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十章 普皆回向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上)》 ︱ 智圆法师 编述 ︱

第十章 普皆回向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第十大愿——普皆回向。

可分为三:一、所回向的善根;二、回向之处;三、祈愿处。

一、所回向的善根,指从最初礼敬诸佛到最后恒顺众生之间,所有的善根合集(,无所保留地将彼等全部用作回向)。

二、回向处,指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中所有种类的众生。这种没有任何时间、空间、种类等局限的平等、周遍的回向,需要把心量完全打开,以尽法界量来作愿。法界心中有多少众生,就在一时之中把所有善根回向给每一位。

基于自己和众生实际同体,只要如是运心作意,善根就能入于一切众生心中。也就是说,在法界之中,自他并不是无关的他体,而是互摄互入,无有障碍。犹如帝网里一颗宝珠的影像,能遍入于一切其他宝珠;又如身心本为一整体,心里生起的任何念头,对于身体的每一部分都会起到相应作用,即使一念善心也能当下滋养全身。因此,我们起心作普皆回向的力量,当即就能入于一切时空而发生效力。总之,法界的运转原理并非机械式,它无法用固有的方程式来表达,而是不可思议的玄门境界。懂得此理后,更应当平等、周遍地作回向。

三、祈愿处:把一切功德都回向给众生,祈愿他们离苦得乐;远离一切邪道,步入一切真实正道;祈愿众生的苦由我来代受,我的一切安乐施予众生。

出于法界同体观,菩萨不会把众生视为异己之外人,而是不区分自他、对待众生等同自己。这就是“推己及人”的精神——推一己置于法界一切处;同时也是“恕道”最极致的发挥。“推己”即“恕”,自己希望如何,也就希望众生如何。以法界大家庭的观念,以一种大心量,把一切众生都视为同胞,乃至同体。由此不再排拒众生,而是把众生之事肩负在自己身上。或者更直接地说,众生之事与自己的责任没有两样。犹如自己脚痛的时候,手马上会帮它揉;脸需要护肤品时,手也马上帮它涂敷一般。

又比如,认为这双鞋是自己所有,就会不计报酬、尽心尽力地把它擦亮;如果认为是别人的东西,则不愿意去擦。这都是因为做了自他的区分。《释量论》中说[1],烦恼即是从区分自他中生起,由于分别自党他党,就必然对自党生贪,对他党生嗔——比较之后才会有各种不同的对待等。否则,不分判自他,没有此等妄想的动摇,也就容易恢复天然的赤子之心。众多幼儿在一起之所以能玩得很开心,是因为第六意识尚未完全发展,不会太多地去区分是不是“别人”等;长大之后则不同,强盛的自我意识使他不自主地区分党派、高下。加上受到各种戏论文化的影响,城府深沉且自私、狡诈、偏执,常与别人冲突、斗争等等。既然偏离了真理的轨道,回归也就要按照缘起律而修,逐步地从畜生性恢复人性,转成天性,升华成佛性。自己需要以这种方式回归,众生同样需要如是回归。所以,关键也要回向令众生入于真理的法道。

由此可知回向的方法:

“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

如同我希望常常得到安乐、远离病苦般,祈愿一切众生都恒时得到安乐,没有一切烦恼等的生死病苦。

“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

祈愿众生一旦想去行持违背真理的恶法时,他全都做不成;当他随顺真理修善业时,则都能快速成就。这也即是“一切皆成佛”的大愿。

由于深知走真理之路最为重要,因而祈愿自己在生生世世中,心心念念都符合真理,行于离苦得乐之法道中,刹那也不偏离。从此开展出一条光明之路,逐渐步入人天正道,乃至涅槃正道。希望自己走正路,对于一切众生也同样如是祈愿。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祈愿让众生都踏上离苦得乐的正道,入于圆满的菩提道,其中包括了三士道所摄的一切法道。

“恶趣”,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是指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众生由于被业果愚蒙蔽,无视善恶因果的缘起律而造下恶业,结果落入三恶趣的险道中。对此我们应当祈愿,让他们心中都能树立因果正见,按照因果法则断恶行善,以此关闭三恶趣之门、开启增上生人天善趣的道路,即是趣入下士道的修心。

以广义而言,“恶趣”指六道。只要尚未从生死轮回中脱离,就始终落在苦海当中,所以都是险危恶趣。对此祈愿,让众生都能了解四谛与无我之理。轮回唯一是苦性,一如既往愚痴地积集生死业因,只能继续在苦海里挣扎,一旦认识到这一点时,才会开始回头,才会生起求解脱的心;进一步了解到,生死的根源是人我执,由此产生烦恼和罪业;而“我”作为虚妄分别的产物,其实本不存在;认识之后加以修习,轮回的整套运行程序被“切断”、不再发展时,才算是关闭了轮回之门,通向涅槃正路。其中又包括解脱和成佛两种。单从自分上说,是(趣入中士道,)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从普度众生而言,则是(趣入上士道,从而)成就佛果。

如是将所作的一切善根,全部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以善根的力量把他们安置在三士道修心的轨道当中。每一次都要如是回向,关怀遍及法界一切众生。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法界心当中的众生,不是此外毫不相干的法,所以众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都应该关注。区分自他等的造作心态不相应法界的缘故,其实会很累。

譬如为别人做事,如果不去分别就很自然地做;一旦想到这是“他”,就会觉得自己为什么要为他做呢?浪费我的时间!于是内在的程序马上转变,再也没办法很自然地去做。在任何环境里,众生都是如此可笑可叹地以虚妄分别进行诸多划分。又如在一处办公室里,往往会分成几派,他们总是按妄识的习气,去分判自党或是他党。几十人的班级,往往也是同样分为好几个党派。甚至四五个人的小团体也有各种划分。随学普贤行愿则要灭除这一类分别,把身体和妄心扔到东洋大海,将自己回归全法界量。从此,回向的时候是圆满、周遍地展开,发心为全法界心,尽法界量的众生普遍无余地回向。

“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

去除自他分割的偏执后,就要祈愿,尽法界虚空界的一切众生,由三门积集各种恶业所感的一切极重的苦果,全部都由我来代受。这也是自他相换的修法。

过去是想:有苦你去受,有乐给我享;现在与自私观念完全相反,是有苦我来担,有乐全给你。如是反转而修,就能直接破除自我的执著,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利益自己。开通观念后,会心甘情愿地乐于如是回向。

“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修习代众生苦以后,使他们都得到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意为把一切安乐和功德都回向给众生。

譬如自己发了一笔大财,但并不是一个人独吞,而是全部给兄弟姐妹们分享;同样,善根和安乐也不要只想着给自己享用,由于众生都是法界同胞,应该以宽广的心把所有功德都分给大家。

如果坚持“我一定要利益自己”,那就找找所要利益的“自己”到底在哪里?或者认为:“我只有利益自己才是占便宜,才是妥当,利益别人就吃亏了”,那就不妨想一想:这样做真能利益自己吗?其实,我执的行动逻辑让自己苦了无数劫,亏了性德,不符天性,造成无量的衰损,它真正是在损害自己。所以现在应该赶紧回头,把过去的所作所为全盘否认、彻底摧毁,开始逆习气而行,一改过去的行动方式,转去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都得到解脱,成就无上菩提。这种意行不但不会损失自利,反而能快速成佛。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最后仍然是要把回向推展到无边际的量——虚空界穷尽,众生界穷尽,众生业穷尽,众生烦恼穷尽,我的回向才会穷尽,以这些不可穷尽的缘故,我的回向永远不会穷尽。念念相续没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每天认认真真地作回向,是修行人理所当然的本分之事,就像每天需要吃饭一样。或者譬如有阳光就会散播热力、有水就会滋润草木,自心有了普贤行愿的“热力”,就一定要回向。而且,由于众生的需求没有穷尽,普贤行愿的回向也就不会穷尽。自从真正信受普贤行愿起,每个人都成了在菩提道上永不停歇的行者。出于胜解信的决定,发起普贤行愿后,就甘愿把一切利生之任往自己身上担负。自此趋入普贤行愿海,并获得后文所说无量无边的利益。

《释量论》云:“有我则知他,我他分执嗔,由此等相系,起一切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