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嘱付受持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上)》 ︱ 智圆法师 编述 ︱

第四节 嘱付受持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

普贤菩萨摩诃萨于此劝导一切有缘者以至诚心受持这部大愿王,因为缘它而行持十法行会得到只有诸佛才能了知的极大功德聚。

普贤菩萨说:那些众生如果能闻信这部大愿王,并受持在心中,或者常常读诵(包括发愿或印持回向),或者为他人详细解说这部愿王的理趣,那么他们所得到的功德之量,除佛以外没有谁能知晓。

对于无上的普贤愿王行持十法行后,究竟会出现多大功德的量?或者以愿王的周遍性、圆满性、无穷尽性、念念相续性,将导致从现在起直到成佛之间源源不断地出现多少功德?此中奥妙,除佛以外绝没有任何人能测到边际。即使是一念一行的功德都超出了数量,何况念念相续。也就是在无量之中,还有无量的无量——当逐渐深入地修持愿王时,有超几何级数倍的增长率,谁能测度它的量呢?除了彻证法界的佛陀。

以对比抉择:《贤愚经》中说,一个人缘三宝做了一些供养,之后以发愿印持,使得他在九十一劫当中连续受用善报。但他当时只是发愿来世受用自在,或者能遇佛闻法、证小乘圣果等,与随顺全法界心、尽法界量的普贤行愿作印持相比,实在有无数倍的差距。

如果通达本经的教理后再念诵十大愿王,在起心作意的时候就已经涵遍了全法界量,摄尽了无量普贤行海,可谓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圆具万善。

缘起的势力不可思议,它将如何圆满、周遍、无尽地发展,对于凡夫乃至菩萨而言的确是超级事件。因为在世俗缘起上,决定没有比此中因果之量更大的了,这也是称为“愿王”的原因所在,我们一定要依缘起律确认到这一点。以善行种类而言,它具足一切种类的最圆满量;以境而言,彻证法界时现前何等之量,现今即如是随顺模拟的缘故,它能达至尽法界、虚空界,含摄十方三世一切刹海的最圆满的量;以时间而言,直到虚空界尽之间无穷无尽,且念念相续不断,同样达到了圆满;以行为境界而言,事事无碍、重重无尽的现相起用无不是多重圆满、多重周遍和无限。由此思维,因地的发愿极其广大,成熟果报也唯一依此缘起而呈现。于是恍然明白:佛的一切种智里现前的是全法界量,所以才能见到所有果报相;未彻证法界的其他有情,最多只是在自己的证境中见到局部之量。

普贤行愿之所以如是不可思议,是因为它在以全法界量的方式运行。对此愿王,下至能听闻一句,能在心中受持、读诵,或者给别人详细开演的利益,无数十地菩萨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摆摆手说:测不到。因此,念一遍并不是没有很大功德,其中极其圆满的量,是超出量的量,经中云:“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

对此无需怀疑:难道真有此等量吗?只是念念听听,就有这么大的功德吗?如是等等。掺杂怀疑就打了折扣,无法以全分心力来受持。而不能至心信受,就不会有全分的果量,使极其殊胜的法在心中无法出生多大效果。譬如持咒时以信心为关键,坚信咒力的持诵才会有功效,否则难以灵验;再如临终念佛,能否往生也要观待信心,如果生起怀疑、动摇,会使自己丧失大利。

此处可分为三种信心:一是深信自性就是体普贤,一旦发挥出用普贤,决定能得到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二要信佛语,日可冷,月可热,虚空可粉碎,大地可平沉,但佛语绝对无欺诳,位后普贤以佛力的加持告诉我们,修学《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只有诸佛才能了知;三要信解《行愿品》经文有极大作用力,随文作意入观,对于成就佛道、圆成普贤行海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以上三种胜解信能最大地支持我们行持并发起对此法门的极大修持欲乐。之后视其为如意宝般敬重受持,继而披读,次后即使不看书也能讽诵出来,并在心中不断地熏习,乃至扩展到书写、供养、开演、思维、修习等各个方面。如是对此无上愿王用心行持十法行,最终一定会熏习成普贤行愿的内涵,从而源源不断地发生利益,一刹那间都会出现无限无量如虚空般的功德,因此经文说到:

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对此无上愿王行持十法行的人,在一念之中,所有行愿都能成就,所得福德聚也是无量无边。由此也体现出了圆顿法门的特点。或许有人无法相信:一念之中成就所有的行愿,忽然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怎么可能呢?其实作为称性的发愿,本性之中是如何圆满、周遍、无尽,此时也完全随顺而发心,以此缘起,在一念之中能够成就所有行愿,并获得无量无边的福德。“无量”,指以万、亿、兆等有限数量无法测定;“无边”,指发生的量没有边际、局限。以自身成就了行愿和无边福德聚的缘故,具有极大力量,能在烦恼大苦海中拔济无量众生,让他们出离生死,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以上十大愿王的讲解,引清凉国师的吉祥赞语而收结:

“殷勤颂德,意在劝持。然此经一卷,文少义丰,实修行之玄枢,乃华严之幽键,功高德远,何不修持?西域王臣未有不习。”

意为:普贤菩萨在此段经文中殷勤赞颂修持《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实际是深有用意地要劝导有缘者都能尽未来际奉持这部大法。何况这卷佛经文字简要、义理丰足,实在是修行的玄妙、关要之处,是深入华严玄海的幽深关键。功行高深广大,作用力极其深远。我们既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为什么还无动于衷,不发起修持呢?古时印度,无论国王、大臣,没有不修习此经的。

得到如是圆顿大法,我等理应倍感庆幸、日夜奉持,由此必将获得不可思议之大义。