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以赞叹的方式安立论体

《赞法界颂讲记(未定稿)》 ︱ 龙树菩萨造 ︱

皈命礼法身,住于诸有情。

彼由不遍知,轮回于三有。

本论的论体就是法身,或者是法界如来藏。所以首先龙树菩萨皈命而礼敬法身。这个法身在哪里呢?她就安住在每个有情的心相续当中,离开有情的心,没有一个单独法身的存在。在心外去寻找法身,不可能有任何收获。但是,众生因为不了知自己相续当中本来有法身存在,反而向外攀缘,依靠这样的无明积累有漏的福业、非福业和不动业,由此就不自在的轮回于三有生死相续当中。也就是以有漏的非福业流转于恶趣的欲有当中,以有漏的福业转生于人天的欲有当中,以有漏的不动业流转于色有和无色有当中,这个生死的流转唯一就是由于不了知本具法身如来藏。因为迷失了本性,所以才把外物认作自己,这样执著不舍,从而流转于三有当中。现在要让一切众生从轮回当中解脱,所以就要回过头来,皈命于法身的本源。

①下面解释皈命的含义。我们根据古德的注疏来作解释:

在《海东疏》上面讲:“敬顺义是归义,趣向义是归义。”(恭敬随顺就是归的含义,一心趣向就是归的含义。)又说:“命谓命根,总御诸根,一身之要,唯命为主;万生所重,莫是为先。”(命就是指命根,在我们内的正报当中,命根是最重要的,所以身体最重要的,唯一就是命根;一切生灵所重视的,没有超过这个命根的法。)

这样归命表示什么呢?在《海东疏》上面又讲:“举此无二之命,以奉无上之尊,表信心极,故言归命。”(拿这个最重要的命根,奉献给无上的法身,这就表示信心到了极点,所以为了表示“信心至极”,就说归命。)

归命,还有“还源”的意思,“还源”就是还归本源。《海东疏》说:“众生六根,从一心起而背自源,驰散六尘,今举命总摄六情,还归其一心源,故曰归命。”(一切众生的六根都是从一心生起,但是背离一心本源,反而向外攀缘色声等六尘,这样就流浪在生死当中。现在举命,也就总摄了这些外散的六识,都还归到性海的本源当中,所以叫做归命。)

为什么要以至极的信心归命法身呢?因为唯一是以信心而现前本来面目,唯一依靠信心才成就证悟的功德。这样的观点不但是金刚密宗当中宣说,包括显宗也是这样讲,比如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上面说:“自生诸佛之胜义,唯是依信所证悟。”这样以至极的信心皈命于法身,就能内归于性海本源,外与诸佛感通。这样的皈依不是世俗一般的皈依,而是最了义的果皈依。

②皈命的对境是法身,也就是法界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周遍安住在轮回诸有情的心想当中。《不增不减经》上说:“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又说:“舍利弗,不离众生界有法身,不离法身有众生界。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义一名异。”所以,有情的种性,就是如来藏,也就是法界、法身,并不是离开众生界之外有一个法身,法身就是众生界。虽然从不清净、不净净、极清净三种不同的分位,可以安立凡夫、菩萨和佛陀的名称,但是法身如来藏的本体没有任何分类,在实际意义当中没有两种或三种的存在,这就是轮涅万法的本体,一切圣凡的本源。《宝性论》上面也说:“依于凡夫及圣人,佛陀真如分类行,见真实者于众生,宣说如此如来藏。”

③这里所赞叹的如虚空般周遍安住的如来藏,就是本论的论体。古德说:“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一切大乘经典都是以实相法界作为正体。)佛在经典上也说:“一切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无不还归此法界。”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上面说:“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因为一切基道果的诸法,一切轮涅器情的万法,都不离于大无为法的法身,都是从法界如来藏流现的,所以本论的全体都在法身之中,每一字每一句的意义都不离法界如来藏。所以安立本论的论体是法界或者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