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十四、声闻广多无量愿

《弥陀四十八大愿大义》 ︱ 智圆法师. 编述 ︱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此愿大意为:假使我成佛,我国中的声闻若能算出他们的数量,乃至三大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成了缘觉阿罗汉,这些阿罗汉们在百千劫中共同计算极乐世界声闻的数量,假如能计算出来,我就不取正觉。

本来,声闻行者的种性偏小,要让他发菩提心,趣入无上菩提,有很大难度。而法藏菩萨在此发愿摄受无量声闻众往生净土,成就菩提。这种愿力实在不可思议。

我们学习四十八愿时,能一愿一愿地认真思维,就会确认到弥陀愿海的确是“一乘悲愿”,是普度一切众生同成佛道。那么,在一切众生当中,有三类障难现象,所谓的二乘、女人和根缺。即:或者由于六根不具,学佛存在很大的障碍;或者由于所依身——女身的过患,带来成佛的障碍;或者以种性偏小,也成为入佛的障碍。法藏菩萨要实现普度众生同成佛道的大愿,特别怜愍这些有障难的众生,发愿以无上神力来消除他们的障难,使他们都能迅速成佛。本愿说的是普度声闻成佛。后面还有两愿,是发愿使女人转女成男、往生成佛,以及让菩萨一切生中远离根缺的障难。

有人说:无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还是龙树菩萨的论,都在说极乐净土的声闻无量无边,好像以声闻众多为奇特,这是什么原因?

答:《往生论注》上这样解释,譬如鸩鸟飞入水中,以它的毒力使鱼蚌都死去,而犀牛触及水时,能使已死的鱼蚌都复活。这是指,本来偏于小乘的行者很难发起菩提心,但以弥陀神力加被竟能使声闻发起菩提心。这是佛力极其不可思议之处。

有人问:《往生论》上讲“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而这里却说佛国有无量声闻众,两者不矛盾吗?

答:这里说的声闻并不是真实的声闻。《往生论注》上讲,这就好比佛到了天上,跟天帝谈话的时候,称他为“憍尸迦”,其实这是他前世做人时的名字。但到了这一世还称他为“憍尸迦”,就是用他前世的名字来称呼他。与此类似,有一类前世偏重于修学小乘法的行者,被弥陀愿海摄受而往生到了净土,还以他前世的名字称他为声闻,但不是声闻种性。

而且,阿弥陀佛普度众生是观机施教,对于前世串习小乘法很多的众生,先给他传四谛等法,让他先断烦恼障,但这并非只停留于小乘的地位。比如《观经》讲中品上生的情况时:对于小乘根性回向往生的这类凡夫,到他临命终时,佛为他讲苦、空、无常、无我等,而他往生之后,到莲花开时,便听到众多的音声在赞叹四谛,当即便证得阿罗汉果。因为这类行者首先断烦恼的缘故,也称其为声闻。

其次参照宋译经文,里面明显讲到:“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众生令生我刹,虽住声闻、缘觉之位,往百千俱胝那由他宝刹之内,遍作佛事,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方面,从断烦恼的程度说他“住于声闻、缘觉之位”。另一方面,这些圣众既然能去百千俱胝那由他的佛刹作无量佛事,那就不是阿罗汉的行为,而是大菩萨的行为。因为,声闻行者不闻他方佛名,也不能普作上供下化的佛事。

由此可知,只是从宿世偏重于修学小乘法而称之为“声闻”,或者以往生之后为其先说四谛法而断烦恼障,称其为声闻、缘觉。但是按发心和行为衡量,既然能去无量世界遍作佛事,那就是菩萨的行为。

总之,这是在发愿成就光明无量和寿命无量之后,又发愿成就眷属无量。那么,西方净土的声闻众到底有多少呢?就连无数位缘觉阿罗汉集合起来在百千劫中共同计算也无法算尽。声闻众尚且无量,何况菩萨众!正如《阿弥陀经》所说:“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是无量无边的圣众清净海会,其中像弥勒菩萨那样的一生补处菩萨都多得不可计数,只能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这样大的数字来表述。

所以我们要从“声闻无量”这一愿体会到弥陀的普度悲愿。佛的心愿是将一切种类的有情都摄持到自己的净土,入于大乘一味善根界,而共同趣证菩提。由此便成就了西方净土眷属海会极其圆满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