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重姓缘品第二十八

《贤愚经讲记 (二)》 ︱ 智圆法师 讲授 ︱

重姓缘品第二十八

如是我闻 ,一 佛在舍 卫国 树给 独园 尔时国 中,有豪 者, 量,唯 子姓,每怀悒 祠神祇,求索一子,精

阿难尊者说,就像我所听闻的,一时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候,舍卫国里有一位豪富长者,拥有不可计数的财富,唯一是没有孩子,对此,他每每都怀着忧愁之心,经常到神祠里祈祷神祇,求一个孩子,内心极为虔诚恳切。因为按过去印度的风俗观念,每个家族都要有孩子来传宗接代,如果没有孩子,那家族就会断绝。所以他非常忧愁,也就非常精勤、虔诚地在神祠间祈祷。

妇便怀妊,日月满足,生一男儿,其儿端正,世所希有。父母宗亲,值时 会,共相合集,诣大江边,饮酒自娱。

结果他妻子就因此而怀孕,十月满足,生了一个男孩,长得非常端正,世上少有。有一次,正赶上当时的一个节庆吉日,孩子的父母以及宗亲眷属共同集会,到大江旁边,喝酒享乐。

父母持儿, 所。父 此儿, 舞,父舞已竟,母复 之, 坐擎 欢娱

当时这对父母带着孩子来到宴会的场所。父亲很喜爱这个孩子,就顺着坐席担着孩子边走边舞蹈。父亲舞蹈完毕,母亲又担着这个孩子边走边舞蹈。而且亲戚们也依次地手举着孩子,非常欢娱、快乐。

到河 ,意卒散 之不固,失儿 水。 寻时 博撮,竟不能得。于 父母,怜念此儿, 爱着伤 怀, 而复

他们耍到了河边的时候,一下子心散乱,一不小心没抓牢,把孩子掉到水里去了。他们马上到处去捞,但是已经被漂走了,竟然就这样找不到了。当时父母因为爱恋这个孩子,伤心地昏死过去,然后又苏醒过来。

其儿福德,竟复不死,至河水中, 水沉浮。 有一 ,吞此小儿, 腹, 复不死。

这个孩子有福德,所以就不会死,他一直在水里随着水往下漂,不会溺在里面。当这个孩子一路漂下去的时候,有一条大鱼把孩子吞下去了,但是婴儿在鱼肚子里还是不死。这都是福德力的支撑。

所以,一切都是由业决定的,如果命里该死,那当即就会死,命里不该死,扔到河里也不会死。那么他的福德力何在呢?后面会有讲述。我们一定要深信这是业力的关系,除了业之外没有别的作者。不要以为外在有一种偶然事件,或者离开心之外有一种力量主宰着万法,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有小村,而在下流,有一富家,亦 子姓,种种求索,困不能得。而彼富家,恒令一奴捕 鱼贩卖 ,仆 大家。

当时下游有一个小村庄,里面住着一户富裕人家,也是没有孩子,一直在用各种方法求子,都无法实现。当时这个富人家里常常叫一个奴仆捕鱼贩卖来供给富家,也就是这个奴仆是给富家打工的。

其奴日日捕 鱼为业 ,值 捕得吞小儿 ,剖腹看之,得一小儿,面貌端正,得已 喜,抱与大家。大家 看, 而自庆 言:我家由 来祷 祠神祇,求索子息,精 诚报应 ,故天与我。即便摩收,乳哺 之。

这个奴仆天天以捕鱼为业,这一天刚好捕到了吞小儿的大鱼,剖开鱼腹一看,得到一个面貌端正的小孩,他当时惊喜异常,马上就抱给他的主人。主人看到这个小孩,感到非常庆幸,说道:“我家向来一直虔诚地祷告神祇,祈求儿子,精诚所感自然有报,所以天神赐予我这个孩子。”这样他就把这个孩子收下,哺乳养育。

彼上村父母 下村 腹中得儿。即往其所,追求索之,而 之言:此是我儿,我于彼河,而失是子,今汝得之,愿以 见还 者,而答之言:我家由 祠求子,今神 报应 我一儿。君之亡儿,竟 所在?

当时上村的父母听说下村长者家从鱼腹中得到一个孩子,他们就赶过来索要说:“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当时在河边娱乐时,丢了这个孩子,现在你们得到了,愿你们能归还。”但是那位长者回答说:“我们家一向都在祈祷神祇来求儿子,现在天神回报赐给我们一个儿子。你们丢了孩子,难道就是这个吗?”

纷纭 不了, 王求 。于是二家,各引道理。其儿父母, 是我儿,我于某 ,失在河中。而彼 者,复自 言,我于河中 腹得之,此 我子,非君所生。王 ,靡知所如。

当时他们争吵纷纷,没办法了结,就一起到国王那里求一个判定。于是两家各说自己的理。这个孩子的父母说:“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在哪个时候丢在河里的。”那位长者也是自己说:“我们是在河中鱼腹里得到的,这实际是我们的孩子,不是你生的。”国王听到他们各说各的理,也不晓得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即与二家, 评详 此事:卿二 者,各 此儿,今若与一,于理不可。更互共 ,至儿 大, 各为 ,安置家 业, 异居。此 生儿,即 此家,彼 生儿,即 彼家。 者,各 王教,儿年 大,俱 ,供 有乏短。

当时国王想了一个两全齐美的方法,他就对两家详细地来分析这件事:“你们两位长者各自都认为这是自己的儿子,现在如果给任何一方,都不合理。所以你们共同抚养这个孩子,等到孩子长大了,各自给他娶一房媳妇,安置家业,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安家。这样,这个媳妇生的儿子就属于这一家,那个媳妇生的儿子就属于那一家。这样你们两家都有后代,不至于香火中断吧!”当时这两位长者认为这样比较公平,就都听从了国王的吩咐。等孩子长大以后,两家父母各自为他娶了一房媳妇,而且都供给他生活所需,从不缺乏。所以他还是过得比较舒服,什么也不缺。

其儿,白二父母言:我生以 ,遭 难,堕 吞,垂死得 。今我至意,欲得出家,唯愿父母, 当见 二父母,心 此儿,不能拒逆,即便听

有一天,这个孩子善根发现,他就对两家父母说:“我出生以来就遭遇到很大苦难,被堕在水中,为大鱼所吞,快要死了才被救出来的。所以现在我一心想要出家,唯愿父母允许我修道。”当时两家父母都很疼爱这个孩子,不能拒绝他的心愿,也就同意他出家。

其儿即辞,往至佛所,稽首佛足,求索入道。佛即听之,赞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即成沙门,字曰重姓。佛为说法,得尽诸苦,即于座上,成阿罗汉。

当时这个孩子就辞别父母,来到佛这里,恭敬地顶礼佛足,请求出家学道。佛就答应了他,而且赞叹说:“善来比丘!”须发自动脱落,当时就成了沙门,法名是重姓。佛为他讲法,当即断尽了一切苦,在座上就成就了阿罗汉果。

白佛:不 世尊,此重姓比丘,本造何行,种何善根,而今生世, 吞,而故不死?

当时阿难请白佛说:“世尊,不晓得这位重姓比丘宿世造了什么业,种了什么善根,今世堕在水里、被鱼吞吃都不会死?”

所以阿难又就业果来发问,目前这样一种落水、被鱼吞吃都不死的情况,是以什么福德力感得的?一般人都认为,掉到水里肯定必死无疑,那只是就外在的相认定落水就一定会溺死,但实际上水只是个外相,死不死是由业决定的。又有人说,被鱼吃掉了肯定死。认为鱼吃是死的因,但其实鱼吃只是一个外相,至于鱼吃了死不死是由业决定的。如果有短命的业因,那就必然会以一种方式来死;如果没有短命的因就不会死。所以,我们一切处都要用业果来衡量,这不是由什么外在的因决定的。

佛告阿 :汝且听之,吾 当为说 去久 ,有佛世尊, 毗婆尸,集 为说 妙法。 者, 中, 其如 来广说 大法布施之福、持戒之福, 喜,信心猛烈,即 彼佛受三自 ,受不 戒,复以一 布施彼佛。由是之故,世世受福, 财宝 自恣, 有乏短。

佛就告诉阿难:你好好听,我来给你讲说。

这又要追溯到过去久远毗婆尸佛的时代,当时佛在世间集合大众宣演妙法。有一位长者恰好来到这个法会里,听到如来非常详细地宣说布施的福报、持戒的福报,他听了以后,生起了欢喜心,以猛烈的信心随从佛受了三皈依以及不杀生戒,而且又用一钱供养了佛。以这个缘故,他生生世世享受福报,一切金银财宝都是自在地受用,没有短缺。

可见,真正在三宝福田里种了一些福,你就生生世世不缺受用。但是现在的世人很愚痴,他不相信三宝,不知在三宝福田里种福,所以付出很多辛苦不仅没得到福报,还可能造下一些亏损的因。这样每况愈下,越来越往下堕。

所以我们在修因果的时候,一方面要了解到恶业的极大过患并对此深信不疑——一旦在心中种一个恶种子,将来成熟时会有极大的苦果。这个时候就产生畏惧,有一种想要断除的心,这就叫做远离欲。之后以这种远离欲摄持自己的心,你就会受持十善戒,就会出无边的福德。这是从消极方面讲。

从积极方面来说,你要知道善业有极大的利益。也就是知道布施产生如何的福德,持戒产生如何的福德等等。一旦你明白了之后,你就会生起很大的欲乐。就像当时的这位长者,“闻已欢喜,信心猛烈”,就是对于佛宣说的善法因果起了大欢喜心、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了积极行善的欲乐,然后去禀持这个戒,那就有无量福德。再加上他是在无上福田的佛陀面前受的皈依和不杀戒,这个力量又非常强。这样,当他的善心跟佛这样的境一相合的时候,种的种子就非常有力量,功能非常强,就使得他一切生当中都享受福报,从来不短缺。

他是在毗婆尸佛面前供养了一文钱获得无量福。我们懂了这个原理,就可以去实践了,不要认为没处可修。所以,我们也要日日供养三宝,下至一饭一粥都至心地供养。这样,如果一天三餐,三十年就有三万多次,这是个不可思议的修福机会。而且遍推到每件事情上,都要这样做供养。凡是有好饮食、好衣服、好东西,自己先不受用,首先向三宝供献,供完后自己再受用。你只要真正深信了因果,就会主动这么做。有人空性学得不好,落到一种非理懈怠当中。如果空性学得好,就会更相信缘起,会很积极的积累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