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四、黄金的比喻

《赞法界颂讲记(未定稿)》 ︱ 龙树菩萨造 ︱

有性若有功,则见于真金,

无性若有功,困而无所获。

颂词中的“性”是指真金的性,“困”是疲倦或劳累之意。颂词讲譬如某个地方有黄金的矿藏,如果在这个地方以功用来采取,就会见到真正的黄金,如果地下根本没有黄金,不管你怎么做功用,也只是白白劳累,不会有任何所得的。这个比喻所表示的意义是一切众生具有佛性如来藏,如果遣除了烦恼就会现前,相反来讲,如果没有佛性如来藏,那不论你如何修道用功,即便遣除烦恼,也不会得到如来藏现前的功德。

这样的内容佛在《央掘魔罗经》当中讲到:“复次文殊师利,如知乳有酥,故方便钻求,而不钻水,以无酥故,如是文殊师利,众生知有如来藏,故精勤持戒,净修梵行。”(文殊师利,以比喻来讲,就像知道乳中有酥油,所以就以方便来求取,但是不会搅拌水,为什么呢?因为水里没有酥油的缘故。同样的道理,一切众生了知自己具有佛性如来藏,所以精勤持戒净修梵行来开发佛性如来藏。)

经典上又云:“复次,文殊师利,如知山有金,故凿山求金,而不凿树,以无金故,如是文殊师利,众生知有如来藏故精勤持戒,净修梵行,言我必当得成佛道。”(文殊师利,譬如知道矿山当中有黄金,所以就开山求取黄金,而不会开树林求取黄金,为什么呢?因为树当中没有黄金的缘故。同样的道理,一切众生了知自己具有佛性如来藏,所以精勤持戒、净修梵行,而且很有信心地说:我这样决定将会成就佛道。)

经典上又说到:“复次文殊师利,若无如来藏者,空修梵行,如穷劫钻水,终不得酥。”(文殊师利,如果众生没有如来藏的话,那众生也只是空修梵行,毫无意义。就像穷尽无劫数一直搅拌水,最终也不可能得到任何酥油。)

所以我们需要了知,一切众生具有如来藏,修道能够成就解脱的果,假使说相续当中不存在佛性如来藏,那么在千千万万的无数劫当中,一直行持六度万行,假使断除了烦恼,但不可能得到真实究竟解脱的功德。所以佛经当中讲的比较具体,而且通过比喻描述了真实的意义。

不但在《央掘魔罗经》上面佛这样讲,佛在其它的经上也是这样讲的。其它经上就说到:“譬如石矿中,真金不可见,能清净者见,见佛亦如是。”(譬如,真金藏在石矿当中,虽然外面见不到,但是因为矿中毕竟有真金的缘故,能够清净外部障碍的人,决定可以见,这个是比喻。见佛性如来藏也是这样的,众生相续当中存在,只不过暂时被客尘的障垢障蔽不明现,一旦入了道消了业障,客尘障垢清净的时候,如来藏的面目完全会现前。)

同样,弥勒菩萨也在《宝性论》上面讲:“倘若无有佛种性,不能厌离轮回苦,及不希求于涅槃,亦无希欲之愿心,于彼轮回及涅槃,观见苦乐之功过,此依具有种性有,何故于无种性无。”所以我们就明白,我们相续中能够产生厌离心、真实的出离心,或者产生一种希求真实修正道的善心,完全依赖存在佛种性。假使没有佛种性的话,对于轮回的厌离或者希求涅槃等等的功德,根本没办法成就,为什么呢?有种性才有,没有种性没办法出现。所以,很多大乘的了义经部以及密宗的金刚续部当中讲到一切众生具足如来藏,而且具足如来藏的缘故,所以众生的相续当中遣除障垢的时候,可以现前如来藏的妙力,一旦现前妙力,一切涅槃的功德,自然就会现前。

这一颂的种性可以从能生有为法的种性讲,也可以从大无为法的种性讲。

全知麦彭仁波切他老人家在《如来藏狮吼论》当中,引用该颂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共同的种性,另一个是不共的种性。这里也需要了知,总的来说,这一颂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讲,也就是共同种性和不共种性,共同种性指有为法的种性,不共的种性是指大无法的种性。这里我们按了义的观点来讲,应当按照后一种来解释,也就是说由大无为法的自性住种性如来藏,以修道的方便才可能获得种性显露的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