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修易行道
《唐译阿弥陀经》 ︱ 智圆法师.讲授 ︱
又《大庄严论》中奉劝众生应时常系念在前,说到:“ 盛年无患时,懈怠不精进,贪营众事务,不修施戒禅,临为死所吞,方悔求修善。 (在盛年健康无病时懈怠不精进,贪心经营各种世间事业,不修布施、持戒、禅定三法。临终被死吞没时,方后悔一生没有修善。) 智者应观察,断除五欲想,精修习心者,终时无悔恨。 (智者应当观察,自己一生该如何度过。如果能断除五欲妄想,昼夜精勤修习自心,临终就没有悔恨。)”
“ 心意既专至,无有错乱念。智者勤投心,临终意不散。不习心专至,临终必散乱。 (心已经专于法,就没有错乱的心念。智者平日精勤励力将心念投注于法中,临终心则不散。不这样精勤地练习自心,专心于法,任心于五欲中散逸,临终时必定散乱。)”
(五)阐明“众生本有佛性、且长劫以来值遇很多佛,何故至今仍不能解脱生死”
这里要解释一个问题:我们都有佛性,无量生中应当值遇过很多佛,为什么还没有解脱?
答:依据大乘圣教,这是因为没得到两种殊胜法以遣除生死,故长劫未能超出三界(这里“得法”是成就之义)。哪两种法呢?一者圣道,二者往生净土。圣道一门在浊世今时难以现证,一来距佛时代遥远;二来实相妙理甚深,众生智慧微小故。因此《大集经》中说:末法亿亿众生修行,罕一得道。当今正值末法五浊恶世,唯净土一门容易度出生死。所以净土经中说:若有众生一生造恶,但其临终十念相续称我名字,如不往生我就不成佛。(以上经证说明众生仅凭自力难以解脱,往生净土横超生死则容易成办。连一生造恶者临终至心十念都可往生。)
可叹一切众生都不曾自审:就大乘而言,于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不曾留心;按小乘来说,修见四谛、见后修道,乃至证得三果、四果,无论僧俗,少有人成就。纵然人天果报,皆须五戒十善招感。但现今守持净戒者极少,起恶造罪却如同暴风疾雨般,因此诸佛皆以大慈心劝导群生同归净土。
纵然以往愚痴颠倒,一生中造了不少恶业,只要现今回心忏悔,专精一心时常念佛,一切罪障自然消灭,定能往生。为何都不思量、都无去的心呢?
(要说明的是,以上仅就众生普通情况而言,不含少数大根器者,也不包含金刚密教、禅宗等殊胜道。)
第四、引教证成,劝导众生生信求生净土
首先在《观佛三昧经》中记载:
当时,法会中有财首菩萨向佛禀告:世尊!我忆起宿世无量劫时,有佛出世,也名为释迦牟尼如来。佛涅槃后有位金幢王子,性情骄慢、心怀邪见,于正法不生信心。有一位名叫定自在的比丘善知识告诉王子说:“世间有极庄严的佛像,你可暂时入佛塔观看佛像。”王子听从了他的话,走入塔中,睹见佛像极其相好,说:“比丘!连佛像都这样端严,何况佛的真身!”此时他对佛生起敬信。比丘便告诉他:“王子,你现在见佛像还不能礼拜,你应称‘南无佛’。”
王子返回王宫后,一直系念塔中的庄严佛像。这一天后夜,梦见佛像,生大欢喜心,当即舍离邪见归依三宝。他命终后,以生前入塔称念“南无佛”的功德,后来值遇九百亿那由他诸佛,在每一尊佛前恒时精进勤修,恒时获得甚深念佛三昧。以念佛三昧之力,诸佛都现身在他面前,为他授菩提记莂。从此以后,在百万阿僧祇劫中不堕恶趣,直到今日得证首楞严王三昧。当时的王子就是我财首的前世。
(从这里看出,以系念佛的这个善根出生无量善报。值遇亿万诸佛,恒时获得甚深念佛三昧、得诸佛授记、百万阿僧祇劫不堕恶道,圆证首楞严王三昧。念佛善根的力量不可思议!)
这时法会中有来自十方世界的诸大菩萨,不计其数,各自宣说因地的因缘,都是依念佛而获得成就。
世尊告诉阿难:观佛三昧的妙法是犯罪众生灭罪的妙药,是破戒者的守护,迷路者的导师,瞎盲者的眼目,愚痴者的智慧,黑暗中的明灯,烦恼恶贼中的大勇猛将,是诸佛世尊游戏之处,首楞严王等诸三昧最初出生之处。
佛告阿难:你如今要善自受持,切莫忘失。三世诸佛都宣说此念佛三昧。我与十方诸佛、贤劫千佛从初发心以来,都是因念佛三昧之力而获得一切种智。
世尊又在《目犍连所问经》中,开示目连说:譬如万里长江滔滔奔流,湍急的河流中有许多漂浮的草木,随河水向下漂流,前面的顾不了后面,后面的赶不上前面,各自奔入大海。世间相就是这样,虽有暂时的豪贵、富乐、自在,却都免不了生老病死。世人只因不信佛教,不肯依经修行,后世做人更加困苦,生不到千佛国土。
所以我说阿弥陀国土容易往生,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从事九十五种邪道,这叫做“无眼人”、“无耳人”(即见不到安乐之道,听不懂劝导良言)。
既然世尊这样苦切劝导,为何不舍艰难、依止易行道呢?理应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