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俱舍论》讲记(三十五)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上师仁波切宣讲于2019年8月16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第四分别业品分二:一、连接文;二、真实宣说业。
甲一、连接文:
甲二(真实宣说业)分二:一、业之本体;二、经中所说名称。
乙一(业之本体)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丙二(广说)分三:一、业之自性;二、三业总法之差别;三、无表业之分类。
丁三(无表业之分类)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戊二(广说)分四:一、宣说戒;二、具理;三、得舍;四、具戒之补特伽罗。
己三(得舍)分二:一、得法;二、舍法。
庚一(得法)分三:一、戒之得法;二、恶戒之得法;三、中戒之得法。
辛一(戒之得法)分二:一、如何获得;二、从何获得。
壬一(如何获得)分二:一、禅定无漏戒之得法;二、别解脱戒之得法。
癸一、禅定无漏戒之得法:
禅定戒依定地得,无漏戒依圣道获。
若问:禅定戒及无漏戒是如何获得的呢?禅定所生戒是依靠未至定与正禅而得。禅定,有四禅,也分很多阶段,这里是指未至定以上,正禅以下,入禅定之时可获得禅定戒。如果没有禅定,则不会有这个戒。出定的时候,即平时未入禅定之时,只有过去的和未来的,没有现在的。主要是在禅定的状态中获得,因为与彼等一起产生之故。
无漏戒是依靠圣者的无漏道而获得,原因是具有无漏静虑六地之一。圣者的无漏道有无间道和解脱道,在这些状态中获得。不是依靠所有的禅定产生无漏的道,六种静虑中才可以产生无漏的道。有无漏道就有无漏戒。
癸二(别解脱戒之得法)分二:一、真实宣说;二、旁述。
子一、真实宣说:
所谓别解脱戒者,依他有表色等得。
此处开始讲别解脱戒。那么,别解脱戒是怎样得到的呢?所谓的七种别解脱戒是从亲教师、轨范师等他人的有表色中得到的。七种别解脱,这里不包括斋戒。前面讲过,别解脱戒是无表色,但是第一刹那的别解脱戒既有无表色,也有有表色,比如自己的顶礼等,这是有表色,同时也是在亲教师、轨范师的弹指、唱诵当中获得的。若没有亲教师一般是不能得到别解脱戒的。
除了斋戒,其他的都不一样,尤其是比丘戒,必须有亲教师、轨范师。有些特殊的情况,没有亲教师,只有轨范师,也有获得比丘戒的。一般都是亲教师、轨范师的有表色,还有自己的有表色,自己磕头,随着念等等,同时也有无表色,在这些当中获得。
“等”字的意思是指十种近圆。我们讲戒律时讲过,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有些论师认为十种都是具相的仪轨,但是有些论师认为都是不同的得近圆的方法而已,除了白四羯磨等几个是具相的仪轨,其他都不是具相的仪轨。这十种都是旧仪轨。仪轨有新旧之分,旧仪轨是佛成道之后建立僧团,一直到佛陀趋入涅槃之后,这个期间使用的仪轨。允许僧众传戒后,佛制定了新仪轨,可以通过亲教师、轨范师这些相关者,做白四羯磨,传授戒,这是新的仪轨。
何为十种近圆呢?是得近圆的十种不同情况及方法。
一、佛与缘觉是自然近圆,仅依靠证得自然智慧而生起比丘戒之故;第一种是佛陀,释迦牟尼,还有缘觉,没经过仪轨,证得自己境界的时候,生起了比丘戒,也叫近圆戒。
二、五比丘以趋入真谛而得近圆;五比丘是佛陀的第一批弟子,在佛第一次转四谛法轮的同时,他们就获得了境界,趋入真谛,这个时候自然成为了比丘,获得了比丘戒,也是以这种方式变成近圆。
三、妙誉尊者等依靠善来而得近圆;我们讲戒律的时候,讲的是舍利子等,在此处是妙誉尊者,依靠善来而得近圆。佛陀当时说:“请过来,受持梵净行。”这么一说,他们就变成了比丘,相续中获得了比丘戒。
四、大迦叶由承认导师而得近圆;大迦叶当时在佛面前说:“您是我的导师,我是您的声闻……”这么一说,就变成了比丘,相续中获得了比丘的戒体。
五、善施由于答问心喜而得近圆;佛当时问他,何为唯一善法?他回答说解脱;佛问解脱需何法?他回答说信心。佛非常满意,他自然变成了比丘,得到了比丘戒。
六、众生主母等由宣说八难断法而得近圆;佛陀的姨母想出家,但那个时候出家的只有男性,没有女性,佛刚开始不同意,后来经阿难的再三祈请,佛答应了,但是必须要发愿,承诺断除八种事情,也叫八难断法,一般很难断除。众生主母答应后,佛陀允许她出家。
八难断法是女性出家人,所有比丘尼都要遵守的,而男性出家人,比丘则无需要遵守。
1.亲从比丘受近圆。女众受比丘尼戒,必须有男众比丘在场,必须在两众僧团(男众僧团、女众僧团)面前受比丘尼戒,女众的比丘尼在单独的女众僧团面前受戒是不允许的。
2.半月比丘处受教。每半个月,到男众比丘住处受教,听法。
3.于比丘处可夏住。结夏安居附近必须有男众僧团,不能单独结夏安居。
4.从僧尼二众解制。结夏安居后,需要男众僧团和女众僧团一起做解制,不可以单独做。
5.犯此于二众迁悦。违法这八种难断法,要在男众、女众僧团面前忏悔,两个僧团都满意了才算清净,才可以恢复原位。
6.不言比丘犯戒戒。比丘犯戒了,比丘尼是不可以说的。平时比丘也是不可以说的,为了忏悔有时候是可以说的;但比丘尼不可以说比丘犯戒的事情。
7.不得轻侮诸比丘。比丘尼必须恭敬比丘,不可以有轻视、不恭敬的行为。
8.顶礼恭敬新比丘。新比丘要向老比丘恭敬顶礼,而老比丘则不必如此,但比丘尼受戒时间再长,也要恭敬顶礼比丘,即使是今天刚受比丘戒的新比丘,比丘尼也要恭敬顶礼。
这八难断法,是女众出家人,尤其是比丘尼要遵守的戒律。当时众生主母和很多女众答应遵守这些戒律,佛才同意她们出家。因为有女众出家,佛陀教法住世的时间缩短了五百年。女性的业力特别重,按道理是不可以出家的,尤其是不可以受近圆戒,但是佛陀慈悲,当时允许了。
现在不要说比丘尼,连沙弥尼都猖狂得很,直指比丘,还说他们的过失,这是不如法的。剃了头、穿上了袈裟,好像很了不起,其实什么也不是,几斤几两谁不知道啊!大家应该多忏悔,低调才对。
小乘的教理是这样的,但我们修的是大乘佛法。在大乘佛法里男女是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恭敬才是正确的。有些男众的心态是:我是比丘,你一个比丘尼还管我?我执就上来了。
比丘又怎么了?你是个合格的比丘吗?你有这些功德吗?若是没有功德,虽然你是比丘,但还是凡夫。如果因为你是比丘而目中无人,这也是不如法的。现在我们修大乘佛法,应该互相恭敬,互相尊重。
一个修行人应该反观自心,应该多忏悔自己的业障。我们自身都有很多业障,不要说无始劫来造的业,仅仅在此生中我们积累的恶业,如果有个形状,早已是堆积如山。即便如此,我们还那么自高自大,没有这样的修行人!自高自大的人,无论是比丘、比丘尼,或是沙弥、沙弥尼,肯定没有真正的功德,真正有功德的人,不会这样。
萨迦班智达说:没有功德的人事多,如同小河流水,稀里哗啦,声音大得响彻山谷;真正有功德的人如同大海,容纳百川,却低调沉默。
现在是末法时期,尤其我们是修大乘佛法的,应该互相恭敬、互相尊重,多反观自心,多忏悔,这样才是如法的。
七、供施女依僧传言而得近圆;供施女是特别有根基的一个妇人,她当时特别想出家,但家里阻碍特别大,坚决不同意。佛知道这个因缘后,通过比丘尼哦巴(青莲)在中间传信,僧团在那边做白四羯磨,她把信息传到这边,再将这边的信息传到那边,供施女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近圆,成为比丘尼的。
一般情况下,出家必须要获得父母的许可,但也有比较特殊的。根基特别好的人,真正出家的因缘到了,即使父母不允许,也可以向其传授戒律,佛知道这个因缘。在得到近圆之后,她就在家修行,不久成就了阿罗汉,有了神通。示现神通后,父母不服不行,她就把父母度化了,后来自己正式回归僧团。
八、中土十人、边地五人具行白四羯磨而得近圆;佛教中土,当时指印度,标准是十个比丘。在边地,五个比丘就行,依靠僧团做白四羯磨而得近圆。
九、六十善群比丘由许三皈依而得近圆。他们同意皈依三宝,以这种善根获得近圆,变成了比丘。
十、这其中自然近圆与趋入真谛近圆不观待有表色,正是为了包括他们才说“等”字的。佛陀和缘觉是证悟境界的同时得到的近圆,五比丘是入真谛而获得的近圆,这三种没有依靠仪轨,所以不观待有表色。没有有表色,只有无表色,其他的都有有表色。
《俱舍论》里是这样讲的,讲戒律的时候与此处差不多。这是别解脱的得法。还有斋戒之特点。
子二(旁述)分三:一、戒恶戒时间固定;二、斋戒之特点;三、居士戒之特点。
丑一、戒恶戒时间固定:
即于有生之年中,及一日内真受戒,
无有一日之恶戒,传说彼无此受法。
有生之年真实受七种别解脱戒,一日内受斋戒。别解脱,从时间的角度做分类有两种,一种是一日一夜,第二种是一生一世。
那么,恶戒时间也是确定的吗?恶戒与别解脱戒一样吗?不一样。无有一日的恶戒,据说恶戒无有这样的受法之故。按小乘有部的观点,恶戒是一生一世,没有一日一夜受恶戒的,他们也没有其他依据。有些人说,特别不好的行为,会受到谴责,受一辈子,一生一世就更是这样了,这个理由是不充分的。但是小乘有部就这么承许,只有一生一世,没有一日一夜的。原因是没有听说过有一日一夜受持的方法,也没有听说过现实中有这样受的。但是这个理由也太不可信了。
丑二(斋戒之特点)分三:一、受法;二、分支固定;三、所依固定。
寅一、受法:
身居低处重复说,不佩装饰明晨前。
具足斋戒之分支,清晨于他前受戒。
受斋戒的时候,受戒者在较传戒者低的坐垫上蹲坐合掌,不能比传戒者高,要有恭敬之心,可以膝盖着地蹲着坐,也可以不着地。
受居士戒也要蹲坐,我们现在是跪着的也可以,但最如法的是蹲坐。腿可以着地,也可以不着地,毕恭毕敬的受八关斋戒。
跟随传戒者所说而重复三遍。不能一起念,一起念没有传授的含义,传戒者说一遍,自己说一遍,把仪轨念三遍,重复三遍。
当时的装束应该如何呢?不能佩带华丽新颖的装饰品。但最好是不装饰。有些耳环、戒指,很难摘下来。有的人心里有顾虑:“要求不能装饰,但这个摘不下怎么办?”这是没有问题的。这里是指不能添加新装饰,平时戴的是可以的。如果担心自己生起不好的念头,想摘下来也可以。
我们这边,以前的藏民,尤其是女性身上会戴很多耳环、项链等,但在受持八关斋戒的时候都会摘下来,平时戴的此时也不戴了,这样严格要求也是可以的。
如果有些摘不下来,也不用太执着,如平时戴的项链,很不起眼,不摘下来也可以,但新戴的装饰不可以。
化妆也是一样。有些画完了之后擦不掉,这是可以的,不新化妆就行。涂抹香水也是一样的,只要不新涂抹就可以。有些戒律清净的人,身上自然有戒香,这是没有办法的。要这样受戒。
受戒时间多久呢?至第二天日出之前。
斋戒具足八分支。要受持八条戒,断除八种所断,必须要立下誓言,不立誓得不到戒体。
从何处受呢?在比丘等他者面前受。教材里是这么讲的,按有部的观点,要在比丘或比丘尼面前受。
但小乘经典里也有讲:想受持八关斋戒的人,到比丘、婆罗门或其他人面前受也可以,在沙弥、居士面前也可以受,不是比丘或比丘尼也可以,唯一的条件是这个人自己也正在受八关斋戒。还有一部经中讲:如果实在找不到受戒处,可以自己观想三宝或观想佛陀,这样受持八关斋戒。
大乘更加圆融、方便,可以受持一条戒、两条戒;可以受持半天或几个小时;受戒的地方,可以自己观想。
受斋戒时间是在早餐之前。
寅二、分支固定:
次第四为戒律支,一不放逸三禁行。
依彼则会失正念,以及成为骄傲者。
既然说“斋戒具足八分支”,这八条戒,数量是决定的吗?是决定的。那么数量决定为八支理由何在呢?断除四根本罪是戒律之支分,杀、盗、淫、妄四根本罪,都属于自性罪,这是戒律支分,真正的戒律主要是这四个,要断除这四根本罪。因为彼等断除非理作意之故。
戒酒为不放逸的分支,原因是依靠酒会变得放逸无度。第一,喝酒后很难控制,最后都是一醉方休。第二,喝醉后,很容易犯戒。
以前有一个公案,让一个人做选择:要么杀生,去杀一只羊;要么做淫欲;要么喝酒。他想:“杀生不好,淫欲也不行,都是犯戒的,还是喝酒吧!”于是选择了喝酒,可喝醉了,结果其它的戒全都犯了。所以喝酒容易放逸无度,戒酒也称为不放逸分支。
此外,歌舞等算作一条(分开讲有六条戒),高广大床作为一条,指价值昂贵,尺寸高大的床。非时进餐一条,过了中午之后吃东西。
断除此三条是禁行的分支,因为依靠此等能处于厌离的心态中并随顺之。可以控制欲望,容易产生厌离心。出家人应该一生一世知足少欲,在家人虽然做不到一生一世的知足少欲,但一天一夜的知足少欲应该能做到。这一天一夜和出家人一样,不载歌载舞,断除世间的娱乐,不睡高贵的床、坐垫,很低调的,过午不食。
如果未能戒酒,就会放逸,饮酒会使忆念事与非事的正念丧失,容易丧失正知正见。
若未断后三支(歌舞等、高大床褥、过午禁食),就会变得骄傲自满,过午不食可使想到自己在持斋戒,对其他在家人生起厌离心使他们随顺生起厌离。世间人整天大吃大喝,醉生梦死,寻找刺激,放逸无度,能解决问题吗?除了空虚就是烦恼,且不断地造业,面对死亡的时候,除了恐惧就是无奈,来世更要堕落恶趣,出脱无期。
出家人相当于在清凉的亭子里一样,在家人就像在炽热的火坑里一样,得不到安宁。所以大家应该珍惜出家的缘分,好好受持戒律。佛在经中讲,戒律对有些人来说是安乐,对有些人来说是痛苦。如果受持戒律,就是快乐之因;如果不受持戒律,就是痛苦之因。
如果未断其余两条,便会傲气十足,如此也就离破戒不远了。
在这一日一夜,要知足少欲,保持正知正念,守护自己的誓言和根本戒律。
这是斋戒,在《俱舍论》里讲了八种别解脱戒,斋戒也包括在里面。有些经典论典中只讲七种别解脱戒,是不包括斋戒的。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灯论》也讲过:“恒具余七种,别解脱戒者,乃有菩萨戒;善根非余有。”意思是有具足七种别解脱戒的人,才可以受持菩萨戒。此处讲的是,能做上面功德之基础的别解脱戒只有七个,因为斋戒时间短,不能做上面功德的基础,所以讲了七种别解脱戒,但是斋戒也可以归纳为别解脱戒,所以《俱舍论》里讲别解脱戒有八种。
寅三、所依固定:
他者虽亦具斋戒,然未皈依者无有。
斋戒是佛陀为在家居士传讲的,是居士的增净法,每个半月都要受持的。比丘、比丘尼每半月也要做增净法。若问:只有居士才能受持斋戒吗?虽然除居士外也有具斋戒者,其他的善男善女,如果有这个心愿也可以受持斋戒,也可以获得戒体。但未皈依者是没有斋戒的,如果不皈依三宝不可能得到斋戒的戒体,受持斋戒唯一的要求是皈依三宝。在皈依三宝的基础上,即使不是居士也可以受持斋戒,也可以得到戒体。
按小乘的观点,出家人是不受持斋戒的。如果有想舍戒的动机,通过受持斋戒可以舍戒,如果没有动机,受持斋戒不会舍戒的。所以必须有动机,要观待等起。
密宗里,尤其是事部、行部,有大乘斋戒,通过仪轨,出家人也可以受持斋戒。显宗、小乘里出家人是不可以受持斋戒的。密宗里受持斋戒不会舍弃受持的别解脱戒。这些都是差别。
斋戒有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歌舞等、不享用高大床褥、过午不进餐,共有八条戒。也有受持斋戒时止语的,密宗的一些仪轨里也有这样的要求,但一般不这样要求。这是为了自己能断除妄语、绮语、离间语、恶语等。有些人有很多串习,即不好的习惯,嘴不老实,所以要止语。这些也是支分。
出家人要多止语。我们说的话够多了,能不能少说几句?俗话说: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如果能讲经说法就说吧,二十四个小时不停地说也是允许的,可以给你点赞,若是没有这个能力,就少说话。
尤其是出家人,穿着法衣恶口骂人,特别不庄严,给佛教抹黑。骂人能解决问题吗?有些出家人,一张口就骂人,世间稍微有点素质的人,都不会恶口骂人。都想做君子而非做小人,所以即使再生气,内心的烦恼再大,也不会恶口骂人,毁坏自己的形象。自己恶口骂人,还想得到对方的尊重,是不可能的事。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