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取舍之理

《赞法界颂讲记(未定稿)》 ︱ 龙树菩萨造 ︱

如水与乳合,同在于一器,

鹅饮尽其乳,其水如常在。

如是烦恼杂,智在于一器,

瑜伽者饮智,弃舍于烦恼。

这两颂当中,第一颂是“鹅王别乳”的比喻,第二颂讲真实的意义。

首先讲第一颂:比如水和乳混合在一起,同在一个容器当中,鹅王有一种能力,它能够在水当中“饮尽其乳”,而留下的水如常一样安住。这个佛在《正法念住经》上说:“譬如水乳,同置一器,鹅王饮之,但饮其乳汁,其水犹存。”意思是说,譬如水和乳同安置在一个器当中,但是鹅王饮的时候,它单单饮乳汁,水还是仍然留存下来。

下面讲比喻对应的意义。

“乳”比喻自然智慧,是精华之义,“水”比喻烦恼,“鹅王”比喻瑜伽士,“鹅王取乳”比喻瑜伽士享用智慧,“留下水”比喻舍弃烦恼。

后一颂连起来讲,就是以烦恼网覆盖的缘故,烦恼和法身智慧同在一个相续当中,但是瑜伽士能择取智慧,而舍弃烦恼。

这里的烦恼是从广义上说的,就是指无明的一切障垢。

这里我们要知道,烦恼和智慧在同一个相续当中,不是以是别别两个不同的法共存的方式,而是心和智慧是以有法和法性的方式而同住的。以自证的方式觉受法性,自然就会解脱与法性不相应的烦恼,所以叫做“瑜伽者饮智,弃舍于烦恼。”还有一种讲法:以“乳”对应烦恼,以“水”对应法性,这样也可以解释。因为在《玄义》上说:“无明是同体惑,如水内乳。唯登住已去菩萨鹅王,能唼无明乳,净法性水。”意思是说,这样就把乳比喻为客尘,障碍清净水的显现,所以《玄义》上把乳比喻为客尘,为什么呢?因为障碍了清净水的显现,但是把无明的乳取去掉,唯一只有本来清净的法性水常在。

那么取舍之理当中,比喻的内容从两个侧面都可以讲,因为有相似之处,那么这里按照藏文注释解释是前一种讲法。后一种讲法是按《玄义》教典当中讲的那样来做的解释,意义没有任何相违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