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往生净土利益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上)》 ︱ 智圆法师 编述 ︱

第三节 往生净土利益

以串习普贤行愿的极强大功能,临终能被引导往生极乐世界;之后迅速见佛、得佛授记,以佛力加被的缘故,开启内心无限的力量,普于十方世界中救拔无量有情,速疾完成佛道。由此段经文认识生命的大方向,看到一条极其迅捷、圆成佛道的光明大道,对于我们而言极其重要。

而且还能令我们十分明确地看出,普贤行愿最终是导归极乐。其中的秘密是,弥陀愿海作为极强的增上缘使行者的心力迅速开发。之后速疾登地、显发本性无量功德力用的缘故,现前成满普贤行愿。因此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方向:此生修任何功德,都依普贤行愿印持回向,以及一心归入极乐净土来成满愿海;临终依仗阿弥陀佛的大愿力,顿时得到上品往生,蒙佛授记,从此利益无量众生,现前行持普贤行海。对于获得此等最为殊胜的利益而言,《普贤行愿品》中的任何一句都应作为殷重执持的心要誓句,全数安立在自己的内心。如是从即生起直至往生、登地成佛的整个历程中,必将产生无限广大的功德胜利。这首先需要我们用心去学普贤大愿王,而不是有口无心地念两句,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又复是人”的“是人”指真心修学《普贤行愿品》,并导归净土的人。当他到了临终的最后刹那,此生的诸根、亲属、威势等因缘法全部会失坏。生者归于灭亡,聚者归于离散,得者归于失去等,无常的铁律毕竟无法抗拒。什么才是最靠得住的法呢?内心树立普贤行愿,一旦愿力达到坚固的程度,它就会在一切时中引导我们趣向无上的境地。

对于此中要义,需要进一步观察清楚,直到发起定解为止。内缘起方面极妙的涵义是:身体、财富、眷属等外在之法不可能被带到后世,都会在自己临终时无情地离开;而业和祈愿是内在的法,一旦产生就会一直跟随心识。因此,只有修心才不会落空。那么,如何修心才能利益,并且是最圆满地利益行者?有没有此类妙法?的确有!也就是再也找不到比串习普贤行愿更大、更圆满的发愿了。如果以慧眼见到其中大义,就一定会极为注重在自心上建立普贤行愿的最大缘起。因为每修一次,都是在心中建立最完善的密码。这种以尽法界量来设定,乃至虚空界尽之间永无穷尽的大愿,在缘起上注定永远不会消失。又以念念相续无有疲厌的愿力,再以导归净土作为速成的方便,就能在舍报的刹那间如同箭射般,快速往生极乐世界,没有第二个方向。

然而奇怪的是,有人说:“我特别注重修普贤行愿,但对往生没兴趣。”又有些人在念前半部分愿文时,好像还有些真心发愿的意思,念到“愿我临欲命终时”,就不是志求生西,而是认为此处要保留自己的想法——“我不想去西方”。其实这很离谱,因为普贤菩萨是教导我们以导归极乐来完成大愿。整部大愿王极关键的这一要害之处,怎能被当成无关紧要的啰嗦话而随便溜过呢?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色身的势力无法维持,四大分离、诸根散坏。身体尚且如此,何况外在的亲属、权利。当离开人世的时候,任何亲属无法跟随,即使是贵为王者,他的辅相、大臣,乃至所拥有的王宫、国土,或者轿车、豪宅、存款等,也丝毫带不走。

此时,什么才能作为引导呢?其实只有在心中建立的大愿王会在一切时中引导自心向前,并直接趣向极乐世界。如果能够每天随经文祈愿,当愿力加强到一定量时,则无论何时何处都会有愿力的牵引。譬如世间男女爱执深重时,发烧说胡话也还在叫着爱人的名字——作意深刻,深入骨髓,就会达到任运而起的地步。世间恶法尚且如此,何况是发起了称合本性的普贤行愿力,加上每天不断地去熏习、坚固?

人到了关键时刻,往往是感受平时最深重习气的引导。邪恶之心一旦串习深刻,会任运而起;串习贤善之心也是同样。如果对普贤行愿有着无比深淳的信仰,有着确然不拔的胜解,就根本不用担心迷失方向,一切时中愿王都会引导自心走上无比宽广的大道。因此,修持愿王是对自己最大的护持,也是最大的升华,它会使未来的前途无限美好。

如是每次念《普贤行愿品》都应当猛利地祈愿,使所修集的善根唯一以普贤愿王来印持回向,再加上注重往生极乐世界的发愿,自己一定会迅速圆成。——因地正直,果岂纡曲?以不虚愿力的牵引,临终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因此,经中也以决定的语气说到:在一切都不相随之时,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间往生极乐、绝不堕入生死恶趣。

问:念佛就能往生,为什么还要修《普贤行愿品》呢?

答:修《普贤行愿品》有极大的增上力量,真正能跟大愿王相应的人都是上品往生。作为快速圆成的极重要因素,它也是信、愿、行中“愿”的最完善内涵。念佛人应当将它视为往生的圆满正因,奉为日日必行的功课。

往生后的殊胜果报

普贤行愿是如何快速推进成佛的进程,或者如何使心性得到极迅速的开发?唯有认识到此中法门的圆顿,我们才会注重因地的修持。

总括而言,进程是两步飞跃,从而速成道果:第一步,即生生入净土,生已面见佛陀、得到成佛的授记;第二步,得授记后,迅速开发自心的功能力用而成佛。

其中第一步骤: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生前以至诚心修习普贤行愿的人,往生净土当时就见到阿弥陀佛和文殊、普贤、观音、弥勒等诸大菩萨。这些大菩萨们色相端严,具足功德,都围绕在阿弥陀佛身边。还见到自己坐在莲花里,得蒙阿弥陀佛给自己授予成佛的记莂。

如果是小乘的根性,往生时会感得阿弥陀佛和比丘众前来接引;修持普贤行愿、圆满大乘正因的行者,所感当然是直接面见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并立即得到成佛的授记。

第二步骤:

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得到授记后,就会在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的时间中,普遍入于十方不可计数的世界里,以无碍的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作利益。这便是文殊智和普贤行圆满的发挥,也是回向简轨中“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的圆满实现。

总的来说,普贤行愿摄在两种愿力中:一是以智慧穷证法界,二是以大悲遍入众生界作利益。两分结合,即称为菩提心、大道心或无上道意;如果广演开来,则由于普贤行愿函括了无数支分的内容,而成为圆满周遍的行愿之海。如是因地在自心深处,已设立了愿海的全套内容,之后就能和弥陀愿海加被众生彻证法界的愿力充分相应,犹如函盖相称一般。乃至后来往生见佛,得佛授记,就得到弥陀神力无碍地深入自心,如四十八愿所说,极其广大地开发功德,包括超胜的六种神通、智慧、辩才、陀罗尼、三摩地等。迅速登地后,继续由普贤行愿力摄持,以时间而言,入于无数劫海;以空间而言,入于无数世界;以智慧而言,成为大如意宝性,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任运地普作饶益。这就是从体普贤发挥出用普贤,而极为圆满、高效地行持利他事业。

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得授记后不久,就能够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就无上正觉,转妙法轮。也就是速疾圆成佛果,之后化身在无数世界,示现降魔、成道、转法轮等稀有事业。以此能使佛刹极微尘数世界里的众生发起菩提心,并随其根性教化和成熟众生。如是直至穷尽未来劫海之间,都能极广大地利益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