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二、别说各自体相分四

《宝性论略释·弥勒教言(未定稿)》 ︱ 弥勒菩萨.造颂︱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益西彭措堪布.译科并编释 ︱

子三、安立常等之根据:

具有无尽功德故,如如不变常恒义;

如同轮回无边故,皈依自性坚固义;

无分别智自性故,无二法性寂灭义;

具无改造功德故,自性不灭不变义。

因为纵然在无余涅槃法界时也具有无尽功德故,是如如不变的常恒义;因为如同轮回无边际故,是众生皈依自性的坚固义;因为是不分别二边的智慧自性故,是轮涅无二法性寂灭义;因为具有非以因缘改造的无为功德故,是恒时不灭不变义。

庚八、功德无二义分二:一、以名略说;二、其义广说。

辛一、以名略说:

法身如来及圣谛,涅槃如光不离日,

如是功德无二故,除佛之外无涅槃。

种性清净时即是诸佛法身,如是种性也是如来,也是圣谛,也是胜义之涅槃,故此四者仅是不同的异名,如同光明与日轮无二般。如是,究竟涅槃法身与诸功德三者本体无二,故除如来别无真实涅槃。

辛二、其义广说分三:一、广说异名;二、广说意义;三、彼等以喻了知。

壬一、广说异名分二:一、以四义说四名;二、名义对应而说。

癸一、以四义说四名:

总之无漏法界中,依于四种义差别,

当知四种相应名,称为法身如来等。

总之,应当了知在无漏法界如来藏本体中,依于以下所说的“佛陀诸法不相离”等四种差别义安立法身等四种异名。

癸二、名义对应而说:

佛陀诸法不相离,及彼佛性如是得,

不妄不欺之法性,本来自性寂灭性。

如何对应?于种性从十力等佛陀功德无二的角度称为法身;从无始以来安住的佛性如是获得或现前的角度称为如来;何时不妄、恒时不欺或无变的实相或法性,是圣者智慧的所境故,称为胜义谛;本来自性清净且寂灭一切客尘障垢故,称为涅槃。

壬二、广说意义分二:一、广说无二义;二、广说解脱义。

癸一、广说无二义:

遍知一切现菩提,已断障垢及习气,

如来以及涅槃者,于胜义中无二性。

一切种智照见如所有尽所有的一切相而现证菩提称为如来,以及已断二障及其习气称为涅槃,故从证德究竟的角度安立为如来,从断德究竟的角度安立为涅槃。实际在胜义中唯是同一如来藏,其自性无二。

癸二、广说解脱义:

一切诸相无数量,无思无垢之功德,

无别体相即解脱,解脱彼者为如来。

总体无有遗余即广大的一切相功德,无边差别功德及无法衡量的功德,甚深难测不可思议功德与彻底清净二障及习气的无垢功德,此等功德在无漏法界中无有差别的体相即是解脱。于彼解脱,从现量圆满证悟真如的角度也是如来。

壬三、彼等以比喻了知分二:一、绘画喻之义;二、日轮喻之义。

癸一、绘画喻之义:

譬如种种绘画师,各自善巧各不同,

某师了知能绘分,此分余人不知晓。

此后于此由诸师,我之形貌当共绘,

具权国王于彼等,下谕布绢赐与彼,

从彼听闻此事已,着手绘画国王像,

绘画王像画师中,若有一人去他方,

由于彼人远行去,缺少彼者一人故,

圆满王像遂不成,此喻此处如是知,

所言彼等画师者,布施持戒忍辱等,

具有殊胜诸方便,空性即说圆身像。

其义之比喻如何?譬如国中有种种画师对画首足等不同支分各自仅能善巧一分,一人所知能绘之分,余人皆不知晓。一时,权势自在的国王下谕:汝等画师当于此布绢上画我圆满身像。言毕赐布与画师,众师受命后对各自所知分着手描绘,画师之中有一人如画首者去往他方,由缺彼所应绘之一分故,像的一切支分不能圆满。如是此处应知,此喻是依《宝髻所问经》(《宝髻经》)中的比喻而宣说。布施、持戒、忍辱及“等”字所摄的精进、静虑、智慧一切方便分,如绘各各支分的不同画师般。如是具足殊胜的诸方便者即是方便无缺的空性究竟法身,说此法身如同所画的圆满国王身像。

总之,所有画师中若缺一人,则欠彼应画之分而不足故,王像不能圆满。如是,空性究竟即是法身,如已绘制的圆满王像,若诸方便缺少一种,法身也无法成就,相反,若具足一切方便则能成就。是故须知断与证或功德与涅槃或显与空二者都是双融无离的。

癸二、日轮喻之义分二: 一、以四法与日轮相似;二、除佛外无究竟涅槃之理。

子一、以四法与日轮相似:

般若以及智解脱,光明照耀及清净,

无二是故如光明,光芒日轮无二般。

了知如所有法之般若、了知尽所有法之智以及从所断障碍中出离之解脱,此三者依次是光明、照耀与清净,除同一体别无他体的三法,故依次如光明、光芒、日轮及彼三者无二相同。

子二、除佛外无究竟涅槃之理:

是故乃至未得佛,真实涅槃不可得,

如舍光明及光芒,日轮永时不可见。

除佛外别无涅槃故,若未获得清净一切障碍的佛,真实涅槃也了不可得,因为除断证二者同时圆满更无别别圆满故,如舍弃光明与光芒后单独的日轮不可见般。

己四、摄义并启下义:

如是已说如来藏,十种意义而安立,

今说烦恼所缠藏,当以九喻而了知。

如是如来藏从本体乃至功德的十种义已明显宣说,此如来藏现在就安住在烦恼所缠的众生相续中,当知以九喻而了知,因为其本体无法直接了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