忧愁而生的狂心对圣者来说也同样无有,原因是他们已经现量见到了法性。
丙三、以因之方式分类:
经中所说曲秽浊,依谄嗔心贪心生。
经中云:“曲、秽、浊业。”佛经中讲了三种业:曲业、秽业、浊业。
第一种是曲,也是谄的意思,谄指虚伪狡猾,由它引发的身语意业是三曲业;也叫三种谄业。
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以这种虚伪狡猾的心态,去做一些无有意义的事情,像无头的苍蝇一样,最终除了痛苦和烦恼,其他一无所获。大难来临之时,在无奈和恐惧中离开这个世界,来世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没什么可贪的,贪得有意义吗?但是他们觉得有意义,很风光,目中无人,非常傲慢,没有办法。
密勒日巴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贡塘五姐妹出于富贵家庭,要容貌有容貌,要条件有条件。她们上山见到密勒日巴,赤裸着身体,连衣服都没有,身上长满了绿毛,跟动物一样,住在山洞里。她们觉得这个人太可怜,就嘲笑他。密勒日巴则唱起了觉歌:贡塘五姐妹和密勒日巴互相可怜,互相嘲笑。那些人嘲笑我们,我们嘲笑他们。有些人可怜我们,我们可怜他们。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互相可怜,互相嘲笑。
由谄引发的身语意业是三曲业。
第二种是嗔恨心,嗔心是指为重罪所染,嗔恨心的罪过非常大。在《入行论》里讲,在一个人的相续中生起刹那的嗔恨心,会毁坏千劫中积累的善根。由它引发的三种身口意业是三秽业。
第三种是贪心,贪心如颜料之渣般心相续难以去除,反复擦洗才能去掉,因而称为浊,由它所引发的三业为三浊业。嗔恨心是突发性的,很难对治,但是忍一忍、避一避就过去了。贪心不一样,贪心是慢热的,一直隐藏在心底,一旦生起很难控制,不知不觉跟着贪心走,掉入陷阱中,无法自拔。为了所谓的爱情,有些人最后连命都不要了,这就是愚痴。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