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金天缘品第二十七

《贤愚经讲记 (二)》 ︱ 智圆法师 讲授 ︱

金天缘 品第二十七

如是我闻 ,一 佛在舍 卫国 树给 独园 中,有一 者,其家大富, 财宝无数 。生一男儿,身体金色。 者欣 ,即 请诸 ,令占吉凶。

阿难尊者说,就像我所听闻到的,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那时舍卫国里有一位长者,那是大富之家,拥有无数的财宝。生了一个男孩,是金色的身体。长者庆幸欢喜,当时就设了一个布施法会,请来了很多的相师,让他们占卜一下孩子的吉凶。

时诸 ,抱儿看省, 其奇相,喜不自胜,即 立字,字修越耶提婆 ( 言金天 )

当时那些相师就把孩子抱过来仔细地察看,见他身具奇相,禁不住欢喜,给他取了名字叫修越耶提婆,就是金天的意思。

此儿福德,极为纯 厚,其生之日,家中自然出一井水, 纵广 八尺,深亦如是。其水汲用,能 人意, 衣出衣, 食出食,金 ,一切所 作愿取此,如意即得。

这个孩子福德非常深厚,当他诞生这一天,家里自然出现一口水井,长宽各是八尺,深也是八尺。这个水能够随人的心意而起用,是一个如意水井,要衣服就出衣服,需饮食就出饮食,一切金银财宝,凡有所需,作愿这样求取,就能如欲获得。显现了这样的福德奇相。

儿年转 大,才 博通。 之,未敢逆意,而作是念:我子端正,容貌 无伦 ,要 推求 选择 名女,形容色 ,殊姿越群,金容妙体, 我儿者, 往求之。即募 诸贾 ,周遍求之。

这孩子渐渐长大,博通技艺,才能超群。长者非常疼爱这个孩子,不敢违他的心意,而这样想:我这个孩子具有这样端正的容貌,无与伦比,一定要给他找一个名门女子,要具有超群的姿色、相貌,而且就像我儿这样金色妙体,我一定要去找这样的女孩。当时他就出钱请了一些商客,让他们到处去寻找。

时阎 ,有大 者,而生一女,字修跋那婆 苏(晋 言金光明 ) 。端正非凡,身体金色,晃昱照人,细 滑光 。初生之日,亦有自然八尺井水,其井亦能出种种珍 ,衣服 食, 适人情。

当时的阎波国,有一位大长者生了一个女儿,叫做修跋那婆苏,具有非凡的端正美貌,金色的身体,光耀照人,而且皮肤细滑光泽。在她出生的时候,也出现自然八尺水井,这个井同样能出各种的珍宝、衣服、饮食,称合人的心意。

然彼 者,亦自念言:我女端正,人中英妙。要得 士,形色光 ,如我女比,乃 嫁与共 婚姻。 尔时 女名 布舍 ,金天名 女家。

当时那位阎波国的长者也是自己这样想:我女儿长相这么端正,是人中殊妙的人。一定要得一个贤能之士,而且容色、光辉能够与我女匹配才嫁给他,共成一段美好婚姻。当时这个女孩的名称远播到了舍卫国,而金天的名称也传闻到了女家。

者,各怀 喜,即各相 ,求 婚姻。

当时两位长者各自怀着欢喜心都彼此到对方家,希望两个孩子结成婚姻。

竟,还 至舍 金天家,便 上供, 佛及僧,供 一日。佛受其 ,往至舍食。食已 摄钵 ,具 为长 者金天夫妻, 广 演妙法, 解其心。金天夫妻,及其父母,即 破坏二十 亿 洞然之 ,心情 解, 获须 陀洹果。

当时娶妻仪式完毕,就回到了舍卫国。这时金天家就设了上等的供养,请佛和僧众来应供一天。佛接受他们的请求,就去他家应供。饭食完毕,收好了钵,给长者和金天夫妇广讲了妙法,使得他们心意开解。当时金天夫妻两个以及他们的父母顿时破掉了二十亿恶业,心情开解,证了初果罗汉。

尔时 世尊,便 精舍。于是金天与金光明,俱白父母,求索出家,父母即听 。俱往佛所,稽首佛足,作 礼绕 竟,求索入道。佛 听可, 言:“善 比丘 !”须发 自落,法衣 身,便成沙 。于是金天在比丘 ,金光明比丘尼付大 道, 渐渐 教化,悉成 罗汉 。三明六通具八解 ,一切功德,悉皆具足。

当时世尊受供完毕,就回到了祇洹精舍。于是金天和金光明夫妇一同启白父母请求出家,父母也答应了。他们就一起来到佛这里,顶礼佛足,然后恭敬地作礼围绕,祈求能在佛教下出家入道。佛很快就答应了,赞叹说:“善来比丘!”须发自然落下,法衣著在身上,这样就作了沙门。金天在比丘众当中,金光明比丘尼被交付于大爱道。逐渐教化,都成就了阿罗汉果,具有三明、六通、八解脱等的一切功德。

白佛言:不 世尊,金天夫妻本造何行,自生以 财饶宝 身体金色,端正第一,得此一井能出一切?唯愿如来 具宣示。

当时阿难请白佛说:“世尊,不晓得金天夫妇往昔造了什么业行,打他们出生以后就富有财宝,而且生下来就是金色的身,成了第一端正妙好的人物,又自然显现这样一个如意井,能够随欲出现一切资具?唯愿世尊为我等具体地开示往昔世的因缘。”

佛告阿 :乃往 去九十一劫, 世有佛, 尸。佛既 度, 法在世。后有 比丘,游行教化。到一村落,有 人民豪 贤长 者, 见众 僧至,各 衣被 食, 有乏短。

佛告诉阿难说:这要追溯到过去九十一劫的远古之世,当时有一尊佛叫做毗婆尸佛。佛灭度以后,佛法还遗留于世。后来有一时,比丘众到处游行教化众生。他们来到了一个村庄,那里面的人民、豪贤长者见到僧众来了,都各自竞相供养衣服、被子、饮食等物,这些供养都非常地丰富而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